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03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包括底座、门勾、撞轮、弹簧、锁体、安全开关、触板、撞弓装置和限位结构,电梯为垂直移门结构,门锁结构的锁体与底座相铰接,可绕支点旋转,锁体的转动使门锁能够打开和锁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检测门锁锁紧情况;(2)结构简单安全可靠;(3)提高了电梯的安装效率和电梯日常维护的便利性。

Elevator door lo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门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门锁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门锁,是轿门、层门的锁紧装置(一般指层门)。正常情况下,不使用开锁装置无法打开门,保护人被剪切或坠落。是电梯的重要安全装置。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上下张合式层门开启保护装置”,其公告号CN106986258B,包括安装在轿门组件上的门刀和轿门挡杆、及安装在层门组件上的层门锁组件;所述层门组件上设有一上下张合式卡合组件。所述的上下张合式卡合组件主要由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组成:所述的第一卡合部主要由第一底座、第一卡爪、第一弹簧、第一滚轮和手动解锁件组成;所述的第二卡合部主要由第二底座、第二卡爪、第二弹簧、第二滚轮和限位柱组成。此专利未设计安全回路检测门锁是否锁紧,且结构较为复杂,门勾较细,可靠性略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无法检测门锁是否锁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门锁结构,设有安全回路检测门锁锁紧情况,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包括底座、门勾、撞轮、弹簧、锁体、安全开关、触板和撞弓装置,所述电梯为垂直移门结构,底座与锁体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底座和锁体铰接部位下方。安全开关接触部位为半球形,门勾与安全开关接触面为斜面,接触部位设有圆角。门锁结构的底座固定于厅门门框上,锁体与底座相连接,可绕支点旋转,且被限位结构限制旋转角度。撞轮和安全开关固定在锁体上。门勾与触板相连,固定于厅门上门板上,可随上门板上下运动。作为优选,底座固定于门框上,与锁体铰接,以铰接部位为支点,锁体形成杠杆结构。锁体能够绕支点旋转,在锁体上施加力,实现对锁体旋转的控制达到控制门锁的目的。作为优选,限位结构包括:底座表面设有圆弧状凹槽,锁体相应的部位设有与圆弧状凹槽相适配的圆柱状凸起。所述圆弧状凹槽的弧心角设计为锁体绕支点旋转需要的弧心角,使锁体旋转时不会角度过大导致损坏门锁或者失位。作为优选,撞轮与安全开关固定在锁体上,锁体左侧和弹簧相连,弹簧为压缩状态。平时锁体在弹簧作用下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使锁体头部可以扣在门勾上,不易脱落。作为优选,安全开关上设有半球形的接触片,内设有安全回路。半球形的接触片相较于普通的接触片能够减少长久撞击下的形变概率,且接触面更大,有利于电路传导。安全开关与触板接触会激活安全回路,便能检测出门锁已锁紧。作为优选,门勾和触板固定于上门板,触板上设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和安全开关上的半球形的接触片相适配,接触面大,安全开关能够避免接触片某些部位生锈无法传导电流的问题。作为优选,门勾下端设有与安全开关下端相适配的斜面和圆角。锁体通过弹簧保持与门勾扣紧,即使在弹簧失效的情况下,由于锁体的结构设计,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导致开锁。撞弓装置和撞轮撞击力度较小时,锁体旋转角度会因此变小,锁体的斜面和门勾的斜面会因此无法完全脱开,设计圆角使锁体和门勾利用重力脱开。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检测门锁锁紧情况;(2)结构简单安全可靠;(3)提高了电梯的安装效率和电梯日常维护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底座、2-门勾、3-撞轮、4-弹簧、5-锁体、6-安全开关、7-触板、8-撞弓装置、9-限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包括底座1、门勾2、撞轮3、弹簧4、锁体5、安全开关6、触板7、撞弓装置8和限位结构9。底座1固定于门框上,与锁体5铰接,铰接部位位于锁体下部,锁体5和底座1可以相对转动。底座下端设有一段以铰接部位为圆心的圆弧状凹槽,弧心角设计为需要锁体5转动的角度。在锁体5与圆弧状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圆柱状凸起,其可在圆弧状凹槽内滑动。当锁体5锁紧时,圆柱状凸起位于圆弧状凹槽最下端;当锁体5松开时,圆柱状凸起位于圆弧状凹槽最上端。锁体5为长条状,竖直放置,下部为与底座1的铰接部位,中部左侧与弹簧4相连,中部右侧为撞轮3和撞弓装置8。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给予锁体5向右的力。锁体5上端形状为勾状,和门勾2相适配。门勾2固定于上门板上,门勾2下端伸出一段体积,与锁体5接触部位为斜面,斜面角度小于圆弧状凹槽的弧心角。当弹簧4失效时,依靠重力和斜面的作用,锁体5和门勾2依旧锁紧,避免事故发生。锁体5和门勾2接触部位头部皆设有圆角,开门时若撞弓装置撞击力度较弱,依靠圆角设计,锁体5和门勾2可相对滑动开锁。锁体5上端设有安全开关6,连接一个安全回路,用于检测是否锁紧。门勾2上设有触板7,固定于上门板上,当安全开关6随锁体5顺时针转动与触板7接触时,安全回路接通,便知道门锁已锁紧。锁紧状态下,锁体5的限位结构9的凸起位于圆弧状凹槽的最下端,无法往下运动,减少了锁体5和门勾2撞击产生的损耗。电梯开门,撞弓装置8推动撞轮3,将锁体5撞离门勾2,电梯门开锁;开锁状态下,利用弹簧4的弹力将锁体5向右推,锁体5和门勾2扣住,安全开关6和触板7接触,接通安全回路,检测出电梯门已锁紧,电梯可以正常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包括底座(1)、门勾(2)、撞轮(3)、弹簧(4)、锁体(5)、安全开关(6)、触板(7)和撞弓装置(8),其特征是,所述电梯为垂直移门结构,底座(1)与锁体(5)之间设有限位结构(9),限位结构(9)位于底座(1)和锁体(5)铰接部位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包括底座(1)、门勾(2)、撞轮(3)、弹簧(4)、锁体(5)、安全开关(6)、触板(7)和撞弓装置(8),其特征是,所述电梯为垂直移门结构,底座(1)与锁体(5)之间设有限位结构(9),限位结构(9)位于底座(1)和锁体(5)铰接部位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其特征是,底座(1)固定于门框上,与锁体(5)铰接,以铰接部位为支点,锁体形成杠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门锁结构,其特征是,限位结构(9)包括:底座(1)表面设有圆弧状凹槽,锁体(5)相应的部位设有与圆弧状凹槽相适配的圆柱状凸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加曹国标漆凯飞熊亚同周鑫李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顺达伯耐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