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61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瓦斯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热交换装置、以及多个热导体,燃烧室提供气流,热交换装置设置于燃烧室的上方,热导体平行设置于热交换器中,其中每一个热导体包括主体、多个贯孔、以及第一凸缘,主体具有倾斜侧边,倾斜侧边面对该气流,贯孔设置在主体上以提供管路组件通过,第一凸缘沿着本体的该倾斜侧边设置,以收集冷凝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瓦斯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可排放冷凝水及回收利用热能的瓦斯热水器。
技术介绍
图1为已知热水器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热水器10包括燃烧室12、管路组件(pipe assembly)14及热交换器15,燃烧室12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及水汽,冷水从管路组件14的入口14a进入并通过热交换器15,高温气体可以将冷水加热,接着,可从管路组件14的出口14b提供热水,热水器的加热效率范围介于72%与83%之间,因此,在加热过程中有相当多总量的热能会以废气的形式被散逸掉,对燃烧不利,而且可能会腐蚀管路组件14及热交换器15。因此,需要具有回收废气及排放冷凝水的热水器,以提升热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热导体的瓦斯热水器,其中该热导体具有特殊凸缘设计,用以导引冷凝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瓦斯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热交换装置、以及多个热导体,燃烧室提供气流,热交换装置设置于燃烧室的上方,热导体平行设置于热交换器中,其中每一个热导体包括主体、多个贯孔、以及第一凸缘,主体具有倾斜侧边,倾斜侧边面对该气流,贯孔设置在主体上以提供管路组件穿过,第一凸缘沿着本体的该倾斜侧边设置,以收集冷凝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瓦斯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热交换装置、以及多个热导体,燃烧室提供气流,热交换装置设置于燃烧室的上方,热导体平行设置于热交换器中,其中每一个热导体包括主体、多个贯孔、以及第一凸缘,主体具有V型侧边,V型侧边面对该气流,贯孔设置在主体上以提供管路组件穿过,第一凸缘沿着本体的该V型侧边设置,以收集冷凝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热水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瓦斯热水器的横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与热导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壳体与热交换装置的正面、俯视、以及右侧面示意图;图5A-5C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热导体中不同类型的刮痕;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瓦斯热水器的横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与热导体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壳体与热交换装置的正面、俯视、以及右侧面示意图;图9A-9C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热导体中不同类型的刮痕;以及图10A-10B显示在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热导体的第一凸缘所共有的排列方式。附图标记说明10已知热水器 12燃烧室14管路组件14a入口14b出口 15热交换器20、20’瓦斯热水器30、30’燃烧室31气流40、40’管路组件40a、40’a入口40b、40’b出口50、50’热交换装置51、51’第一热交换器52、52’第二热交换器 53、53’壳体53a、53’a第二凸缘54、54’排水管60、60’热导体61、61’本体62、62a、62’a、62b、62’b贯孔63、63’第一凸缘64、64’表面 65、65a、65b、65c、65’a、65’b、65’c刮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瓦斯热水器20的横断面示意图,瓦斯热水器20包括燃烧室30、管路组件40、热交换装置50、以及多个热导体60,燃烧室30提供气流31,管路组件40包括入口40a与出口40b,热交换装置5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1、第二热交换器52、以及壳体53,第二热交换器52设置于该燃烧室30的上方,而第一热交换器51设置介于第二热交换器52与燃烧室30之间,壳体53则包覆热导体60。参考图3,该热导体60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于热交换装置50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热导体60包括本体61、多个贯孔62、以及第一凸缘63,本体61具有面对于气流的一倾斜侧边,且第一凸缘63沿着倾斜侧边设置,用以收集冷凝水,具体地,第一凸缘63为朝纸面方向伸出纸面。如图5A-5C所示,本体61还包括表面64。另外,热交换装置50的壳体53还包括第二凸缘53a,该第二凸缘53a设置于壳体53的边缘,且相对应于热导体60的第一凸缘63,参考图4,壳体53还包括排水管54,排水管54设置于壳体53的边缘,且位于第一凸缘63与第二凸缘53a的下方,并相对应于热导体60的第一凸缘63及壳体53的第二凸缘53a。如图3所示,入口40a与出口40b分别与贯孔62a及62b相互连接,介于入口40a及出口40b间的管路组件40穿过热导体60的所有贯孔62。当使用瓦斯热水器20时,燃烧室30提供气流31,且从入口40a进入的冷水可以在管路组件40中被该气流31所加热,接着,热水可以从出口40b排出,由于气流31可以同时被第一热交换器51及第二热交换器52所利用,使得瓦斯热水器20的热效能够被提升,因此,热能可以被利用两次,能量损失减少。此外,在燃烧过程中,高温气体会产生水蒸气,而当附着于热导体60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时,可以通过第一凸缘63来收集,冷凝水沿着每个本体61的倾斜侧边(如图4中的箭头方向)及第一凸缘63流下,而被收集于壳体53的第二凸缘53a中,然后冷凝水可通过排水管54排放,以防止管路组件40及热导体60被侵蚀,因此,冷凝水能通过设置于壳体53的一边的第一凸缘63及第二凸缘53a来收集,以减少材料浪费及成本。此外,为了增进冷凝水的收集,每个热导体60的表面64还包括多个用以导引冷凝水的刮痕。如图5A所示,刮痕65a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气流31方向,如图5B所示,刮痕65a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气流31方向,如图5C所示,刮痕65a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凸缘63。第二实施例参考图6-9C,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瓦斯热水器20’大部分结构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除了热交换装置50’的壳体53’的第二凸缘53’a、排水管54’设置的位置、以及热导体60’的形状,由于不同类型热交换装置50’及热导体60’,使得管路组件40’的排列也随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一个热导体60’包括本体61’、多个贯孔62’、以及第一凸缘63’,本体61’具有V型侧边,第一凸缘63’沿着本体61’的V型侧边设置,用以收集冷凝水,壳体53’的第二凸缘53’a设置于第一凸缘63’的下方,亦为V型。此外,排水管54’设置于壳体53’的中央,相对应于第二凸缘53’a,如图8所示,冷凝水沿着箭头方向流动,并且被第二凸缘53’a所收集。最后,冷凝水被排水管54’排出,以防止管路组件40’及热导体60’被侵蚀。因此,冷凝水能够被设置于壳体53’一边的第一凸缘63’及第二凸缘53’a所收集,减少材料浪费及成本。此外,为了收集冷凝水,每一个热导体30还包括用以导引冷凝水的多个刮痕。如图9A所示,刮痕65’a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气流31的方向,如图9B所示,刮痕65’b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气流31的方向,如图9C所示,刮痕65’c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凸缘63’。此外,如图10A-10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凸缘63或63’可以设置于表面64或64’的两边。再者,第一凸缘63或63’亦可只设置于表面64或64’的一边。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瓦斯热水器,包括:燃烧室,提供气流;管路组件;热交换装置,设置于该燃烧室的上方;多个热导体,平行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中,其中每一个热导体包括:主体,具有倾斜侧边,其中该倾斜侧边面对该气流;多个贯孔,设置在该主体上以提供该管路组件穿过;以及第一凸缘,沿着该本体的该倾斜侧边设置,以收集冷凝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斌吴国光郑景亮李以霠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