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17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涌水体生态净化富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富氧装置将水体下游的水抽入到溶氧锥中氧气与水在溶氧锥中混合,溶入氧气后的水通过溶氧锥的出水口进入到出水管,进而排到水体的上游中;同时,投药装置将多种微生物从投药泵投到出药管,然后在排水管中与溶氧后的水混合,一同排到水体的上游中,混合水在推流作用下再次被排到水体的下游端,被抽水泵再次抽起到溶氧锥中,不断循环上述过程,循环地给水体富氧和添加分解有害物质的微生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净化水体推流曝气时,不会将水体搅拌得非常浑浊,同时对水体进行多次富氧,溶氧效率高,且在水中添加多种复合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A complex microbial full interface ecological oxygen enriched remedi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富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中,江河湖泊中的水体都具有一定流动性,俗话说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体自身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能保持自身水质的洁净。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产生的污染物对自然界中的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了水体中的氧气严重不足,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过多,水体会发黑发臭。且人们会挖掘水塘或水池用以饲养鱼虾等水生物,但水塘和水池等不具备流动性的水体,由于水体中生物消耗了水中的氧气,导致水塘中水的含氧量过低,水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增加无法排除,最终导致水塘水池中的水不适合生物生长,最终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目前,处理水体含氧量不足的有效办法是人工进行推流曝气,但推流曝气不能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且传统的推流曝气有效溶氧效率低,搅拌强度大,能耗高,会造成水体异常浑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系统,以达到在水中增加氧气及处理水体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系统,包括投药装置和富氧装置,所述的投药装置包括用于投放微生物的投药泵、出药管和固定装置,所述投药泵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投药泵的出药口与出药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富氧装置包括制氧机、进气管、进水管、抽水泵、溶氧锥,制氧机的出气端与进气管的一端接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的一端与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溶氧锥上端设置的进水口连接,溶氧锥上设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的抽水泵的抽水口连接于取水管的一端,取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水体的下游端且取水管的管口位于水面之下。进一步地,所述的溶氧锥的出水口连接于出水管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三通接头连接于出药管,水管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水体的上游端且排水管的管口位于水面之下。进一步地,所述的投药泵的数量为四个,投药泵并排地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推流曝气净化水体,通过富氧装置中的抽水泵从水体的下游将水抽入到溶氧锥中,同时制氧机制造氧气并通入到溶氧锥中,氧气与水在溶氧锥中充分混合,溶入氧气后的水通过溶氧锥的出水口进入到出水管,进而排到水体的上游中;同时,投药装置将多种微生物从投药泵投到出药管,然后在排水管中与溶氧后的水混合,一同排到水体的上游中,混合水再次被排到水体的下游端,被抽水泵再次抽起到溶氧锥中,不断循环上述过程,循环地给水体富氧和添加分解有害物质的微生物。本技术在净化水体推流曝气时,不会将水体搅拌得非常浑浊,同时对水体进行多次富氧,溶氧效率高,且在水中添加多种复合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制氧机,2进气管,3进水管,4抽水泵,5取水管,6进水口,7出水管,8溶氧锥,9出水口,10投药泵,11出药管,12排水管,13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包括投药装置和富氧装置,所述的投药装置包括用于投放微生物的投药泵10、出药管11和固定装置13,所述投药泵10固定在固定装置13上,投药泵10的出药口与出药管1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富氧装置包括制氧机1、进气管2、进水管3、抽水泵4、溶氧锥8,制氧机1的出气端与进气管2的一端接通,进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的一端与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溶氧锥8上端设置的进水口6连接,溶氧锥8上设有出水口9。所述的抽水泵4的抽水口与取水管5的一端连接,取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到水体的下游端且取水管5的管口位于水面之下,将取水管5的管口设置在水体下游端的水面之下,这样能有效地将被污染的水更有效抽入到溶氧锥8中。所述的溶氧锥8的出水口9与出水管7的一端连接,出水管7能将溶有氧气的水通到排水管12中,然后通过排水管12排放到河流中,以此增加河道中水体的氧气含量。所述的出水管7的另一端与出药管11通过水管三通接头其中两端连接,水管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排水管12的一端连接,排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到水体的上游端且排水管12的管口位于水面之下,水管三通接通将出水管7、出药管11和排水管12连接到一起,出药管11将微生物排到排水管12中,出水管7将溶氧水通到排水管12,然后微生物与溶氧水在排水管12中混合,排水管12将混合后的水通到水体的上游,以便混合后的水扩散到整个水体中。所述的投药泵10的数量为四个,投药泵10并排地设置在固定装置13,投药泵10用于投放硝化菌、乳酸菌、红罗菌等微生物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技术在安装时,将取水管5设置在所需净化水体的下游,排水管12设置在所需净化水体的上游。在工作时,同时启动投药装置和富氧装置,制氧机1、抽水泵4和全部的投药泵10同时启动。制氧机1启动后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到进水管3中,同时抽水泵4通过取水管5从水体的下游抽取被污染缺氧的水,污染水被抽水泵4抽到进水管3中,氧气与污染水在进水管3中初步溶合,进水管3与溶氧锥8上端的进水口6连接,然后初步混合的氧气与污染水通过进水管3和进水口6进入溶氧锥8内进一步溶合,溶氧后的水从溶氧锥8的出水口9进入到出水管7中。同时,安装在固定装置13上的四个投药泵10也启动,每个投药泵10分别放置有不同的微生物,通过投药泵10可将多种微生物投放到出药管11中,然后出药管11与出水管7以及排水管12通过水管三通接头连接在一起,出药管11中的微生物药粉和出水管7中的溶氧水都进入到排水管12中,微生物药粉和溶氧水在排水管12中混合,混合后的水通过排水管12被排放到水体的上游端,含有微生物与氧气的混合水排放到水体中并扩散开来,以此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并通过微生物进行水体修复,净化水流。由于水体的下游水不断被抽走,而上游有水不断被补充,由此水体具有了流动性,以此形成推流曝气,能以此更好地净化水体和添加氧气。不断循环上述过程,可改变水体氧气含量并逐步添加微生物,其中通过这样对水体进行多次富氧,溶氧效率高,且在水中添加多种复合微生物,以此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药装置和富氧装置,所述的投药装置包括用于投放微生物的投药泵(10)、出药管(11)和固定装置(13),所述投药泵(10)固定在固定装置(13)上,投药泵(10)的出药口与出药管(1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富氧装置包括制氧机(1)、进气管(2)、进水管(3)、抽水泵(4)、溶氧锥(8),制氧机(1)的出气端与进气管(2)的一端接通,进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的一端与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溶氧锥(8)上端设置的进水口(6)连接,溶氧锥(8)上设有出水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药装置和富氧装置,所述的投药装置包括用于投放微生物的投药泵(10)、出药管(11)和固定装置(13),所述投药泵(10)固定在固定装置(13)上,投药泵(10)的出药口与出药管(1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富氧装置包括制氧机(1)、进气管(2)、进水管(3)、抽水泵(4)、溶氧锥(8),制氧机(1)的出气端与进气管(2)的一端接通,进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的一端与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溶氧锥(8)上端设置的进水口(6)连接,溶氧锥(8)上设有出水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全界面生态富氧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水泵(4)的抽水口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开源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