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14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所述组合池包括第一进水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过滤池和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渠与所述臭氧接触池相邻,所述进水渠的池底通过第一进水闸门与所述臭氧接触池相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之间设有连接渠;所述连接渠与设置在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一侧的第二进水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通过设置在活性炭过滤池两侧的第二进水闸门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与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臭氧接触池与活性炭滤池组合在一起,有效地节省了占地及能耗,保证了出水水质稳定性。

Combined pool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wat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
本技术专利属于给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世界人口剧增、工农业与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区域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运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由于水源的污染以及饮用水标准的提高,使目前国内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要求,大多水厂有升级改造的需求。传统给水深度处理的方法一般有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光化学氧化、膜分离、活性炭—硅藻土过滤、活性沸石过滤等。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将臭氧的强氧化性、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相结合为一体的工艺技术。目前工程应用中,深度处理的臭氧接触池与活性炭滤池均是单独布置,这样布置占地大,管线长,水头损失大,能耗高,而需要改造的已建水厂用地一般都很紧张。因此,有必要研究占地小、节省能耗的深度处理组合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用于解决现有水处理池占地大,管线长,水头损失大,能耗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所述组合池包括第一进水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过滤池和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渠与所述臭氧接触池相邻,所述进水渠的池底通过第一进水闸门与所述臭氧接触池相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之间设有连接渠;所述连接渠与设置在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一侧的第二进水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通过设置在活性炭过滤池两侧的第二进水闸门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与出水管连通。可选的,所述臭氧接触池中设有多道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上下交替布置并将所述臭氧接触池划分为三级串联的反应池。可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池中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料,所述活性炭过滤池顶部设有溢流孔。可选的,所述臭氧接触池、活性炭过滤池都分为多格,所述活性炭过滤池的每一格均与所述出水管连通。可选的,在所述组合池中,所述进水管、第一进水渠、臭氧接触池、连接渠、第二进水渠、活性炭过滤池均对称设置,两组活性炭过滤池之间设有管廊。本技术的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将臭氧接触池与活性炭滤池组合在一起,有效地节省了占地及能耗,保证了出水水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池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池中进水渠、臭氧接触池、连接渠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池中第二进水渠与活性炭过滤池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见图1~3,本技术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所述组合池包括第一进水渠2、臭氧接触池4、活性炭过滤池7和池体9;所述池体9一侧设有进水管1,另一侧设有出水管8;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进水渠2连通,所述进水渠2与所述臭氧接触池4相邻,所述进水渠2的池底通过第一进水闸门3与所述臭氧接触池4相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4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之间设有连接渠5;所述连接渠5与设置在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一侧的第二进水渠6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6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通过设置在活性炭过滤池7两侧的第二进水闸门8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与出水管13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4可分为多格,池中设有多道折流挡板4-1,所述道折流挡板上下交替布置并将所述臭氧接触池4划分为三级串联的反应池,每级分为接触及反应两段。请参见图2,图2为进水渠2、臭氧接触池4和连接渠5的剖面图,多道折流挡板使待处理源水在臭氧接触池中形成上下折流接触反应路线。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中平铺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料10,所述活性炭过滤池顶部设有溢流孔11。图3为活性炭过滤池7、第二进水渠6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活性炭过滤池上方为顶棚14。在所述组合池中,所述进水管1、第一进水渠2、臭氧接触池4、连接渠5、第二进水渠6、活性炭过滤池7均对称设置,两组活性炭过滤池7之间设有管廊12。管廊内设有配水配气系统。活性炭过滤池7可划分为多格,每格均通过第二进水闸门8与第二进水渠6连通,每格均与出水管13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4可分为多格,每一格均通过一个第一进水闸门与进水渠2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中设有多道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上下交替布置,交替布置的挡板之间还设有臭氧扩散装置。所述臭氧扩散装置的臭氧管伸入池底,通过设置在臭氧管上的扩散器释放臭氧。所述臭氧接触池上方还设有尾气破坏装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待处理源水经进水管1进入进水渠2,经第一进水闸门进入臭氧接触池4,源水在臭氧接触池4依次流经三个串联的反应池,臭氧扩散装置向臭氧接触池4中投加臭氧,经过三级接触反应氧化后进入连接渠5,连接渠5的水进入第二进水渠6,然后经第二进水闸门8进入活性炭过滤池7过滤,活性炭过滤池7分为多格,每格处理完成的水汇总后经出水管13输出。实施例一: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包括:进水管1,第一进水渠2,第一进水闸门3,臭氧接触池4,连接渠5,第二进水渠6,活性炭过滤池7,出水管13,池体9,活性炭滤料10。处理水量1万m3/d,臭氧接触池接触时间10min,有效容积70m3;活性炭过滤池滤速10m/h,分为4格。实施例二: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包括:进水管1,第一进水渠2,进水闸门3,臭氧接触池4,连接渠5,第二进水渠6,活性炭过滤池7,出水管13,池体9,活性炭滤料10。处理水量2万m3/d,臭氧接触池接触时间10min,有效容积140m3;活性炭过滤池滤速11m/h,分为6格。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包括第一进水渠(2)、臭氧接触池(4)、活性炭过滤池(7)和池体(9);所述池体(9)一侧设有进水管(1),另一侧设有出水管(13);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进水渠(2)连通,所述进水渠(2)的池底通过第一进水闸门(3)与所述臭氧接触池(4)相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4)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之间设有连接渠(5);所述连接渠(5)与设置在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一侧的第二进水渠(6)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6)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通过设置在活性炭过滤池(7)两侧的第二进水闸门(8)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与所述出水管(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包括第一进水渠(2)、臭氧接触池(4)、活性炭过滤池(7)和池体(9);所述池体(9)一侧设有进水管(1),另一侧设有出水管(13);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进水渠(2)连通,所述进水渠(2)的池底通过第一进水闸门(3)与所述臭氧接触池(4)相连通,所述臭氧接触池(4)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之间设有连接渠(5);所述连接渠(5)与设置在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一侧的第二进水渠(6)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渠(6)与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通过设置在活性炭过滤池(7)两侧的第二进水闸门(8)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池(7)与所述出水管(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接触池(4)中设有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