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6380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组件、膨胀功回收组件以及制冷组件;热源首先经过蒸汽发生器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一工质,然后热源传递至第一供热换热器并对用户进行供热;第一工质吸收热量后成为过热的蒸汽,过热的蒸汽经膨胀机做功成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经冷凝器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二工质,第一工质形成回流;膨胀机带动压缩机做功,并将气体的第二工质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热量传递给第二供热换热器并对用户进行供热,第二工质回流至冷凝器中形成循环。利用高温的热源驱动膨胀机为压缩机提供动力,实现不增加额外做功电力的前提下,降低回水温度,提高现有管网的供热能力,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集中供热系统的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供暖面积不断增大,现有的集中供热管网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供热需要,因此需要重新规划现有的供热管网,但是对现有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的一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一般为130℃和70℃,其温差为60℃,如果将回水温度降低为20℃,则可以提高供热能力近一倍。公开号为CN100507375C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该系统由汽轮机、凝汽器、蒸汽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热水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以及连接管路和附件组成。利用汽轮机排汽预热大热网回水,并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位热源,优点是尽可能大限度地回收了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在末端采用热水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组合的方式加热二次网供热热水,增大了大热网的供、回水温差,同时热泵不需要外来能源做驱动力。但是,其主要是在大热网供水后再对回水时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其是设置在回水的末端,在回水过程中仍会存在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包括热源(1)、蒸汽发生器(2)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一供热换热器(3),所述蒸汽发生器(2)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热源(1)和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高温侧相连通;/n膨胀功回收组件,所述膨胀功回收组件包括第一工质、膨胀机(4)和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第一工质依次经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所述膨胀机(4)、所述冷凝器(5)的高温侧并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以及/n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工质、压缩机(6)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二供热换热器(7),所述压缩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包括热源(1)、蒸汽发生器(2)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一供热换热器(3),所述蒸汽发生器(2)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热源(1)和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高温侧相连通;
膨胀功回收组件,所述膨胀功回收组件包括第一工质、膨胀机(4)和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第一工质依次经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所述膨胀机(4)、所述冷凝器(5)的高温侧并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以及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工质、压缩机(6)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二供热换热器(7),所述压缩机(6)由所述膨胀机(4)驱动,所述第二工质依次经所述冷凝器(5)的低温侧、所述压缩机(6)、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并回流至所述冷凝器(5)的低温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蒸发器(8),所述蒸发器(8)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蒸发器(8)的高温侧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相连通并进行热交换后连接至回水管网(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1)的温度超过90摄氏度,回流至所述回水管网(12)的温度为低于30摄氏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晓冬魏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