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95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接头,包括绝缘壳体及至少一个端子,绝缘壳体形成有一个用于插设柔性电路板的插槽,端子设置与绝缘壳体内,端子采用导体材料制成,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暴露于插槽内以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触点接触,第二插接部暴露于绝缘壳体外,第二插接部包括用于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插接。如此,第二插接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双接触点可提供更好的接触性,同时可加大与线对板连接器对插时的插拔力,增加插拔可靠性。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头
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将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与WTB(Wire-to-BoardConnector,线对板连接器)连接的转接头的插拔可靠性较低,转接头与WTB的插接端的接触性不够好,亟需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FPC和WTB的转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转接头。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头,包括绝缘壳体及至少一个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形成有一个用于插设柔性电路板的插槽,所述端子设置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端子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暴露于所述插槽内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触点接触,所述第二插接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用于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插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夹臂及与所述第一夹臂相对的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可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和/或所述第二夹臂凸出形成有抵接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插槽包括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面对应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位,每个所述第一安装位嵌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夹臂,每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嵌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夹臂。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一夹持臂及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相对的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凸出形成有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夹持臂凸出形成有所述第二触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所述间隙呈开口逐渐减小的U形。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端子本体内凹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内壁上的凸起部卡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端子本体的上下两侧均形成有一个所述卡槽。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内凹形成有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端凸出形成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有装配位,所述装配位与所述插槽连通,每个所述装配位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插接部。本技术的转接头,由于第二插接部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双接触点可提供更好的接触性,同时可加大与线对板连接器对插时的插拔力,增加插拔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与线对板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与线对板连接器的另一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头的端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阅图1、图2、图5及图6,本技术所公开的转接头10,包括绝缘壳体11及至少一个端子12,绝缘壳体11形成有一个用于插设柔性电路板的插槽111,端子12设置与绝缘壳体11内,端子12采用导体材料制成,端子12包括第一插接部121及第二插接部122,第一插接部121暴露于插槽111内以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触点接触,第二插接部122暴露于绝缘壳体11外,第二插接部122包括用于与线对板连接器20的连接部21接触的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122b,第一触点122a与第二触点122b之间形成有间隙122c以与线对板连接器20的连接部21插接。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壳体11基本呈长方体状,绝缘壳体11包括第一端11a及与第一端11a相背的第二端11b,第一端11a内凹形成有插槽111,第二端11b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安装部112,安装部112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安装部112之间形成有装配位113,装配位113与插槽111连通,每个装配位113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部122,即绝缘壳体11于第一端11a处形成有插槽端以与柔性电路板插接,绝缘壳体11于第二端11b处形成有插头端以与线对板连接器20插接,通过转接头10从而实现柔性电路板与线对板连接器20的连接。其中,插槽111包括第一面111a及与第一面111a相对的第二面111b,第一面111a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位111c,第二面111b对应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位111d,第一安装位111c与第二安装位111d用于与端子12的第一插接部121配合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2还包括端子本体123,端子本体123连接第一插接部121与第二插接部122,端子本体123内凹形成有卡槽123a,卡槽123a与绝缘壳体11的内壁上的凸起部卡接。进一步地,端子本体123的上下两侧均形成有一个卡槽123a,对应地,绝缘壳体11的上下内壁均凸出形成有一个凸起部,端子12通过卡槽123a与凸起部配合卡接固定于绝缘壳体11内。优选地,端子12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量产且品质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2的第一插接部121包括第一夹臂121a及第二夹臂121b,第一夹臂121a与第二夹臂121b上下相对,第一夹臂121a与第二夹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形成有一个用于插设柔性电路板的插槽;及/n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端子,所述端子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暴露于所述插槽内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触点接触,所述第二插接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用于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形成有一个用于插设柔性电路板的插槽;及
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端子,所述端子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暴露于所述插槽内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电触点接触,所述第二插接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用于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与线对板连接器的连接部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夹臂及与所述第一夹臂相对的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可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或所述第二夹臂凸出形成有抵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包括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面对应内凹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位,每个所述第一安装位嵌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夹臂,每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嵌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夹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煌文
申请(专利权)人:敦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