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13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鼻炎护理装置,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该鼻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内设有护理腔,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端部通气孔和两上通气孔分别与护理腔连通;两佩戴孔,设于壳体的后侧表面,佩戴孔与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佩戴孔与对应的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挥发载体,设于护理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对人体的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炎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体护理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鼻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日剧加重,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人们发生鼻炎等病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应对空气环境较差的普遍做法是佩戴口罩,从而实现对人体口鼻处的呼吸空气进行过滤,然而,佩戴口罩虽然能对呼吸空气进行过滤,但是对于已经患有鼻炎的患者而言,并不能对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旨在用于对人体的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鼻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内设有护理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两所述上通气孔分别与所述护理腔连通;两佩戴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与所述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以及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内。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后呈凹弧面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镂空开口,所述镂空开口与所述护理腔相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镂空开口位于两所述上通气孔的下方。优选地,两所述镂空开口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大于两所述上通气孔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优选地,所述鼻炎护理装置还包括:绷带,穿设于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与所述端部通气孔相对的所述佩戴孔,以将两所述连接板捆绑固定于人体鼻部。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上呈凹弧面设置。优选地,两所述上通气孔间隔形成有用以与人体鼻小柱相接触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表面呈朝下凹设的弧面设置。优选地,所述挥发载体包括吸水棉。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硅胶材质所制成。优选地,所述挥发载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护理腔内。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人体在吸气时,空气从端部通气孔进入护理腔,经过挥发载体后,再通过上通气孔进入鼻孔。挥发载体上可设置有水或鼻炎治药物,从而在人体吸气时,对吸入鼻腔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从而达到预防鼻炎、缓解鼻炎和治疗鼻炎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鼻炎护理装置一实施例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六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七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鼻炎护理装置160端部通气孔10壳体170佩戴孔110护理腔180镂空开口120支撑部190连接板130上通气孔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鼻炎护理装置,旨在对人体鼻炎症状起到减轻、缓解效果,并且可对人体鼻炎症状起到预防治疗等功效。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以鼻炎护理装置的使用姿态为基准建立空间坐标系。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该鼻炎护理装置1包括:壳体10,内设有护理腔110,所述壳体10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130,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160,所述端部通气孔160和两所述上通气孔130分别与所述护理腔110连通;两佩戴孔170,设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170与所述端部通气孔160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170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160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190;以及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110内。具体的,该鼻炎护理装置1位于人体的鼻部下方,鼻炎护理装置1并非将人体的整个鼻部包裹,进而该鼻炎护理装置1对人体产生的不适感较小。当鼻炎护理装置1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时,人体在吸气时,空气从端部通气孔160进入护理腔110,经过挥发载体后,再通过上通气孔130进入鼻孔。挥发载体上可设置有水或鼻炎治药物,从而在人体吸气时,对吸入鼻腔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从而达到预防鼻炎、缓解鼻炎和治疗鼻炎等效果。该挥发载体可以是吸水棉或者其他多孔吸水材料所制成,挥发载体具有较佳的吸水效果,可以保障挥发载体上可附着有充足的水分或者鼻炎治疗药物,从而确保鼻炎护理装置1具有较佳的预防、缓解和治疗鼻炎的效果。为了保证鼻炎护理装置1能够有效地对吸入人体鼻腔的空气进行上述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壳体10上的两个上通气孔130应当与人体的两个鼻孔相对应设置,从而保证护理腔110内的空气能顺利地吸入到人体鼻腔内。其中,该上通气孔130在左右方向上(即人脸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使得上通气孔130始终可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炎护理装置包括:/n壳体,内设有护理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两所述上通气孔分别与所述护理腔连通;/n两佩戴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与所述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以及/n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炎护理装置包括:
壳体,内设有护理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两所述上通气孔分别与所述护理腔连通;
两佩戴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与所述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以及
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后呈凹弧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镂空开口,所述镂空开口与所述护理腔相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镂空开口位于两所述上通气孔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镂空开口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大于两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稳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