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453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明渠,还包括检查井和污水管;所述检查井包括相连通的井室和井筒,所述井室位于雨水明渠正下方,所述井筒位于雨水明渠一侧;井筒设有检查口;所述污水管与井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解决了以往村镇中雨污分流管网布置难度大的问题。面对农村狭小的建设空间下进行雨污分流,既维持了雨水明渠原有的过流能力,又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道路的破复,为后期运营维护创造便利操作空间,方便后期的清淤工作。

A compound rainwater and sewage diversion system under ca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关键在于补齐短板。而生态环境现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尤其是水环境领域,村镇污水横流、管网系统不完善等现象仍旧普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村镇的生活生产方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从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村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村镇建设环境与城市建设环境相差很大。房屋依据现状地形而建,分布情况无规律。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许多农村地区村中仅有明渠合流系统,明渠沿村中狭窄的混凝土道路敷设,路两边房屋林立,可供管网建设的空间狭小,给雨污分流建设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解决了以往村镇中雨污分流管网布置难度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明渠,还包括检查井和污水管;所述检查井包括相连通的井室和井筒,所述井室位于雨水明渠正下方,所述井筒位于雨水明渠一侧;井筒设有检查口;所述污水管与井室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管包括污水主管,井室两侧壁均连通有污水主管;所述污水主管位于雨水明渠的下方且两者延伸路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管还包括污水支管,污水支管一端与所述井室连通;所述污水支管的延伸路径与所述污水主管相交。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支管上连通有沉泥井,沉泥井的底部低于污水支管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泥井的底部比污水支管的底部低0.2-0.5m。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支管对称布置在检查井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查井与雨水明渠两者共壁。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主管位于雨水明渠的正下方;所述雨水明渠的渠底为强化渠底,所述的雨水明渠的渠底厚度为8-20cm。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的优点为:1、本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设计巧妙。在特定的狭小建设环境下,污水管设置在雨水明渠下方,并通过巧妙的利用检查井,使检查口偏出雨水明渠设置在现状村道中。面对农村狭小的建设空间下进行雨污分流,既维持了雨水明渠原有的过流能力,又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道路的破复,为后期运营维护创造便利操作空间,方便后期的清淤工作。此外,其建设成本低,可实施性强。2、污水主管设置于雨水明渠下方,避免大面积对现状道路破复,仅需对检查井所在位置上进行道路破复。与常规的路上埋管相比,道路破复量极大的减少,工程造价低;同时还极大降低了因施工过程中道路破复对村内交通的影响,减少了协调工作量,节约了施工周期。3、污水支管与污水主管连接前,在污水支管上设置了沉泥井。在污水流入污水主管前,进入沉泥井内进行自然沉淀,减轻了污水中悬浮颗粒在污水主管中的淤积,进而减轻后期运营维护的负担。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明渠2,还包括检查井5和污水管。检查井5包括相连通的井室51和井筒52,井室51位于雨水明渠2正下方,井筒52位于雨水明渠2一侧。井筒52顶部设有朝上的检查口,检查口偏出设置于雨水明渠2旁的村道上。污水管与井室51连通。检查井5井身镶嵌在雨水明渠2中。雨水明渠2作为雨水、山洪水等输送通道,保证雨季雨水顺畅排入自然水体。污水管包括污水主管1,井室51两侧壁均连通有污水主管1,连接污水主管1上下游。污水主管1位于雨水明渠2的下方且两者延伸路径相同。污水主管1的管径及采取的坡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但不得小于DN200,最小设计坡度不得小于千分之四。污水主管1上可设置多个检查井5。检查井5位于村道与巷道的交接处。污水管还包括污水支管6,为污水管网系统内部之间的接驳提供空间。污水支管6一端与井室51连通。污水支管6的延伸路径与污水主管1相交。污水主管1敷设在雨水明渠2底部且偏向于靠近村道的渠壁一侧。污水主管1管材采用PVC-U排水管,其特点是重量轻,便于安装与施工。管道四周采用360°混凝土包管处理,厚度为10cm。污水主管1接口采用胶黏剂连接。污水支管6上连通有沉泥井7,沉泥井7的底部低于污水支管6的底部。沉泥井7的底部比污水支管6的底部低0.2-0.5m。本实施例中,沉泥井7的底部标高比污水支管6底部标高低0.3m。沉泥井7为600×600mm的方形沉泥井。通过自然沉淀的作用,减轻了污水中悬浮颗粒在污水主管1中的淤积,进而使减轻后期运营维护的负担。污水支管6对称布置在检查井5的两侧。检查井5与雨水明渠2两者共壁。污水主管1位于雨水明渠2的正下方。雨水明渠2的渠底为强化渠底,雨水明渠2的渠底厚度为8-20em。本实施例中,强化渠底为水泥硬化渠底,雨水明渠2的渠底厚度为10cm,同时作为污水主管1的保护层。在雨水系统中,雨水通过地表漫流,流入雨水明渠2,最终排向雨水明渠2下游的自然受纳水体。在污水系统中,各户污水通过出户管排入本系统中的污水支管12,随后顺着管道流经污水支管沉泥井13。经自然沉淀后,污水通过污水主管附属构筑物检查井5流入污水主管1,最终流向污水主管1下游。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明渠(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井(5)和污水管;所述检查井(5)包括相连通的井室(51)和井筒(52),所述井室(51)位于雨水明渠(2)正下方,所述井筒(52)位于雨水明渠(2)一侧;井筒(52)设有检查口;所述污水管与井室(5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明渠(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井(5)和污水管;所述检查井(5)包括相连通的井室(51)和井筒(52),所述井室(51)位于雨水明渠(2)正下方,所述井筒(52)位于雨水明渠(2)一侧;井筒(52)设有检查口;所述污水管与井室(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包括污水主管(1),井室(51)两侧壁均连通有污水主管(1);所述污水主管(1)位于雨水明渠(2)的下方且两者延伸路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还包括污水支管(6),污水支管(6)一端与所述井室(51)连通;所述污水支管(6)的延伸路径与所述污水主管(1)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浩能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