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432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报警设备。一种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由迷宫底座(1)、迷宫上盖(2)和网罩(3)构成迷宫主体,迷宫主体内部,在所述迷宫底座上设有光室和暗室,所述光室包括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所述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构成前向散射光路,所述暗室由中心检测部(4)及外围的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组成,所述中心检测部(4)设置在迷宫底座(1)的中心区域,所述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由设置在中心检测部外围高度方向上的用以分离中部空间的4个遮挡板组成,4个遮挡板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迷宫结构的合理分析和优化设计,有效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Maze of forward scattering fire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报警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向散射式多功能火灾探测器迷宫。
技术介绍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报警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探测(传感)器。其目的是及时发现火情,并不以单一的检测感烟或感温等信号为目的。人们在实际使用探测器和研究各类火灾发生的特点时,发现需要针对不同的烟雾及温度采用不同的单一功能的探测器进行检测,因此现场需要安装更多的不同功能的探测设备,这样无疑会增加成本,而且,采用多个不同功能的探测设备同时针对同一点位进行检测判断难免存在差异,容易产生误判。而实际火灾烟雾和温度大多是同步发生的,感烟和感温信号是互补的,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多功能、灵敏度高、高效敏捷的探测器来综合检测和判断实情,达到消防安全的目的。现有探测器对各种明火烟雾的探测因其迷宫结构设计不合理,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差。而且存在功耗高、低效误时、功能单一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通过对迷宫结构的优化设计,以提高这种前向散射式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通过中心迷宫外围扩展孔可以安装感温、感光等元件,以扩展更多的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由迷宫底座(1)、迷宫上盖(2)和网罩(3)构成迷宫主体,迷宫主体内部,在所述迷宫底座上设有光室和暗室,所述光室包括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所述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构成前向散射光路,所述暗室由中心检测部(4)及外围的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组成,所述中心检测部(4)设置在迷宫底座(1)的中心区域,所述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由设置在中心检测部外围高度方向上的用以分离中部空间的4个遮挡板组成,4个遮挡板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所述光收发室Ⅰ内安装发射管,光收发室Ⅱ内安装接收管,并与所述接收管匹配设置屏蔽罩,所述发射管、接收管及屏蔽罩的引脚分别穿过底座焊接在后面的PCB上。所述光室内设有异形波面,迷宫上盖与所述光室匹配设有锯齿形遮光片。所述的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构成暗室的多面中心遮挡片、迷宫上盖以及网罩共同组成中心迷宫,所述中心迷宫外围为烟室;迷宫底座中心区域的中心检测部(4)外围设置安装感温、感光元件的扩展孔(6)。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对火灾探测器迷宫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整体呈圆锥形,上盖顶部有金属网罩,使迷宫直接与外界互通,既能有效防虫进入,又能确保烟雾顺畅流入中心迷宫,还能阻止水蒸汽进入,只凝结于外围及网罩上。2、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结构设计合理,中心迷宫含有无数微小散射面及有效遮挡,形成前向散射型光学暗室,当有烟雾进入时有敏感反应,而且敏感信号随烟雾尝试的增加而增强。3、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通过对迷宫结构的合理分析和优化设计,有效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本技术探测器迷宫具有防虫、防尘、抗干扰、抗潮湿、灵敏度高、高效准确、功耗低、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特点。4、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中心迷宫外围有功能扩展孔及辅助功能区,可以同时兼容更多的功能,例如增加感温探头,兼有感烟、感温多功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前向散射式探测器迷宫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图3c分别为迷宫底座主视、侧视及横剖结构示意图;图4a、图4b分别为迷宫上盖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a、图3b、图3c,本技术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由迷宫底座1、迷宫上盖2和网罩3构成迷宫主体,在迷宫主体内部的迷宫底座上设有光室和暗室,所述光室包括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所述光收发室Ⅰ(图中标号7)、光收发室Ⅱ(图中标号8,含屏蔽罩)构成前向散射光路,所述暗室由中心检测部4及外围的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组成,所述中心检测部设置在迷宫底座1的中心区域,所述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由设置在中心检测部外围高度方向上的用以分离中部空间的4个遮挡板组成,所述4个遮挡板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本技术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光收发室Ⅰ内安装发射管,光收发室Ⅱ内安装接收管,并与所述接收管匹配设置屏蔽罩10,所述发射管、接收管及屏蔽罩的引脚分别穿过底座焊接在后面的PCB上。光收发室内有屏蔽罩10,能有效阻止外界电磁干扰对接收管的影响。迷宫底座中心(中间部分)设置检测部,遮挡板设置在其高度方向上分离空间(中间部分)的4个方向。通过在顶部设置网罩而使空间与外界环境开放,使测定对象的流体流入内部空间(中心迷宫)。此时,在迷宫中心空间(中间部分)的内部,形成从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积极地向检测部引导流体。实施例2参见图4a、图4b,本实施例的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进一步的:在所述光室内设有异形波面,在所述迷宫上盖与所述光室匹配设有锯齿形遮光片9。所述的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构成暗室的多面中心遮挡片5、迷宫上盖以及网罩共同组成中心迷宫,所述中心迷宫外围为烟室;迷宫底座中心区域的中心检测部4外围设置安装感温、感光元件的扩展孔6(在中心迷宫周边部分设置空区辅助功能)。在迷宫底座上有多面中心异形遮挡叶片,挡片上有波纹、齿形片、沟槽等(钝角是利用前向散射,锐角是利用后向散射,前后向散射光学特性不一样,灵敏度也不同);光室内有异形波面及锯齿形遮光片(如图4a、图4b所示),能有效防止无效光的干扰(使无效光尽量全部反射损失掉),确保有效光检测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光通过中心区域烟雾粒子前向或后向散射给接收管),从而检测出烟雾特性达到报警的目的。本技术对火灾探测器迷宫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整体呈圆锥形,上盖顶部有金属网罩,使迷宫直接与外界互通,既能有效防虫进入,又能确保烟雾顺畅流入中心迷宫,还能阻止水蒸汽进入,只凝结于外围及网罩上。暗室中心区域由中心多面异形遮挡片、底座、上盖、网罩等组成中心迷宫,中心迷宫结构特殊复杂,含有无数微小散射面及有效遮挡,形成前向散射型光学暗室,当有烟雾进入时有敏感反应,而且敏感信号随烟雾尝试的增加而增强。故本技术探测器迷宫具有防虫、防尘、抗干扰、抗潮湿、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中心迷宫外围可以安装感温、感光等元件扩展更多的功能。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不应当构成对本技术专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由迷宫底座(1)、迷宫上盖(2)和网罩(3)构成迷宫主体,迷宫主体内部,在所述迷宫底座上设有光室和暗室,所述光室包括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所述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构成前向散射光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由中心检测部(4)及外围的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组成,所述中心检测部(4)设置在迷宫底座(1)的中心区域,所述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由设置在中心检测部外围高度方向上的用以分离中部空间的4个遮挡板组成,4个遮挡板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由迷宫底座(1)、迷宫上盖(2)和网罩(3)构成迷宫主体,迷宫主体内部,在所述迷宫底座上设有光室和暗室,所述光室包括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所述光收发室Ⅰ、光收发室Ⅱ构成前向散射光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由中心检测部(4)及外围的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组成,所述中心检测部(4)设置在迷宫底座(1)的中心区域,所述多面中心遮挡叶片(5)由设置在中心检测部外围高度方向上的用以分离中部空间的4个遮挡板组成,4个遮挡板构成迷宫的内遮挡侧壁朝向检测部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向散射式火灾探测器迷宫,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军陈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梁商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