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392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门禁考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包括识别机构、锁止机构和门锁把手,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外壳体、识别通槽、识别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和控制器均位于识别外壳体的内腔,所述识别模块与识别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识别模块的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电磁锁具和锁孔,所述锁孔开设在门锁把手的手柄端部,所述电磁锁具包括锁具外壳,将门禁和考勤结合到一起,考勤效率较高,且具有一定安防效果;通过电磁锁具与门锁把手的配合作用,能够实时进行识别和锁止作用。

An access control and attendan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禁考勤装置
本技术涉及门禁考勤
,具体为一种门禁考勤装置。
技术介绍
门禁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考勤,顾名思义,就是考查出勤,也是就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学生、员工或者某些团体、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场所及特定的时间段内的出勤情况,包括上下班、迟到、早退、病假、婚假、丧假、公休、工作时间、加班情况等。通过对以前阶段,本阶段内出勤情况的研究,进行以后阶段的统筹、安排等。在大学里面,考勤通常为教师点名,这样效率低,且容易效果不佳,且在课余时间,校外人员也能够随便进出教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禁考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大学里面,考勤通常为教师点名,这样效率低,且容易效果不佳,且在课余时间,校外人员也能够随便进出教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包括识别机构、锁止机构和门锁把手,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外壳体、识别通槽、识别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和控制器均位于识别外壳体的内腔,所述识别模块与识别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识别模块的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输入接口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电磁锁具和锁孔,所述锁孔开设在门锁把手的手柄端部,所述电磁锁具包括锁具外壳,所述锁具外壳朝向门锁把手的一侧壁上插接有锁销,所述锁销贯穿锁具外壳并延伸至锁具外壳的内部,所述锁销位于锁具外壳的内部的一端上连接有衔铁板,所述衔铁板远离锁销的一侧壁与锁具外壳的内壁之间支撑有复位弹簧,所述锁具外壳的内腔且与衔铁板相对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连接。优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为RFID识别模块。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优选的,所述锁具外壳为塑钢锁具外壳。优选的,所述锁销的外壁上套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嵌入在锁具外壳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门禁和考勤结合到一起,考勤效率较高,且具有一定安防效果;2)通过电磁锁具与门锁把手的配合作用,能够实时进行识别和锁止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识别外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门锁把手、电磁锁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磁锁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识别外壳体、2识别通槽、3识别模块、4控制器、5门锁把手、6电磁锁具、61锁具外壳、62电磁铁、63锁销、64衔铁板、65复位弹簧、7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包括识别机构、锁止机构和门锁把手5,识别机构包括识别外壳体1、识别通槽2、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均位于识别外壳体1的内腔,识别模块3与识别通槽2的位置相对应,识别模块3的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4输入接口连接;锁止机构包括电磁锁具6和锁孔7,锁孔7开设在门锁把手5的手柄端部,电磁锁具6包括锁具外壳61,锁具外壳61朝向门锁把手5的一侧壁上插接有锁销63,锁销63贯穿锁具外壳61并延伸至锁具外壳61的内部,锁销63位于锁具外壳61的内部的一端上连接有衔铁板64,衔铁板64远离锁销63的一侧壁与锁具外壳61的内壁之间支撑有复位弹簧65,锁具外壳61的内腔且与衔铁板64相对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磁铁62,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电磁铁62连接。识别模块3为RFID识别模块。控制器4为PLC控制器。锁具外壳61为塑钢锁具外壳。锁销63的外壁上套接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嵌入在锁具外壳61的侧壁上。工作原理:将识别外壳体1安装在门的外部,电磁锁具6的位置与门锁把手5的位置对应,电磁锁具6也在门的外部,锁孔7开设在门锁把手5上,使得电磁锁具6通过锁孔7能够对门锁把手5锁止作用;通常情况下电磁锁具6对门锁把手5锁止,门禁识别解锁后,电磁锁具6从门锁把手5上解锁;识别模块3采用现有的RFID识别技术,与校园卡能够识别,且校园卡与学生信息一一对应;控制器4对电磁铁62的控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识别时,卡与识别模块3识别,识别后,控制器4接收到识别的信息,控制器5控制电磁铁62通电,电磁铁62通电后产生磁场并吸附衔铁板64,使得衔铁板64带动锁销63回缩,压缩复位弹簧65,此时锁销63从锁孔7内脱离,能够通过控制器5开启门,识别后,控制器4控制电磁铁62断电,锁销63在复位弹簧65的弹力输出下使得锁销63再次插入到锁孔7内,达到锁门的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包括识别机构、锁止机构和门锁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外壳体(1)、识别通槽(2)、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所述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均位于识别外壳体(1)的内腔,所述识别模块(3)与识别通槽(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识别模块(3)的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4)输入接口连接;/n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电磁锁具(6)和锁孔(7),所述锁孔(7)开设在门锁把手(5)的手柄端部,所述电磁锁具(6)包括锁具外壳(61),所述锁具外壳(61)朝向门锁把手(5)的一侧壁上插接有锁销(63),所述锁销(63)贯穿锁具外壳(61)并延伸至锁具外壳(61)的内部,所述锁销(63)位于锁具外壳(61)的内部的一端上连接有衔铁板(64),所述衔铁板(64)远离锁销(63)的一侧壁与锁具外壳(61)的内壁之间支撑有复位弹簧(65),所述锁具外壳(61)的内腔且与衔铁板(64)相对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磁铁(62),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电磁铁(6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考勤装置,包括识别机构、锁止机构和门锁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外壳体(1)、识别通槽(2)、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所述识别模块(3)和控制器(4)均位于识别外壳体(1)的内腔,所述识别模块(3)与识别通槽(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识别模块(3)的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4)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电磁锁具(6)和锁孔(7),所述锁孔(7)开设在门锁把手(5)的手柄端部,所述电磁锁具(6)包括锁具外壳(61),所述锁具外壳(61)朝向门锁把手(5)的一侧壁上插接有锁销(63),所述锁销(63)贯穿锁具外壳(61)并延伸至锁具外壳(61)的内部,所述锁销(63)位于锁具外壳(61)的内部的一端上连接有衔铁板(64),所述衔铁板(64)远离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先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佩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