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磁机,包括控制柜、振动盘、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控制柜上方分别设置有振动盘、上料机构通过软管套与下料机构相连;所述的控制柜包括下机架、侧板、万向脚轮、合页、门把手、脚杯、门吸、后面板、前面板和布线板,下机架、前面板、后面板及侧板组成控制柜柜体,控制柜柜体前面板上设置有门把手,前面板的外侧通过合页与下机架铰接,控制柜柜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和脚杯,前面板的底部中间与柜体内部的门吸吸合配合,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布线板;所述的控制柜内还设置有PLC+HMI集成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现无人化作业,安全可靠,注塑效果好,提升生产效率,使得注塑产品符合质量检测性能。
An automatic magnetiz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磁机
本技术涉及的是注塑机辅助上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磁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注塑镶件需要人工通过夹治具辅助上料,导致效率低,且人工容易疲劳,容易出现漏装,人工开合模存在安全隐患等,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上磁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磁机,结构设计合理,实现无人化作业,安全可靠,注塑效果好,提升生产效率,使得注塑产品符合质量检测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上磁机,包括控制柜、振动盘、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控制柜上方分别设置有振动盘、上料机构通过软管套与下料机构相连;所述的控制柜包括下机架、侧板、万向脚轮、合页、门把手、脚杯、门吸、后面板、前面板和布线板,下机架、前面板、后面板及侧板组成控制柜柜体,控制柜柜体前面板上设置有门把手,前面板的外侧通过合页与下机架铰接,控制柜柜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和脚杯,前面板的底部中间与柜体内部的门吸吸合配合,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布线板;所述的控制柜内还设置有PLC+HMI集成控制系统。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油压缓冲器、浮动接头、长方形空心软胶管、安装底板、上底板、螺纹棒、软管套、第一气缸安装板、分料滑块、顶块、连接块、第二气缸安装板、压板、第一限位块、磁铁滑道、第二限位块、圆形磁铁、第一传感器、固定接头、推料气缸和送料气缸,安装底板与上底板通过螺纹棒固定连接,上底板上两侧设置有第二气缸安装板,第二气缸安装板一端内侧均安装有推料气缸,第二气缸安装板另一端上方设置有压板,上底板上还通过连接块分别设置有浮动接头和固定接头,固定接头一端外侧通过第一气缸安装板安装有送料气缸,送料气缸与分料滑块相连,浮动接头和固定接头之间设置有检测圆形磁铁的第一传感器,浮动接头和固定接头一端均设置有顶块,顶块与磁铁滑道相配合,磁铁滑道外端通过软管套与长方形空心软胶管相连,两个顶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顶块与第一气缸安装板设置有油压缓冲器。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底板、流道板、磁铁检测块、软管套管、第一吹气块、第二吹气块和第二传感器,底板上设置有流道板,流道板两侧为流道,流道上端设置有磁铁检测块,磁铁检测块下方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流道上端设置有磁铁检测块上方设置有与上料机构相连的软管套管,流道板外侧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吹气块、第二吹气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对应型号的未充磁的磁铁放入振动盘内,打开设备系统电源,复位完成后无异常报警,切换到自动模式。上料机构的工作原理:振动盘将磁铁送入分料滑块中,当光纤检测到磁铁到位时,推料气缸推动滑块将磁铁分到两个通道的对应出料口位置,送料气缸将磁铁推进料管中,同时吹料电磁阀工作,将磁铁通过料管吹送到下料机构中。下料机构的工作原理:下料机构通过软管套与上料机构连接,并安装于模具内,下料机构采用双通道进料四通道出料结构,开始工作时,光纤检测出料通道是否已满料并将出料通道装满磁铁,当注塑机发出要料信号时,上料机构开始向下料机构吹送磁铁,接近传感器感应到此通道满料时通过吹气将磁铁分流到另外通道,实现四通道同时向模具供磁,当下料机构出现磁铁碎料、卡料或磁铁未掉落到位,设备报警提醒并同步显示异常信息,注塑机停止合模工作。本技术的有效果:1、实现无人化自动生产,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2、生产周期缩短5秒;3、具备异常停机报警功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下料机构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磁机,包括控制柜1、振动盘2、上料机构3和下料机构4,控制柜1上方分别设置有振动盘2、上料机构3通过软管套3-7与下料机构4相连;所述的控制柜1包括下机架1-1、侧板1-2、万向脚轮1-3、合页1-4、门把手1-5、脚杯1-6、门吸1-7、后面板、前面板1-9和布线板1-10,下机架1-1、前面板1-9、后面板及侧板1-2组成控制柜柜体,控制柜柜体前面板1-9上设置有门把手1-5,前面板1-9的外侧通过合页1-4与下机架1-1铰接,控制柜柜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1-3和脚杯1-6,前面板1-9的底部中间与柜体内部的门吸1-7吸合配合,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布线板1-10;所述的控制柜1内还设置有PLC+HMI集成控制系统,可实时与注塑机进行通讯,具备异常报警提醒功能。所述的上料机构3包括油压缓冲器3-1、浮动接头3-2、长方形空心软胶管3-3、安装底板3-4、上底板3-5、螺纹棒3-6、软管套3-7、第一气缸安装板3-8、分料滑块3-9、顶块3-10、连接块3-11、第二气缸安装板3-12、压板3-13、第一限位块3-14、磁铁滑道3-15、第二限位块3-16、圆形磁铁3-17、第一传感器3-18、固定接头3-19、推料气缸3-20和送料气缸3-21,安装底板3-4与上底板3-5通过螺纹棒3-6固定连接,上底板3-5上两侧设置有第二气缸安装板3-12,第二气缸安装板3-12一端内侧均安装有推料气缸3-20,第二气缸安装板3-12另一端上方设置有压板3-13,上底板3-5上还通过连接块3-11分别设置有浮动接头3-2和固定接头3-19,固定接头3-19一端外侧通过第一气缸安装板3-8安装有送料气缸3-21,送料气缸3-21与分料滑块3-9相连,浮动接头3-2和固定接头3-19之间设置有检测圆形磁铁3-17的第一传感器3-18,浮动接头3-2和固定接头3-19一端均设置有顶块3-10,顶块3-10与磁铁滑道3-15相配合,磁铁滑道3-15外端通过软管套3-7与长方形空心软胶管3-3相连,两个顶块3-1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14和第二限位块3-16,顶块3-10与第一气缸安装板3-8设置有油压缓冲器3-1。磁铁经振动盘流道进入上料机构,通过分料气缸进行分料,实现一出二送料模式,采用吹气方式送料,效率高,运行稳定。所述的下料机构4)包括底板4-1、流道板4-2、磁铁检测块4-3、软管套管4-4、第一吹气块4-5、第二吹气块4-6和第二传感器4-7,底板4-1上设置有流道板4-2,流道板4-2两侧为流道,流道上端设置有磁铁检测块4-3,磁铁检测块4-3下方设置有第二传感器4-7,流道上端设置有磁铁检测块4-3上方设置有与上料机构3相连的软管套管4-4,流道板4-2外侧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吹气块4-5、第二吹气块4-6。下料机构安装于模具内,经吹气机构把磁铁分流到模具的四个滑道内,尾端有防撞机构,可耐撞百万次以上,防止磁铁冲击碎裂,实现模内自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振动盘(2)、上料机构(3)和下料机构(4),控制柜(1)上方分别设置有振动盘(2)、上料机构(3)通过软管套(3-7)与下料机构(4)相连;所述的控制柜(1)包括下机架(1-1)、侧板(1-2)、万向脚轮(1-3)、合页(1-4)、门把手(1-5)、脚杯(1-6)、门吸(1-7)、后面板、前面板(1-9)和布线板(1-10),下机架(1-1)、前面板(1-9)、后面板及侧板(1-2)组成控制柜柜体,控制柜柜体前面板(1-9)上设置有门把手(1-5),前面板(1-9)的外侧通过合页(1-4)与下机架(1-1)铰接,控制柜柜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1-3)和脚杯(1-6),前面板(1-9)的底部中间与柜体内部的门吸(1-7)吸合配合,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布线板(1-10);所述的控制柜(1)内还设置有PLC+HMI集成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振动盘(2)、上料机构(3)和下料机构(4),控制柜(1)上方分别设置有振动盘(2)、上料机构(3)通过软管套(3-7)与下料机构(4)相连;所述的控制柜(1)包括下机架(1-1)、侧板(1-2)、万向脚轮(1-3)、合页(1-4)、门把手(1-5)、脚杯(1-6)、门吸(1-7)、后面板、前面板(1-9)和布线板(1-10),下机架(1-1)、前面板(1-9)、后面板及侧板(1-2)组成控制柜柜体,控制柜柜体前面板(1-9)上设置有门把手(1-5),前面板(1-9)的外侧通过合页(1-4)与下机架(1-1)铰接,控制柜柜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1-3)和脚杯(1-6),前面板(1-9)的底部中间与柜体内部的门吸(1-7)吸合配合,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布线板(1-10);所述的控制柜(1)内还设置有PLC+HMI集成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机构(3)包括油压缓冲器(3-1)、浮动接头(3-2)、长方形空心软胶管(3-3)、安装底板(3-4)、上底板(3-5)、螺纹棒(3-6)、软管套(3-7)、第一气缸安装板(3-8)、分料滑块(3-9)、顶块(3-10)、连接块(3-11)、第二气缸安装板(3-12)、压板(3-13)、第一限位块(3-14)、磁铁滑道(3-15)、第二限位块(3-16)、圆形磁铁(3-17)、第一传感器(3-18)、固定接头(3-19)、推料气缸(3-20)和送料气缸(3-21),安装底板(3-4)与上底板(3-5)通过螺纹棒(3-6)固定连接,上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林,胡静,赵方金,吴俊卫,陈育红,
申请(专利权)人: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