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99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包括底座,电控柜,检测立柱,矫正机构,支撑杆,旋转机构,检测轮和上料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立柱,电推杆和旋转机构的设置,布料上料时在检测轮的下方经过,测力传感器对布料两侧的张力实时检测,布料两侧张紧力相同,避免布料歪斜进入设备产生大批量不合格产品,当布料左侧较松时,电推杆运行将上料轮进行升高,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当布料右侧较松时,电推杆运行将上料轮进行降低,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在设备运行中将料轮进行调整,避免设备停机,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向心关节轴承的变化情况,进行转动,向心关节轴承和对开式滑动轴承轴心始终在一条直线,避免因高度调节上料轮不能使用的现象。

A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feed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
本技术属于矫正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布料上料轮上料时易出现歪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不影响后续相关加工及组装工序的正常作业,通常都是将设备停机,人工对上料轮进行适当的调整后,使上料轮恢复平直的状态,再继续开机生产。现有技术缺少上料轮矫正装置,缺少对进入设备布料的检测,使歪斜布料进入设备产生不合格产品,需要停机对上料轮进行调整,降低工作效率,一侧升高或降低上料轮不能使用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缺少上料轮矫正装置,缺少对进入设备布料的检测,使歪斜布料进入设备产生不合格产品,需要停机对上料轮进行调整,降低工作效率,一侧升高或降低上料轮不能使用的问题。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包括底座,电控柜,检测立柱,矫正机构,支撑杆,旋转机构,检测轮和上料轮,所述电控柜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前方的右侧所述检测立柱采用2个,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方的左侧;所述矫正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方的右侧;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上方,与矫正机构对齐;所述旋转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检测轮通过轴承固定在检测立柱的内侧;所述上料轮一端与旋转机构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矫正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检测立柱包括检测主体,测力传感器,通槽,检测轴承座和钢丝绳,所述检测主体上方开设有通槽;所述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检测主体的前方,通过导线与电控柜连接,选用DYLY-103型;所述检测轴承座设置在通槽的内部,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钢丝绳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检测轴承座的下方,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测力传感器的上方。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矫正柱体,滑槽,向心关节轴承和电推杆,所述矫正柱体上方开设滑槽;所述电推杆设置在滑槽的底部,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向心关节轴承焊接在电推杆的上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对开式滑动轴座和销轴,所述固定支架采用两个,焊接在支撑杆的上方;所述对开式滑动轴座通过销轴固定在固定支架的内侧。所述电推杆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电性连接,选用TG型;所述向心关节轴承选用GE20ES-2RS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检测立柱的设置,布料上料时在检测轮的下方经过,测力传感器对布料两侧的张力实时检测,使布料两侧张紧力相同,避免布料歪斜进入设备产生大批量不合格产品。2.本技术的电推杆的设置,对料轮一侧进行高低调节,使料轮达到平直的状态,当布料左侧较松时,电推杆运行将上料轮进行升高,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当布料右侧较松时,电推杆运行将上料轮进行降低,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在设备运行中将上料轮进行调整,避免设备停机,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3.本技术的旋转机构的设置,根据向心关节轴承的变化情况,进行转动,使向心关节轴承和对开式滑动轴承轴心始终在一条直线,避免因高度调节料轮不能使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矫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控柜,3-检测立柱,31-检测主体,32-测力传感器,33-通槽,34-检测轴承座,35-钢丝绳,4-矫正机构,41-矫正柱体,42-滑槽,43-向心关节轴承,44-电推杆,5-支撑杆,6-旋转机构,61-固定支架,62-对开式滑动轴座,63-销轴,7-检测轮,8-上料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包括底座1,电控柜2,检测立柱3,矫正机构4,支撑杆5,旋转机构6,检测轮7和上料轮8,所述电控柜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前方的右侧所述检测立柱3采用2个,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左侧;所述矫正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右侧;所述支撑杆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与矫正机构4对齐;所述旋转机构6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5的上方;所述检测轮7通过轴承固定在检测立柱3的内侧;所述上料轮8一端与旋转机构6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矫正机构4配合连接。所述检测立柱3包括检测主体31,测力传感器32,通槽33,检测轴承座34和钢丝绳35,所述检测主体31上方开设有通槽33;所述测力传感器32通过螺栓固定检测主体31的前方,通过导线与电控柜2连接,选用DYLY-103型;所述检测轴承座34设置在通槽33的内部,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钢丝绳35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检测轴承座34的下方,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测力传感器32的上方。所述矫正机构4包括矫正柱体41,滑槽42,向心关节轴承43和电推杆44,所述矫正柱体41上方开设滑槽42;所述电推杆44设置在滑槽42的底部,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向心关节轴承43焊接在电推杆44的上端。所述旋转机构6包括固定支架61,对开式滑动轴座62和销轴63,所述固定支架61采用两个,焊接在支撑杆5的上方;所述对开式滑动轴座62通过销轴63固定在固定支架61的内侧。所述电推杆44通过导线与电控柜2电性连接,选用TG型;所述向心关节轴承43选用GE20ES-2RS型。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布料上料时在检测轮7的下方经过,测力传感器32对布料两侧的张力实时检测,使布料两侧张紧力相同,避免布料歪斜进入设备产生大批量不合格产品,对上料轮8一侧进行高低调节,使上料轮8达到平直的状态,当布料左侧较松时,电推杆44运行将上料轮8进行升高,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当布料右侧较松时,电推杆44运行将上料轮8进行降低,使布料保持紧绷状态,在设备运行中将上料轮8进行调整,避免设备停机,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旋转机构6根据向心关节轴承43的变化情况,进行转动,使向心关节轴承43和对开式滑动轴承62轴心始终在一条直线,避免因高度调节上料轮8不能使用的现象。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电控柜(2),检测立柱(3),矫正机构(4),支撑杆(5),旋转机构(6),检测轮(7)和上料轮(8),所述电控柜(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前方的右侧;所述检测立柱(3)采用2个,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左侧;所述矫正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右侧;所述支撑杆(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与矫正机构(4)对齐;所述旋转机构(6)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5)的上方;所述检测轮(7)通过轴承固定在检测立柱(3)的内侧;所述上料轮(8)一端与旋转机构(6)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矫正机构(4)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轮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电控柜(2),检测立柱(3),矫正机构(4),支撑杆(5),旋转机构(6),检测轮(7)和上料轮(8),所述电控柜(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前方的右侧;所述检测立柱(3)采用2个,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左侧;所述矫正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右侧;所述支撑杆(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与矫正机构(4)对齐;所述旋转机构(6)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5)的上方;所述检测轮(7)通过轴承固定在检测立柱(3)的内侧;所述上料轮(8)一端与旋转机构(6)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矫正机构(4)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轮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立柱(3)包括检测主体(31),测力传感器(32),通槽(33),检测轴承座(34)和钢丝绳(35),所述检测主体(31)上方开设有通槽(33);所述测力传感器(32)通过螺栓固定检测主体(31)的前方,通过导线与电控柜(2)连接,选用DYLY-103型;所述检测轴承座(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华陈华力沈晓勇沈云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胜运河钢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