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配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087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配电盒,其属于车辆配电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壳体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护线结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护线结构的入线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护线结构的另一端具有护板,所述护板被配置为所述导线束能在所述护板的遮挡下弯折,且所述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所述护线结构内。通过设置护线结构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

A vehicle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配电盒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配电盒。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电子功能的增加,使得需要在车辆设置配电盒,以容纳车辆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电路板等电子装置。现有技术中,配电盒通常位于车架上,且配电盒周围通常还设置有其他部件,如车载电池等。为了降低车架上的部件所占用的空间,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与其周围的部件间的间隙通常较小。配电盒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池或电子设备连接,例如,导线可以穿过配电盒上的通孔及配电盒与其周围部件间的间隙与电池或电子设备连接。由于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与其周围的部件间的间隙通常较小,导致位于配电盒外的导线较容易与该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进而导致导线被磨损破坏,从而较容易产生短路或断路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配电盒,通过设置护线结构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配电盒,包括: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壳体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护线结构,一端与壳体连接,且护线结构的入线口与通孔连通,护线结构的另一端具有护板,护板被配置为导线束在护板的遮挡下弯折,且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护线结构内。作为优选,护线结构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护线结构包括底板和遮挡板,底板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底板的第二端与护板连接,底板的第三边与遮挡板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第三端与第一端相邻。作为优选,底板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护线结构还包括固定卡,固定卡的一端套设在导线束上,固定卡的另一端卡接在固定孔内,以将导线束固定在底板上。作为优选,底板具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中的一个位于底板靠近入线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底板靠近出线口的一端。作为优选,护线结构还包括护线盖,护线盖分别与护板和壳体连接。作为优选,护线该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壳体连接,第二盖板与护板连接。作为优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有加强筋,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通过加强筋连接;和/或,护板上设有加强筋。作为优选,护板和底板的边缘具有弧形倒角。作为优选,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护线结构的一端与下壳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配电盒包括护线结构,且护线结构中的护板能够保护导线束的弯曲部分,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配电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配电盒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0、护线结构;21、护板;22、底板;221、固定孔;23、遮挡板;24、护盖板;241、第一盖板;242、第二盖板;25、加强筋;30、电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配电盒,能够降低导线束被与配电盒周围的部件磨损的几率。请参考图1至图4,该一种车辆配电盒包括壳体10和护线结构20。其中,该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壳体10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30。护线结构2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护线结构20的入线口与通孔连通;护线结构20的另一端具有护板21,该护板21被配置为导线束能在护板21的遮挡下弯折,且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护线结构20内。综上所述,本实施提供的车辆配电盒包括护线结构20,且护线结构20中的护板21能够保护导线束的弯曲部分,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可选地,如图2所示,护线结构20可以具有入线口和出线口,该入线口与壳体10上的通孔连通,以使导线束能够由壳体10上的通孔和入线口进入护线结构20内部,并能够由出线口从护线结构20伸出,该入线口与该出线口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如图2所示,该入线口的延伸方向与该出线口的延伸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此时,护线结构20的一端与下壳体1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护线结构20与壳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是,在制造壳体10的同时制造护线结构20,而无需单独制造护线结构20,进而使得车辆配电盒的制造周期较短。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护线结构20还可以通过螺钉与壳体10实现固定连接,使得护线结构20能够从壳体10上拆卸,以便于更换其他尺寸的护线结构20。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护线结构20可以包括底板22和遮挡板23。该底板22的第一端与壳体10中的下壳体12连接,该底板22的第二端与护板21连接,该底板22的第三端与遮挡板23连接。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该第三端与该第一端相邻。此时,如图2所示,护线结构20呈L形凹槽状。可选地,请参考图3,护板21和遮挡板23可以为一体机构,且护板21与遮挡板23的连接位置呈弧形,以防止对导线束造成磨损。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板22上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1。此时,护线结构20还可以包括固定卡,该固定卡的一端套设在导线束上,该固定卡的另一端卡接在固定孔221内,以将导线束的固定在底板22上。可选的,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壳体(10)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n护线结构(20),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且所述护线结构(20)的入线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护线结构(20)的另一端具有护板(21),所述护板(21)被配置为所述导线束能在所述护板(21)的遮挡下弯折,且所述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所述护线结构(2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所述壳体(10)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
护线结构(20),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且所述护线结构(20)的入线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护线结构(20)的另一端具有护板(21),所述护板(21)被配置为所述导线束能在所述护板(21)的遮挡下弯折,且所述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所述护线结构(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结构(20)与所述壳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结构(20)包括底板(22)和遮挡板(23),所述底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底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护板(21)连接,所述底板(22)的第三端与所述遮挡板(23)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端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1),所述护线结构(20)还包括固定卡,所述固定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导线束上,所述固定卡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固定孔(221)内,以将所述导线束固定在所述底板(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宇健马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