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靶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换靶机,包括靶体、第一支撑、第二支撑、气缸和换靶台;第一支撑的一端连接靶体的下方,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的一端;第二支撑的另一端设有底座,底座设于基准面上;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气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上;换靶台包括靶纸、第一台层、缓冲层、第二台层;靶纸放置在第一台层上,靶纸上表面粘贴有双面胶;缓冲层设于第一台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与缓冲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基准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换靶机,在气缸的作用下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转化,自动完成打靶后的靶纸更换,控制简单,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An intelligent target 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换靶机
本技术属于靶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换靶机。
技术介绍
专利一种军用靶场的智能打靶系统(申请号:201821647515.0,申请日:2018.10.11)公开了的打靶系统是由马达一驱动靶体由竖直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再由位于靶体上方的马达二驱动螺杆转动使螺纹套向下运动,螺纹套向下运动推动与其连接的移动杆向下运动,移动杆向下运动推动与其连接的压板一向下运动,压板一的底部粘接有靶纸层,靶纸层由靶纸和双面胶组成,压板一向下运动使靶纸贴合到水平状态的靶体上,用新的靶纸覆盖旧的靶纸,起到更换靶纸的作用,最后由马达一反向转动使靶体恢复竖直状态即可。上述打靶系统存在若干个问题,其一,结构过于复杂,造价成本高;其二,结构部件多,安装极为麻烦;其三,对电气控制的要求颇高,稍有节拍上的误差,例如靶体还未转动到水平位置,马达二便开始运转,导致新靶纸损坏,甚至导致马达损坏,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换靶机,结构简单,控制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换靶机,包括靶体、第一支撑、第二支撑、气缸和换靶台;第一支撑的一端连接靶体的下方,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的一端;第二支撑的另一端设有底座,底座设于基准面上;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气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上;换靶台包括靶纸、第一台层、缓冲层、第二台层;靶纸放置在第一台层上,靶纸上表面粘贴有双面胶;缓冲层设于第一台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与缓冲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基准面上;智能换靶机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气缸伸出,靶体垂直于基准面;在第二状态下,气缸收缩,靶体平行于基准面,靶体与换靶台上的靶纸贴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基准面为底座表面;换靶台设在底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缓冲层为弹簧或油压缓冲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台层下表面设有定位柱;第二台层上表面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槽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换靶机,在气缸的作用下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转化,自动完成打靶后的靶纸更换,控制简单,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除去气缸和换靶台后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状态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状态侧视图;其中,靶体1、第一支撑2、第二支撑3、底座31、基准面4、气缸5、换靶台6、靶纸61、第一台层62、定位柱62a、第二台层63、定位槽孔63a、缓冲层6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靶体1、第一支撑2、第二支撑3、气缸5和换靶台6。第一支撑2的一端连接靶体1的下方,第一支撑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3的一端,第二支撑3的另一端设有底座31,底座31设于基准面4上,基准面4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平坦的面。本实施例中的气缸5的缸筒底端铰接到底座31上,气缸5的活塞端头铰接到第二支撑3上。本实施例中的换靶台6包括靶纸61、第一台层62、缓冲层64和第二台层63。靶纸61放置在第一台层62上,靶纸61上表面粘贴有双面胶。缓冲层64设于第一台层62下方,第二台层63设于与缓冲层64下方,第二台层63设于基准面4上。缓冲层64可以选用若干个弹簧,也可选用若干个缓冲器,但不限于此,可依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气缸5伸出,靶体1、第一支撑2和第二支撑3同处于一个垂直在基准面4的面上,在第一状态下可对靶体1进行射击。当射击结束,需要更换靶纸61,则使气缸5收缩,气缸5收缩拉动第一支撑2绕第一支撑2与第二支撑3的铰接轴向前转动,直至靶体1与基准面4平行,进入第二状态,此时靶体1恰好贴合到换靶台6上的靶纸61上,靶纸61粘贴到靶体1上,将旧靶纸覆盖,靶纸61更换完,气缸5再次伸出,由第二状态再次进入第一状态,实现自动换靶的功能。为了避免刚性接触造成靶体1损坏,在换靶台6上设置了缓冲层64。事实上本实施例中缓冲层64的设置不仅能避免靶体1与换靶台6的刚性接触,同时在缓冲层64的反向作用力下,能更有利于靶纸61完美地贴合到靶体1上,防止因贴合不紧造成的靶纸61松动。如果可以的话,将底座31做大些,将换靶台6固定在底座31上,这样移动本智能换靶机时,不需要每次都调整换靶台6的位置。优选的,第一台层62下表面设有定位柱62a,第二台层63上表面设有与定位柱62a对应的定位槽孔63a。定位槽孔63a适当做深些,使缓冲层64处于自然状态下,定位柱62a仍有部分插入定位槽孔63a中,且定位槽孔63a还有足够空间供定位柱62a继续深入。定位柱62a和定位槽的作用是给第一台层62和第二台层63限定运动方位,保证第一台层62下压时能垂直下落,否则长期反复地下压第一台层62可能导致第一台层62与第二台层63横向错位,使得靶纸61无法恰好完美地覆盖到靶体1上。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换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靶体、第一支撑、第二支撑、气缸和换靶台;第一支撑的一端连接靶体的下方,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的一端;第二支撑的另一端设有底座,底座设于基准面上;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气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上;/n换靶台包括靶纸、第一台层、缓冲层、第二台层;靶纸放置在第一台层上,靶纸上表面粘贴有双面胶;缓冲层设于第一台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与缓冲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基准面上;/n智能换靶机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气缸伸出,靶体垂直于基准面;在第二状态下,气缸收缩,靶体平行于基准面,靶体与换靶台上的靶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换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靶体、第一支撑、第二支撑、气缸和换靶台;第一支撑的一端连接靶体的下方,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的一端;第二支撑的另一端设有底座,底座设于基准面上;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气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上;
换靶台包括靶纸、第一台层、缓冲层、第二台层;靶纸放置在第一台层上,靶纸上表面粘贴有双面胶;缓冲层设于第一台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与缓冲层下方,第二台层设于基准面上;
智能换靶机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开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雅虎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