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007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包括:设有若干组共面设置的放线盘组的放线装置,放线盘组包括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若干个张力调节轮组件,任一第一放线盘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张力调节轮组件调节超导带材的张力;用以供放线装置沿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直线导轨;设有收线盘的收线装置,收线盘能够供全部放线盘组放出的待收线带材绕制;可拆卸地设置于收线装置上的排线筒,排线筒能够供全部第一放线盘放出的超导带材沿排线筒的轴向排线。上述设备具有收放线和排线的功能,并在收放线和排线的过程中,通过张力调节轮组件施加压力的方式使超导带材在收放线过程或者在排线的过程中保持恒张力,从而确保超导带材在绕制过程中的稳定性。

A superconducting coil wind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超导线圈
,特别涉及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超导材料国产化的发展,超导带材的制备技术得到不断提升,相配套的绕制设备也具有广泛需求。目前,由于超导带材形状结构、机械特性和物理特性的限制,绕制过程对于张力控制、带材的弯曲半径以及带材表面保护要求较高,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超导带材应用的绕线设备。同时,专门针对超导带材应用的绕制设备需要重点考虑绕线的张力控制问题,保证收线机构和放线机构能够实现绕线和收线过程的恒张力,现有市场上无此类型设备。除此之外,超导线圈绕制过程还会涉及到排线的需求,在排线时需要保证排线过程连续,以实现带材绕制过程中的一致性。现有绕线机缺乏恒张力控制,无法实现多根超导带材同时收放线,同时计量精度低,无自动排线功能,目前市场上无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因此,如何避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功能单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该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可以解决无法同时给多盘超导带材和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有若干组共面设置的放线盘组的放线装置(2),任一所述放线盘组包括用以供超导带材放线的第一放线盘(6)以及与所述第一放线盘(6)共面设置、用以供绝缘材料放线的第二放线盘(7);/n若干个张力调节轮组件(8),任一所述第一放线盘(6)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张力调节轮组件(8)调节超导带材的张力;/n用以供所述放线装置(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放线盘(6)或所述第二放线盘(7)的轴线移动的第一直线导轨;/n设有收线盘的收线装置(1),当所述放线装置(2)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的预设位置、且所述收线盘与全部所述放线盘组共面配合时,所述收线盘能够供全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若干组共面设置的放线盘组的放线装置(2),任一所述放线盘组包括用以供超导带材放线的第一放线盘(6)以及与所述第一放线盘(6)共面设置、用以供绝缘材料放线的第二放线盘(7);
若干个张力调节轮组件(8),任一所述第一放线盘(6)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张力调节轮组件(8)调节超导带材的张力;
用以供所述放线装置(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放线盘(6)或所述第二放线盘(7)的轴线移动的第一直线导轨;
设有收线盘的收线装置(1),当所述放线装置(2)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的预设位置、且所述收线盘与全部所述放线盘组共面配合时,所述收线盘能够供全部所述放线盘组放出的待收线带材绕制、以实现收线;
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收线装置(1)上的排线筒,当所述放线装置(2)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往复移动、且所述排线筒与全部所述第一放线盘(6)配合时,所述排线筒能够供全部所述第一放线盘(6)放出的超导带材沿所述排线筒的轴向排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轮组件(8)包括用以与超导带材接触相抵并能够向超导带材施加预设张力的张力调节轮(81)以及垂直于所述张力调节轮(81)的轴线设置并与所述张力调节轮(81)连接、用以当超导带材的张力发生变化时带动所述张力调节轮(81)移动以供所述张力调节轮(81)向超导带材施加预设张力的张力调节杆(82);
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张力调节杆(82)运转的伺服电机以及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用以调节所述伺服电机的转矩的减速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线圈绕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当超导带材的张力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张力调节杆(82)的偏转角度的张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张力传感器相连、用以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传递的电信号并当接收到电信号时控制所述伺服电机以供所述张力调节杆(82)转至预设张力位置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玉徐飞飞周树奎胡海洋张帆陈海健黄勇蔡玲玲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中天集团上海超导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