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旋梯安全保护装置不足和不具有紧急制动装置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地面,支撑架上部内侧固定有横杆,横杆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梯,旋梯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杆,两侧固定杆通过竖向设置的固定板连接,旋梯上端与下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脚踏板,脚踏板上固定有固脚块,固脚块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腿垫,固腿垫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果好。
Spiral lad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梯
本技术涉及训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旋梯。
技术介绍
现在的室内外健身器材,一般只是拥有比较简单的健身功能,只适合较少的人群健身,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旋梯训练设备出现以后,特别适合中青年人群使用。旋梯主要是进行抗眩晕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人员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平衡能力,进行抗眩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训练人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对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并增强训练人员承受强负荷的能力,促进平衡机能稳定性和判定方位的能力,锻炼肌肉放松与紧张的协调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发展臂部、腹部和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训练人员的抗眩晕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而目前现有的旋梯,只能起到对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提高的作用,但问题是没有与之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对训练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并且对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当训练人员处于高处时仅能依靠身体固定,不确定性较大,有坠落的可能存在;另外,在训练过程中,现有的旋梯只能通过动能消耗完毕后缓慢停止,并不能实现人为的停止,一旦发生意外,没有紧急制动装置更加大了旋梯的危险性。因此,一种针对安全保护装置不足和不具有紧急制动装置的旋梯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旋梯安全保护装置不足和不具有紧急制动装置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旋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地面,所述支撑架上部内侧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梯,所述旋梯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杆,两侧所述固定杆通过竖向设置的固定板连接,所述旋梯上端与下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固定有固脚块,所述固脚块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腿垫,所述固腿垫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腰装置。优选的,所述固腰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轴座,所述轴座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两侧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螺纹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固腰装置上端的固定板下部设置有滑道,所述限位柱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外侧固定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滑动连接有L形的第二伸缩杆。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前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处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母可以卡在调节孔内部。优选的,所述丝杠一侧连接有转轮手柄。优选的,所述横杆-相对位置均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相对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旋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通孔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转轴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齿轮传动有横向设置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位于固定盒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内部固定穿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摩擦圆盘,所述摩擦圆盘相对位置上的支撑架滑动连接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位于支撑架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按压盘,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摩擦块。优选的,所述按压盘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制动杆外侧的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对连接柱起固定作用的连接柱轴座。本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训练效果好,操作简单,拥有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大大提高了训练人员的安全保障性能,且旋梯配套有紧急制动装置,克服了只能通过动能消耗完毕后缓慢停止的问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通过人为进行紧急制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体框架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脚块、固腿垫、固腰装置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立体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旋梯结构立体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腰装置立体图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传动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支撑架处结构详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摩擦圆盘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设置有滑道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旋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固定于地面,所述支撑架1上部内侧固定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梯2,旋梯2可以绕横杆1-1旋转,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旋梯2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杆4,固定杆4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两侧固定杆4通过竖向设置的固定板5连接,所述旋梯2上端与下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脚踏板6,所述脚踏板6上固定有固脚块7,固脚块7内部中空设置,固脚块7可以起到固定训练人员双脚的作用,所述固脚块7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腿垫8,固腿垫8为弹性材质且设有固定扣,可以对训练人员的双腿进行有效的卡紧,所述固腿垫8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腰装置9,固腰装置9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进行固紧,固脚块7、固腿垫8、固腰装置9的存在,有效的对训练人员的安全进行保障,使得训练人员在高位的可能坠落问题得到解决,此种措施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旋梯的训练中。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固腰装置9包括设置在固定板5两侧的轴座10,所述轴座10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丝杠11,所述丝杠11两侧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12,所述螺纹12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3,所述滑动块13上端设置有限位柱14,请参阅图9,所述固腰装置9上端的固定板5下部设置有滑道20,所述限位柱14与滑道2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3外侧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6,所述第一伸缩杆16滑动连接有L形的第二伸缩杆18,当训练人员使用时,首先使用固脚块7固定训练人员的双脚,其次,使用固腿垫8对训练人员的双腿进行有效的卡紧,最后旋转丝杠11,在限位柱14与滑道20的限位作用下,使得滑动块13向中间靠拢,第一伸缩杆16向中间靠拢完成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进行卡紧,然后调节L形的第二伸缩杆18实现对训练人员腰部的二次卡紧。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为使得对训练人员腰部的有效卡紧,所述第一伸缩杆16前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处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7,所述第二伸缩杆18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19,所述调节螺母17可以卡在调节孔19内部,首先调节第二伸缩杆18在第一伸缩杆16的距离,然后通过调节螺母17对调节孔19的有效卡紧,使得固腰装置9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使得丝杠11的旋转更加便捷,我们在所述丝杠11的一侧连接有转轮手柄15,转动转轮手柄15可以实现调节滑动块13向中间移动,进而实现第一伸缩杆16对训练人员的卡紧,当训练人员停止训练时,反转转轮手柄15,此时,调节块13向两侧移动,使得第一伸缩杆16对训练人员不再卡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n所述支撑架(1)固定于地面,所述支撑架(1)上部内侧固定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梯(2),所述旋梯(2)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杆(4),两侧所述固定杆(4)通过竖向设置的固定板(5)连接,所述旋梯(2)上端与下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脚踏板(6),所述脚踏板(6)上固定有固脚块(7),所述固脚块(7)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腿垫(8),所述固腿垫(8)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腰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旋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
所述支撑架(1)固定于地面,所述支撑架(1)上部内侧固定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梯(2),所述旋梯(2)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杆(4),两侧所述固定杆(4)通过竖向设置的固定板(5)连接,所述旋梯(2)上端与下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脚踏板(6),所述脚踏板(6)上固定有固脚块(7),所述固脚块(7)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腿垫(8),所述固腿垫(8)上端有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固腰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腰装置(9)包括设置在固定板(5)两侧的轴座(10),所述轴座(10)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丝杠(11),所述丝杠(11)两侧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12),所述螺纹(12)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3),所述滑动块(13)上端设置有限位柱(14),所述固腰装置(9)上端的固定板(5)下部设置有滑道(20),所述限位柱(14)与滑道(2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3)外侧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6),所述第一伸缩杆(16)滑动连接有L形的第二伸缩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16)前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处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7),所述第二伸缩杆(18)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19),所述调节螺母(17)可以卡在调节孔(19)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胜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