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236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其中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风道安装板及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弹性折板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及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体的外侧面与第二安装板抵接,且受风道挤压向第一板体方向折弯。由于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板体采用抵接限位,进而实现在安装风道里端无需工作人员单独锁紧固定,且拆卸时,第二安装板无需单独拆卸,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风道的拆装效率。

Inverter duct components, inverter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变器风道组件、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风道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风道组件的逆变器。本技术又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的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可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可用于各类设备,满足移动供电场所或无电地区用户对交流电源的需要。逆变器的结构设计包括外壳、逆变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安装槽内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如图1所示,传统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01、风道安装板02及安装在风道01出风口位置的安装框架03,其中风道01的进风口相对两侧均设有风道安装板02,其中风道安装板02上均设有用于安装锁紧件与外壳固定的安装孔。在组装逆变器时,一侧风道安装板02推至安装槽的槽底,另一侧风道安装板02靠近门体位置。然而,在安装逆变器风道组件时,风道01两侧的风道安装板02均需要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由于风道01中一侧的风道安装板02位于安装槽的槽底位置,空间较小,工作人员操作不便,使得风道01的拆装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风道的拆装效率,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及风道安装板,所述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1-2)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1-8)和第二安装板(1-7),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上设有安装孔(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4),所述弹性折板(4)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4-1)及与所述第一板体(4-1)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板体(4-1)与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7)抵接,且受所述风道(1)挤压向所述第一板体(4-1)方向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风道组件,包括风道(1)及风道安装板,所述风道安装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1-2)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板(1-8)和第二安装板(1-7),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上设有安装孔(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逆变器的安装槽内的弹性折板(4),所述弹性折板(4)包括用于与安装槽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4-1)及与所述第一板体(4-1)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板体(4-1)与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板体(4-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7)抵接,且受所述风道(1)挤压向所述第一板体(4-1)方向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3)及安装框架(2),所述安装框架(2)包括框架本体(2-1)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1)上的框架安装板(2-2),所述风道(1)的出风口(1-3)位置设有出口安装板(1-6);
所述框架安装板(2-2)位于所述压板(3)和所述出口安装板(1-6)之间,且三者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安装板(1-6)、所述压板(3)和所述框架安装板(2-2)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出口安装板(1-6)分别位于所述出风口(1-3)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礼李国宏丁增付周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