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0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涉及大坝导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坝体机构,坝体机构上固定有举升机构,坝体机构包括一组第一坝体、闸门和加固板,两第一坝体之间固定有第二坝体,第二坝体一坡面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坡角和第二坡角,第一坡角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坡角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坝体上开有第一坡角和第三坡角,在闸门上开有倒角,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配合时该大坝导流口的抗压性能更强,结构更加稳定,且在闸门两侧增设一组限位板和加固板,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的配合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该大坝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使得该大坝的使用寿命得以增长。

A fluted diversion structure for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
本技术属于大坝导流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大坝,指截河拦水的堤堰,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其对水流的控制供给及合理分配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洪水及干旱灾害的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大坝导流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在长时间使用时对导流结构的损坏较为的严重,影响大坝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大坝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水的现象,影响大坝对水流的控制能力,进而影响大坝的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通过在第二坝体上开有第一坡角和第三坡角,在闸门上开有倒角,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配合时该大坝导流口的抗压性能更强,结构更加稳定,且在闸门两侧增设一组限位板和加固板,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的配合更加的稳定,解决了现有大坝导流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在导流过程中水流对导流结构的损坏较为严重,影响大坝使用寿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包括坝体机构,所述坝体机构上固定有举升机构,所述坝体机构包括一组第一坝体、闸门和加固板,两所述第一坝体之间固定有第二坝体,所述第二坝体一坡面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坡角和第二坡角,所述第一坡角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坡角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坝体另一坡面开有第三坡角,所述第一坝体一表面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表面第二坝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闸门底部开有倒角,所述倒角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闸门通过倒角和第一坡角与第二坝体间隙配合,所述加固板与第三坡角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闸门沿着一组限位板和加固板之间滑动。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与一第一坝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与另一第一坝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固定板和三相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闸门一表面固定有第一举升板,所述第一举升板一相对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一齿槽,所述加固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举升板,所述第二举升板一相对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二齿槽,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举升板上的若干第一齿槽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举升板上的若干第二齿槽啮合,所述三相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两所述第一固定板关于三相电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坝体上开有第一坡角和第三坡角,在闸门上开有倒角,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配合时该大坝导流口的抗压性能更强,结构更加稳定,且在闸门两侧增设一组限位板和加固板,使得第二坝体和闸门的配合更加的稳定,从而使得该大坝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使得该大坝的使用寿命得以增长,解决了现有大坝导流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在导流过程中水流对导流结构的损坏较为严重,影响大坝使用寿命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坝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闸门、加固板、第一举升板和第二举升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坝体机构,2-举升机构,3-第一坝体,4-第二坝体,5-第一坡角,6-第二坡角,7-第三坡角,8-限位板,9-闸门,10-倒角,11-加固板,12-第一举升板,13-第二举升板,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三相电机,19-第一齿轮,20-固定杆,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3-第四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包括坝体机构1,坝体机构1上固定有举升机构2,大坝由多个坝体机构1所组成,坝体机构1包括一组第一坝体3、闸门9和加固板11,两第一坝体3之间固定有第二坝体4,第二坝体4一坡面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坡角5和第二坡角6,第一坡角5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坡角6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第一坡角5和第二坡角6所在面位于上游水位处,使得弧形结构的第二坡角6能更好的承载上游水位的压力,第一坝体3另一坡面开有第三坡角7,第三坡角7所在面处于下游水位处,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有限位板8,限位板8一表面通过螺栓与第二坝体4一表面固定连接,闸门9底部开有倒角10,倒角10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闸门9通过倒角10和第一坡角5与第二坝体4间隙配合,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水流通过,且该方式使得该水坝排水时水流成一定角度排出,从而使得水流排出时对第二坝体4的损伤更小,加固板11与第三坡角7内壁间隙配合,闸门9沿着一组限位板8和加固板11之间滑动,加固板11和一组限位板8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对闸门9进行限位,同时对闸门9和第二坝体4的结合处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其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举升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4一表面通过螺栓与一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5一表面通过螺栓与另一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4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固定板16和三相电机18,第二支撑板15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和第四齿轮23,闸门9一表面固定有第一举升板12,第一举升板12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一齿槽,加固板1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举升板13,第二举升板13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二齿槽,第三齿轮22与第一举升板12上的第一齿槽啮合,第四齿轮23与第二举升板13上的第二齿槽啮合,三相电机18输出轴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9,两第一固定板16关于三相电机18对称分布,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21啮合,利用三相电机18同步带动两固定杆20转动,使得一组第三齿轮22带动第一举升板12上升,一组第四齿轮23带动第二举升板13上升,从而带动闸门9和加固板11上升,且因为齿轮齿数及举升板上相应齿槽数目的原因,使得闸门9和加固板11在三相电机18同步带动下,加固板11上升较快,而闸门9上升较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包括坝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机构(1)上固定有举升机构(2);/n所述坝体机构(1)包括一组第一坝体(3)、闸门(9)和加固板(11),两所述第一坝体(3)之间固定有第二坝体(4),所述第二坝体(4)一坡面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坡角(5)和第二坡角(6),所述第一坝体(3)另一坡面开有第三坡角(7),所述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一表面第二坝体(4)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闸门(9)底部开有倒角(10),所述闸门(9)通过倒角(10)和第一坡角(5)与第二坝体(4)间隙配合,所述加固板(11)与第三坡角(7)内壁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包括坝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机构(1)上固定有举升机构(2);
所述坝体机构(1)包括一组第一坝体(3)、闸门(9)和加固板(11),两所述第一坝体(3)之间固定有第二坝体(4),所述第二坝体(4)一坡面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坡角(5)和第二坡角(6),所述第一坝体(3)另一坡面开有第三坡角(7),所述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一表面第二坝体(4)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闸门(9)底部开有倒角(10),所述闸门(9)通过倒角(10)和第一坡角(5)与第二坝体(4)间隙配合,所述加固板(11)与第三坡角(7)内壁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10)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坡角(5)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坡角(6)横截面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凹槽式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4)一表面与一第一坝体(3)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卓杨铁侯永松付广川杨可成代茂林杨鑫陆大海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