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及显示屏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及显示屏模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模组的网线插接结构的插接面与箱体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即网线的插接端头垂直插入网线插接结构中。然而,上述安装方式导致网线占用较大的空间,显示屏模组的放置位置受限。同时,网线插接到网线插接结构上后会由于网线自身重力的作用而折弯,在网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网线的折弯处较易发生断裂,影响网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及显示屏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模组的网线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具有安装腔,箱体本体的背部外表面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网线安装斜槽由背部外表面向安装腔的一侧倾斜延伸;网线插接结构,用于与网线的插接端头连接,网线插接结构嵌置在网线安装斜槽的槽底面内。进一步地,网线安装斜槽的槽壁面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斜坡底面S和安装面,其中,斜坡底面S和安装面均相对于背部外表面倾斜,安装面上开设有安装口,网线插接结构嵌置在安装口内。进一步地,斜坡底面S与背部外表面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进一步地,网线插接结构具有插接面,插接面用于与网线的插接端头电性连接,插接面与背部外表面之间形成夹角B,夹角B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进一步地,插接面平行于斜坡底面S。 >进一步地,斜坡底面S垂直于安装面。进一步地,网线插接结构以与箱体本体粘接、卡接或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口处。进一步地,网线插接结构为补充信号网口,网线的插接端头为水晶头结构。进一步地,显示屏模组的箱体还包括盖体、吸水件和过渡连接件,其中,盖体可拆卸地盖设在网线安装斜槽的槽口处,且盖体上开设有用于供网线穿过的避让孔;吸水件粘接在网线插接结构的内壁面上,且网线插接结构通过过渡连接件与箱体本体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箱体,箱体为上述的显示屏模组的箱体,箱体的箱体本体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开口结构,显示屏模组还包括多个显示屏模块,多个显示屏模块以拼接安装的形式设置在安装开口结构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箱体本体的背部外表面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且网线安装斜槽由背部外表面向安装腔的方向倾斜延伸。网线插接结构嵌置在网线安装斜槽的槽底面内。这样,网线插接结构设置在网线安装斜槽内且相对于背部外表面倾斜设置,待网线的插接端头插入网线插接结构后,本申请中的显示屏模组的箱体能够减小网线的占用空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模组的网线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使得显示屏模组的放置位置不受限制,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网线插接结构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网线发生折弯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显示屏的箱体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显示屏的箱体的C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中的显示屏的箱体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箱体本体;11、网线安装斜槽;12、背部外表面;13、前侧外表面;20、安装面;30、网线插接结构;31、插接面;40、过渡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模组的网线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及显示屏模组。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包括箱体本体10和网线插接结构30。其中,箱体本体10具有安装腔,箱体本体10的背部外表面12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11,网线安装斜槽11由背部外表面12向安装腔的方向倾斜延伸。网线插接结构30用于与网线的插接端头连接,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底面内。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箱体本体10的背部外表面12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11,且网线安装斜槽11由背部外表面12向安装腔的一侧倾斜延伸。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底面内。这样,网线插接结构30设置在网线安装斜槽11内且相对于背部外表面12倾斜设置,待网线的插接端头插入网线插接结构30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模组能够减小网线的占用空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模组的网线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使得显示屏模组的放置位置不受限制,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网线插接结构30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网线发生折弯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箱体本体10还具有前侧外表面13。其中,前侧外表面13为显示屏模组的正面,背部外表面12为显示屏模组的背面。网线插接结构30的上述设置有利于控制显示屏模组的背部安装空间。如图3所示,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壁面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斜坡底面S和安装面20,其中,斜坡底面S和安装面20均相对于背部外表面12倾斜,安装面20上开设有安装口,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安装口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网线插接结构30与网线安装斜槽1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且使得网线的插接端头与网线插接结构30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网线安装斜槽11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网线安装斜槽11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了显示屏模组的加工成本。可选地,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安装口内,且网线插接结构30朝向网线安装斜槽11的端面与安装面20朝向斜坡底面S的表面平齐,进而避免网线插接结构30裸露在外而影响显示屏模组的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网线插接结构30朝向网线安装斜槽11的端面与安装面20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此。可选地,网线插接结构30朝向网线安装斜槽11的端面与安装面20远离斜坡底面S的表面平齐,或网线插接结构30朝向网线安装斜槽11的端面位于安装面20朝向斜坡底面S的表面与安装面20远离斜坡底面S的表面之间。可选地,斜坡底面S与背部外表面12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这样,上述角度设置一方面提升了箱体本体1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箱体本体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减小网线的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本体(10),所述箱体本体(10)具有安装腔,所述箱体本体(10)的背部外表面(12)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11),所述网线安装斜槽(11)由所述背部外表面(12)向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倾斜延伸;/n网线插接结构(30),用于与网线的插接端头连接,所述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所述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底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本体(10),所述箱体本体(10)具有安装腔,所述箱体本体(10)的背部外表面(12)上开设有网线安装斜槽(11),所述网线安装斜槽(11)由所述背部外表面(12)向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倾斜延伸;
网线插接结构(30),用于与网线的插接端头连接,所述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所述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底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安装斜槽(11)的槽壁面包括相连接并呈夹角设置的斜坡底面S和安装面(20),其中,所述斜坡底面S和所述安装面(20)均相对于所述背部外表面(12)倾斜,所述安装面(20)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网线插接结构(30)嵌置在所述安装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底面S与所述背部外表面(12)之间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模组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插接结构(30)具有插接面(31),所述插接面(31)用于与所述网线的插接端头电性连接,所述插接面(31)与所述背部外表面(12)之间形成夹角B,所述夹角B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锋,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