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广海专利>正文

贮水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44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寿命长的集封闭式热水器和敞开工热水器于一身的贮水热水器,包括水箱、致热元件、热水管、出水阀和冷水管,其特征在于出水阀的进水口与热水管之间设有控制阀或热水单向阀,溢水管与水箱之间设有溢水阀;水控装置的阀体与阀盖围成的空腔被活动壁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设有膨胀壁,膨胀壁控制控制阀和溢水阀的动作,第二腔设有出水口与出水阀的进水口相接,第一腔设有接自来水管的进水口和接冷水管的出水口,活动壁外端面正对第一腔的出水口,活动壁外端面压住第一腔的出水口时切断第一腔与其出水口的通道,活动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的节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一种贮水热水器。技术背景现有的封闭式贮水热水器供水系统中,包括水箱、供水用冷水管、安全闽、 出水用热水管和出水闽,其中冷水管连接水箱与自来水管、热水管连接水箱与 出水阀,水箱的热水是被致热元件(如电热管、电磁场涡流发热体一一利用电 磁灶的原理、微波发生器一_利用微波炉的原理对水进行加热、热泵式制热系统一一制冷系统的逆向工作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升温而得; 常态时,自来水管、水箱、出水热水管、出水阀或混水阀构成一个封闭体,出 水热水管可与多个出水阀或混水阀相接以实现中央供水;使用时打开出水阀或 混水阀,水箱中的热水在自来水管内的水压作用下将水经出水阀压出;国家标 准规定封闭式电热水器水箱的额定工作压力为0.6MPa (为我国自来水最高静 水压),安全阀设定的动作压力一般为0.7MPa,但当热水器加热时,因水温的 升高造成水箱内压增大直到安全阀打开泄压,所以,封闭式热水器的水箱实际 上长期工作在0.7MPa的高压下;因此,这种封闭式热水器的水箱长期承受高 温、高压,水箱用材料较厚,成本高,金属水箱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极易被锈蚀, 从而缩短了其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封闭式贮水热水器中存在的水箱成本高、寿 命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寿命长的贮水热水器。 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贮水热水器,包括水箱、致热元件、热水管、出水阀和冷水管,其中 冷水管向水箱供应冷水、热水管从水箱内引出热水,致热元件可以是电热管、 电磁场涡流发热体、微波发生器、热泵式制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 于出水阀的进水口与热水管之间设有常闭的控制阀或由热水管流向出水阀方 向的热水单向阀,溢水管与水箱之间设有常开的溢水阀;还包括由阀体和阀盖构成的水控装置,阀体与阀盖围成的空腔被活动壁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 二腔的其中一个側壁至少一部分为可向外膨胀的膨胀壁,该膨胀壁外側与大气 相接触,且该膨胀壁控制所述控制阀和溢水阀的动作,第二腔设有出水口与所 述出水阀的进水口相接,所述第一腔设有接所述自来水管的进水口和接所述冷 水管的出水口,所述活动壁外端面正对第一腔的出水口,活动壁外端面压住第 一腔的出水口时切断第一腔与其出水口的通道,所述活动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 腔与第二腔之间的节流通道。所述节流通道的水流量较小,使用时,打开其中 出水阀,第二腔内的水经出水阀流出,因为自来水管内的水只能经较小的节流 通道向第二腔内补水,所以,第二腔内压下降,活动壁和膨胀壁都向第二腔中 央方向移动,膨胀壁控制溢水阀关闭、控制阀打开,而活动壁与第一腔的出水 口分离,热水器进入封闭式使用状态,自来水管内的自来水可以经第一腔、第 一腔的出水口、冷水管向水箱供水,水箱内的热水被顶入热水管后经热水单向 阀或控制阀流入出水阀后再流出,此时,因为活动壁的节流通道流量较小,所 以经节流通道补入第二腔内的水被迅速流入出水阀再流出,而不致使第二腔内压上升,保证了热水器处于封闭式使用状态;如果关闭出水阀,则第一腔内的 自来水经活动壁的节流通道向第二腔慢慢补水,使第二腔内压不断上升直到活 动壁将第一腔的出水口封闭和膨胀壁向外移动到使溢水阀和控制闽复位,热水 器进入敞开式待机状态。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控装置上设有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 的动作受所述膨胀壁控制,所述溢水闳或控制阀为电磁阀,各电磁阀的电源受 该行程开关控制。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壁为活塞,该活塞与所述阀体或阀 盖的活塞腔滑动配合。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阀体或阀盖之间设有间歇式密封 圈。所谓间歇式密封圈,是指活塞移动到最外或接近最外位置时该密封圈才在 活塞与阀体或阀盖之间起密封作用,而当活塞向第二腔内滑入一小段位置后, 该密封圈即位于活塞与闽体或阀盖之间的游离状态而不起密封作用。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壁为胶膜。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壁为阀膜,该阀膜外缘被夹紧在所 述阀体与阀盖之间,阀膜中部内俩固定有支架,阀膜或支架开有节流孔,该节 流孔即为所述节流通道。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壁为滑块,该滑块与所述水控装置 的空腔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节流通道。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二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贮水热水器,包括水箱、致热元件、热水管、出水阀和冷水管,其中 冷水管向水箱供应冷水、热水管从水箱内引出热水,致热元件可以是电热管、电磁场涡流发热体、微波发生器、热泵式制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出水阀的进水口与热水管之间设有由热水管流向出水阀方向的热水单向阀;还包括由阀体和阀盖构成的水控装置,阀体与阀盖围成的空腔被活动壁分隔为 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设有出水口与所述出水阀的进水口相接,所述第一腔设有接所述自来水管的进水口和接所述冷水管的出水口 ,所述活动壁外端面正 对第一腔的出水口,活动壁外端面压住第一腔的出水口时切断第一腔与其出水口的通道,所述活动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的节流通道;所述水 箱与大气之间设有流向水箱的补气单向阀。所述节流通道的水流量较小,使用 时,打开出水阀,第二腔内的水经出水阀流出,因为自来水管内的水只能经较 小的节流通道向第二腔内补水,所以,第二腔内压下降,活动壁向第二腔方向 移动而使活动壁与第一腔的出水口分离,热水器进入封闭式使用状态,自来水 管内的自来水可以经第一腔、第一腔的出水口、冷水管向水箱供水,水箱内的 热水被顶入热水管后经热水单向阀流入出水阀后再流出,此时,因为活动壁的 节流通道流量较小,所以经节流通道补入第二腔内的水被迅速流入出水阀再流 出,而不致使第二腔内压上升,保证了热水器处于封闭式使用状态;如果关闭 出水阀,则第一腔内的自来水经活动壁的节流通道向第二腔慢慢补水,使第二 腔内压不断上升直到活动壁将第一腔的出水口封闭,热水器进入待机状态,此 时如果水箱内的水温上升,则水箱内的水经热水管、热水单向阀、第二腔、活 动壁的节流通道、第一腔压入自来水管内以避免水箱内压过高一一热水器处于 保压待机状态, 一旦水温下降,因为自来水管内的水不能进入水箱内,所以只 能经补气单向阀吸入空气使水箱内的压力与大气持平_一热水器处于敞开式 待机状态,因为一般情况下,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远短于保温时间,所以水箱 内的压力大部分时间只有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壁为阀膜,该阀膜外缘被夹紧在所 述阀体与阀盖之间,阀膜中部内側面定有支架,阀膜或支架开有节流孔,该节 流孔即为所述节流通道。所述贮水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壁为滑块,该滑块与所述空腔之间 的间隙即为所述节流通道。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迷的技术方案,所迷贮水热水器,在出水阀关闭时, 水控装置切断自来水到水箱的压力,使热水器在待机状态时水箱的压力大致只 有一个大气压,而只在打开出水阀的使用状态时,水箱才与自来水管在水流动 状下相通,所以,水箱由原来的长期高承压变为短时低承压工作,可以降低水 箱的耐压标准,从而降低水箱壁厚而节省成本和资源,水箱也不易被腐蚀,延 长了水箱寿命。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贮水热水器第一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水热水器,包括水箱、致热元件、热水管、出水阀和冷水管,其特征在于出水阀的进水口与热水管之间设有常闭的控制阀或由热水管流向出水阀方向的热水单向阀,溢水管与水箱之间设有常开的溢水阀;还包括由阀体和阀盖构成的水控装置,阀体与阀盖围成的空腔被活动壁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的其中一个侧壁至少一部分为可向外膨胀的膨胀壁,该膨胀壁外侧与大气相接触,且该膨胀壁控制所述控制阀和溢水阀的动作,第二腔设有出水口与所述出水阀的进水口相接,所述第一腔设有接所述自来水管的进水口和接所述冷水管的出水口,所述活动壁外端面正对第一腔的出水口,所述活动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的节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广海
申请(专利权)人:麦广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