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403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桥梁相对于路面的桥底面,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座和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缓冲单元,所述支座用于固定在所述桥底面,所述缓冲单元具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座中。由于在桥底面设置了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支座以及设置在支座上的缓冲单元,且缓冲单元由于具有转轴而为可旋转设置。这时,当桥梁下的通道中有船只通行时,若船只撞击桥底面,由缓冲组件首先与船接触,且可旋转的缓冲单元通过自身旋转调整船只的撞击方向,使船只减小直接撞击桥梁的撞击能量。缓冲单元对桥梁和船只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小了撞击损失。

A bridge anti-colli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海上航运的发展,对于桥梁的破坏日益激增,桥梁自身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桥梁的防护设施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少被破坏,也可以减少破坏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为了保护桥梁,在桥梁相对于路面的桥底面设置有荧光条,提示来往船只桥梁底面的高度,但是由于船员预估错误等原因,仍然会发生船只撞击桥梁的桥底面现象,对桥梁和船只造成较大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桥梁防撞装置,能够对桥梁的桥底面进行保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桥梁相对于路面的桥底面,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座和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缓冲单元,所述支座用于固定在所述桥底面,所述缓冲单元具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座中。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表面设置有耐磨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耐磨材料为复合材料。更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材料内包裹有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具有弹性变形量。再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的材料为聚氨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苯乙烯丙烯腈以及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以上材料。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最低缘的可旋转方向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在所述桥底面横向分布,所述横向为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大致垂直。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在所述桥底面纵向分布,所述纵向为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中至少有一个分布于所述桥底面纵向边缘,所述纵向为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大致为圆柱形或球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桥梁防撞装置,由于在桥底面设置了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支座以及设置在支座上的缓冲单元,且缓冲单元由于具有转轴而为可旋转设置。这时,当桥梁下的通道中有船只通行时,若船只撞击桥底面,由缓冲组件首先与船接触,且可旋转的缓冲单元通过自身旋转调整船只的撞击方向,使船只减小直接撞击桥梁的撞击能量,从而减小了损坏程度。缓冲单元对桥梁和船只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小了撞击损失。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桥梁防撞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桥梁防撞装置中缓冲组件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缓冲组件中的缓冲单元断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缓冲组件;2、支座;21、第一臂;22、第二臂;23、底盘;3、缓冲单元;4、转轴;5、复合材料;6、吸能件;7、芯棒;8、桥梁;9、桥底面;10、纵向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桥梁防撞装置,它包括多个缓冲组件1,缓冲组件1分布于桥底面9,其中桥底面9为相对于桥梁8路面的下侧表面。桥底面9的下方为船只通道。缓冲组件1在桥底面9上横向分布为五个,其中横向为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大致垂直。从而对桥底面9保护具有横向宽度范围。缓冲组件1在桥底面9上纵向分布为三组,其中纵向为与桥梁下方通道的方向一致。从而对桥底面9保护具有纵向宽度范围。缓冲组件1中纵向三组中,有两组分布于桥底面9的纵向边缘10,纵向边缘10相对于其它部位更接近于向桥梁8驶来的船只,因此能够第一时间形成保护。如图2,每个缓冲组件1包括支座2和设置在支座2上的缓冲单元3。支座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通过底盘23将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相连接固定,且通过底盘23将支座2安装于桥底面9。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上均开设有通孔,缓冲单元3具有转轴4,转轴4分别穿设在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的通孔中,并可以通过在转轴4端部拧入螺栓以限制转轴4窜动。如图3,缓冲单元3外表面设置有耐磨材料,本例的耐磨材料为复合材料5。即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其它实施方式中,耐磨材料还可以是高分子塑料、金属材料,耐磨材料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制。于复合材料5和芯棒7之间填充有吸能件6。吸能件6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苯乙烯丙烯腈(SAN)以及聚乙烯(HPE)中的一种或多种。吸能件6具有弹性变形量,用于被撞击时通过压缩而吸收撞击能量。其中,芯棒7套设在转轴4外周。芯棒7的材料可以为复合材料、工程塑料或金属,无特别限制。缓冲单元3的形状为圆柱形,从而在船只撞击时能够与船只有较大的接触面。其它实施方式中,缓冲单元3的形状还可以为球形或其它形状。缓冲单元3可以旋转,其最低缘的可旋转方向与桥梁8下方通道的方向一致,也即与船只行进路径一致。这样能够利用船只撞击缓冲单元3使缓冲单元3发生旋转,进而调整船只的撞击方向,减小了船只的直接撞击能量,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桥梁8和船只。相比于现有中通过荧光条的警示方式,本例的缓冲组件1能够在船只实际对桥梁发生撞击情况下保护船只和桥梁,具有实际使用价值,能够减小撞击造成的损失。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组件(1),所述缓冲组件(1)设置在桥梁相对于路面的桥底面,所述缓冲组件(1)包括支座(2)和设置在所述支座(2)上的缓冲单元(3),所述支座(2)用于固定在所述桥底面,所述缓冲单元(3)具有转轴(4),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支座(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组件(1),所述缓冲组件(1)设置在桥梁相对于路面的桥底面,所述缓冲组件(1)包括支座(2)和设置在所述支座(2)上的缓冲单元(3),所述支座(2)用于固定在所述桥底面,所述缓冲单元(3)具有转轴(4),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支座(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3)表面设置有耐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为复合材料(5)或者高分子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5)内包裹有吸能件(6),所述吸能件(6)具有弹性变形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6)的材料为聚氨酯、聚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王德松季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