一种泵站主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59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站主体结构。该泵站主体结构包括前池、进水池以及泵室,所述进水池内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流道,所述泵室具有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各个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以及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各个泵室单体的前端设有检修门。通过将进水池分为至少两个进水流道,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的前端设置检修门,当部分泵室单体中的水泵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关闭该泵室单体前端的检修门,对该泵室单体内的水泵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泵室单体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主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站主体检修更加方便,同时不影响其他泵室主体正常工作。

A main structure of pumping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站主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泵站主体结构。
技术介绍
泵站主要是指在城市管道系统中设置的用于城市雨水排除的泵站。泵站的设置避免了城市内涝灾害,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城市而言,由于其雨水管渠的埋深相对较大,且起点与河道的距离相隔较远,从而使洪水的水位高于城市雨水管渠的水位,增加了施工难度,加之海潮的影响,泵站就成为平原地区城市防止内涝灾害的必然选择。目前,常见的泵站采用的共流道共用集水间的主体结构型式,该种类型结构的泵站由于是共用一个进水流道和集水空间,导致泵站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如果水泵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水泵时,必须全面停止泵站工作,关闭进水渠道,进行维护管理工作。检修不便,同时存在造成雨水无法正常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隐患和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站主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泵站主体结构因共用进水流道而存在检修不便、无法正常排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泵站主体结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站主体结构包括前池、进水池以及泵室,所述进水池内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流道,所述泵室具有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各个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以及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各个泵室单体的前端设有检修门。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义泵室单体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室,所述水泵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水泵室内,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水泵室的下侧且与水泵室连通。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通道与水泵连通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室单体内还设有集水池。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池的底面与泵室单体的底面共面,所述前池的底面为斜面,且前池底面的前端高度大于后端高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池前侧的宽度小于后侧的宽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池内设有至少两个分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数量为分流道的两倍,且一个分流道与两个进水流道连通。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池内设有拦污格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水池分为至少两个进水流道,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的前端设置检修门,当部分泵室单体中的水泵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关闭该泵室单体前端的检修门,对该泵室单体内的水泵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泵室单体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主体结构,本技术的泵站主体检修更加方便,同时不影响其他泵室主体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的断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中的泵室的断面图;图中:1-前池;2-进水池;3-泵室;4-泵室单体;5-出水口;6-分流道;7-进水流道;8-通气孔;9-检修口;10-检修门;11-水泵;12-集水池;13-拦污格栅;14-进水通道;15-水泵室;16-检修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泵站主图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前池1、进水池2和泵室3。前池1内具有两个分流道6,两个分流道6通过墩身隔开。前池1的前端宽度小于前池1的后端宽度,前池1的底面为斜面结构,且前池1底面的前端高度大于前池1底面的后端高度,以便于向水流入至前池1内。本实施例中,泵站的总长度为53.6米,其中前池1的宽度为19.5~23.6米。前池1的底面呈25°的倾角。进水池2具有四个进水流道7,四个进水流道7被三个墩身隔开。用于分隔第二个进水流道7和第三个进水流道7的墩身与用于分隔前池1的分流道6的墩身相连接,从而使得一个分流道6与两个进水流道7相连通。其他实施例中,分流道6也可以具有四个、六个等其他2N个,相应的,进水流道7的数量是分流道6数量的两倍,以保证一个分流道6与两个进水流道7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7内具有拦污格栅13,用于拦截前池1内的污物,从而防止污物对泵室3内的水泵11造成影响。进水池2的宽度与前池1的宽度相等,均为23.6米,且进水池2底面的前端与前池1底面的后端平滑连接。泵室3位于进水池2的后侧,且与进水池2连通。泵室3内具有四个泵室单体4,四个泵室单体4被三个墩身相分隔。用于分隔泵室单体4的墩身与用于分隔进水流道7的墩身相连接,以使一个泵室单体4对应一个进水流道7。泵室3的宽度与进水池2的宽度相等,均为23.6米。且泵室3底面与进水池2的底面共面布置。本实施例中,泵室单体4内安装有水泵11,泵室单体具4有安装水泵11的水泵室15和与水泵室15连通的进水通道14。水泵室15包括顶板以及位于顶板下侧的安装孔,水泵11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水泵室15内。水泵11的进水口伸出至安装孔的外侧,且与进水流道14相连通,与水泵11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流道14的部分呈弧面,且位于水泵11的下侧,以便于向水泵11内进水。水泵11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出水口5连接,以便于向外输水。各个泵室3的前端具有检修门槽16,检修门槽16沿上下方向布置。各个检修门槽16内安装有检修门10,检修门10可沿检修门槽16上下运动,从而关闭和打开泵室单体4。检修门10的上端可以与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检修门10在检修门槽16内运动。当泵室单体4前侧的检修门10关闭时,水不再向该泵室单体4内流动,从而可以对该泵室单体4进行检修。本实施例中,泵站于泵室3的上侧还具有与四个检修口9,各个检修口9与相应的泵室单体4连通,以便于对泵室单体4内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泵站上还具有与泵室单体4连通的通气孔8,以增强泵室3内的空气循环。各个泵室单体4内还具有集水池12,以进行临时集水。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的使用原理为:水进入至前池1的各个分流道6内,分流道6向与该分流道6连通的进水流道7进水,进水过程中,拦污格栅13将水中的杂质污物拦住。进水流道7内的水进入至与该进水流道7连通的泵室单体4内,水泵11将进水通道14内的水输送至出水口5处。当某个或某些泵室单体4中的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关闭该泵室单体4前侧的检修门10,然后对该泵室单体4内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同时不影响其他泵室单体4正常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主体结构,本技术的泵站主体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进水池2分为至少两个进水流道7,与进水流道7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4的前端设置检修门10,当部分泵室单体4中的水泵11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关闭该泵室单体4前端的检修门10,对该泵室单体4内的水泵11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泵室单体4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主体结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池、进水池以及泵室,所述进水池内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流道,所述泵室具有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各个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以及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各个泵室单体的前端设有检修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池、进水池以及泵室,所述进水池内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流道,所述泵室具有与进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泵室单体,各个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以及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各个泵室单体的前端设有检修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泵室单体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泵室单体内设有水泵室,所述水泵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水泵室内,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水泵室的下侧且与水泵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水泵连通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泵站主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建乔高平杨顺才苏盛文宋泳辉匡欧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