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14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包括:壳体;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或接收所述充电能量;及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上述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不需要将手机固定限位于某一固定的底座上。用户可以方便手持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并且,上述无线充电器也不会妨碍用户的视线,方便手机的正常使用。

Wireless charging coil box and wireless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由于充电器与待充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器大多为无线充电底座,在充电的时候,可以摆脱待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底座之间的有线连接。因此,省去连接在待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底座之间的充电线提升充电的便利性。但是无线充电的过程却需要待充电装置时刻保持固定摆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因此,如果用户需要手持使用待充电装置,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待充电装置。因此无线充电底座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对待充电装置的使用便利性难以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使用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并且不妨碍待充电装置的正常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包括:壳体;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来自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及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发射的充电能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线路盒及上述无线充电线圈盒,所述充电线路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内充电线路,所述充电线路用于产生充电能量;所述充电线路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能够将所述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发射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上述无线充电器,通过将充电线路与充电线圈分离,并分别设置于盒体及壳体内,形成无线充电线圈盒及充电线路盒。其中,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盒可以把最轻最薄的充电线圈连接于待充电装置上,可以提升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便利性。待充电装置为手机的时候,用户不需要将手机固定放置在某一固定的底座上,可以方便手持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并且,在使用上述无线充电器充电时,仅在手机正中间引出一条较细、更灵活的线,不会妨碍用户的视线,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看视频,打游戏等。并且,将无线充电线圈与充电线路盒分离,可以较容易的将充电线圈摆正,找到手机的中心点以获得较高的充电效率,避免通过移动手机去寻找无线充电底座的中心点,操作不便。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更好的检测到无线充电器及待充电装置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避免过热充电,提高上述无线充电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与手机的电学模块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与手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器与手机充电的具体电学模块示意;图4为根据图2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根据图4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根据图5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无线充电线圈盒;11、充电线路盒;12、壳体;121、上盖;1214、卡槽;1215、凹槽;122、下盖;1221、收容槽;1222、通槽;1224、凸起;123、连接结构;124、夹持板;125、底板;126、夹持槽;127、过孔;128、镂空部;13、充电线路;14、充电线圈;140、发射线圈;141、引线;18、温度传感器;19、控制器;20、手机;21、充电线圈;210、接收线圈。具体实施方式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本公开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用于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待充电装置可以为智能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电子书、电子烟、智能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蓝牙音箱、电动牙刷及可充电无线鼠标等电子设备。此处对无线充电器的应用充电对象不做限定,只要该电子设备具有可充电电池,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即可应用本公开提供的无线充电底座。为方便说明,待充电装置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其无线充电线圈位于手机的中心点位置。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线圈盒10及充电线路盒11。无线充电线圈盒10用于收容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发射充电能量。充电线路盒11用于收容充电线路,用于接入外接电源,以提供电能,产生无线充电能量。可以理解,无线充电线圈盒10与充电线路盒11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壳体结构。无线充电线圈盒10与充电线路盒11相互适配。其中,无线充电线圈盒10包括壳体12及充电线圈14。充电线路盒11包括盒体及充电线路13。充电线路13设于盒体内。充电线圈14设于壳体12内。盒体与壳体12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以使充电线路13与充电线圈14相互分离。当需要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时候,只需要将壳体12靠近待充电装置即可。壳体12上的充电线圈14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210相互对准,即可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充电线路盒11的盒体可以为方形盒体。盒体用于承载充电线路13。充电线路13用于产生充电能量。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来自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及/n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发射的充电能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来自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及
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发射的充电能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装置卡合连接的夹持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装置粘接的黏贴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黏贴层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黏贴层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森龙万世铭张俊蔡洪侦张加亮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