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气片,包括上管、下管和散热片组,散热片组由若干个散热片并排组成,各散热片的上端均与上管联通,各散热片的下端均与下管联通,所述上管和下管上分别设有与各散热片对应联通的通孔,各散热片上端均设有上横管,各散热片分别通过上横管与上管插接联通,上横管与散热片联通,上管依次穿过各散热片上端的上横管;各散热片下端均设有下横管,各散热片分别通过下横管与下管插接联通,下横管用散热片联通,下管依次穿过各散热片下端的下横管;上管与上横管插接处以及下管与下横管插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上管和下管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凹槽。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各散热片之间的联接。
A kind of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气片
本技术属于供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暖气片。
技术介绍
散热器是冬季取暖的常见部件,散热器(暖气)通常由若干个散热片并排组成,散热片之间可采用焊接、粘结等方式联接在一起;当然,也有采用拉紧杆的方式实现联接固定的。常见的铸铁暖气片用对丝链接,使用时间长后会生锈,从而导致不好拆装。80-50型号暖气片采用焊接一体化,坏一片不可拆装,变相造成浪费。专利申请号为96210886.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暖气片,该暖气片采用三通、补芯结构实现与散热体的联通,补芯与散热体过盈配合,补芯与三通螺纹联接,相邻散热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联接,连接管与三通螺纹联接。该暖气片虽然可以降低水阻,降低壁厚,但由于该结构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固定,在进行组装时存在一定的不便,尤其是在相邻散热体之间通过连接管与三通管实现联接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暖气片,该散热器结构简单,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联接,方便整体组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暖气片,包括上管、下管和散热片组,散热片组由若干个散热片并排组成,各散热片的上端均与上管联通,各散热片的下端均与下管联通,所述上管和下管上分别设有与各散热片对应联通的通孔,各散热片上端均设有上横管,各散热片分别通过上横管与上管插接联通,上横管与散热片联通,上管依次穿过各散热片上端的上横管;各散热片下端均设有下横管,各散热片分别通过下横管与下管插接联通,下横管用散热片联通,下管依次穿过各散热片下端的下横管;上管与上横管插接处以及下管与下横管插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上管和下管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凹槽。所述散热片采用三柱式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的上横管相抵;相邻散热片之间的下横管相抵。所述密封圈包括中密封圈以及设置在中密封圈两端的侧密封圈。所述中密封圈采用矩形密封圈,所述侧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所述上管和下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各散热片的上、下两端通过上管和下管串联在一起从而实现组装,各散热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应的上横管和下横管,并分别通过上横管和下横管实现与上管和下管的插接联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各散热片之间的联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管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散热片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上管,2为下管,3为散热片,4为通孔,5为上横管,6为下横管,7为凹槽,8为密封圈,81为中密封圈,82为侧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9所示,一种暖气片,包括上管1、下管2和散热片组,散热片组由若干个散热片3并排组成,各散热片3的上端均与上管1联通,各散热片3的下端均与下管2联通。上管1和下管2的结构相同,其上分别设有与各散热片3对应联通的通孔4、以及用于套设密封圈8的凹槽7。在各散热片3上端均固定有上横管5,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上横管5与上管1插接联通,上横管5与散热片3联通,上管1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上端的上横管5;上管1内的水通过通孔4流入相应的散热片3中或散热片3中的水可以通过相应的通孔4流入上管1内。各散热片3下端均固定有下横管6,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下横管6与下管2插接联通,下横管6与散热片3联通,下管2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下端的下横管6;下管2内的水通过通孔4流入相应的散热片3中或散热片3中的水可以通过相应的通孔4流入下管2内。密封圈8设置在上管1与上横管5插接处以及下管2与下横管6插接处。具体安装如下:将上管1的凹槽7内分别装入密封圈8,然后将上管1依次插入各散热片3的上横管5中,上管1与上横管5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或者采用粘合剂等方式进行牢固。同理,在下管2的凹槽7内分别装入密封圈8,然后将下管2依次插入各散热片3的下横管6中,下管2与下横管6之间亦可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或者采用粘合剂等方式进行牢固。散热器与供热系统联通的方式,通常有同侧上进下出、异侧上进下出、下进下出等。以异侧上进下出为例,散热器的流通方式为:水流进入上管1内,并通过上管1上的通孔4流入对应的散热片3中,各散热片3中的水流流入下管2上所对应的的通孔4内,最终通过下管2流出。进一步,散热片3采用三柱式散热片,当然还可两柱式散热片或者单管式散热片亦或者是现有技术中其它适宜的散热片。通孔4的数量根据散热片的结构确定,如采用三柱式散热片时,通孔4可设有三个或四个。进一步,通过上管1以及下管2将各散热片3串联后,相邻散热片3之间的上横管5相抵;相邻散热片3之间的下横管6相抵,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密封圈8主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流通过插接处流出;密封圈8包括中密封圈81以及设置在中密封圈81两端的侧密封圈82。当然,也可采用单密封圈或双密封圈结构。优选的,中密封圈81采用矩形密封圈,侧密封圈82采用O型密封圈。进一步,上管1和下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可以通过螺纹方式与堵头、供热管道、放气阀等部件联通以及实现各散热器之间的联通。当然,也可采用插接等方式实现联通。上面仅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气片,包括上管(1)、下管(2)和散热片组,散热片组由若干个散热片(3)并排组成,各散热片(3)的上端均与上管(1)联通,各散热片(3)的下端均与下管(2)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和下管(2)上分别设有与各散热片(3)对应联通的通孔(4),各散热片(3)上端均设有上横管(5),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上横管(5)与上管(1)插接联通,上横管(5)与散热片(3)联通,上管(1)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上端的上横管(5);各散热片(3)下端均设有下横管(6),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下横管(6)与下管(2)插接联通,下横管(6)用散热片(3)联通,下管(2)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下端的下横管(6);上管(1)与上横管(5)插接处以及下管(2)与下横管(6)插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8),上管(1)和下管(2)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凹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气片,包括上管(1)、下管(2)和散热片组,散热片组由若干个散热片(3)并排组成,各散热片(3)的上端均与上管(1)联通,各散热片(3)的下端均与下管(2)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和下管(2)上分别设有与各散热片(3)对应联通的通孔(4),各散热片(3)上端均设有上横管(5),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上横管(5)与上管(1)插接联通,上横管(5)与散热片(3)联通,上管(1)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上端的上横管(5);各散热片(3)下端均设有下横管(6),各散热片(3)分别通过下横管(6)与下管(2)插接联通,下横管(6)用散热片(3)联通,下管(2)依次穿过各散热片(3)下端的下横管(6);上管(1)与上横管(5)插接处以及下管(2)与下横管(6)插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8),上管(1)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和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