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0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包括第一管件本体、第二管件本体和连接管材,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一热熔内套,所述第一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二热熔内套,所述第二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同轴布置;所述连接管材的两端均通过电磁热熔连接方式分别插装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和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适用于管材的连接。

A PE-RT electromagnetic hot mel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
本技术涉及塑料管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
技术介绍
PE-RT管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比较成熟。近年来,我国PE-RT管行业的发展也很快,目前生产PE-RT管产品的企业已超过一百家,出口量也逐年增多,国内市场PE-RT管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PE-RT管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分别为两种:热熔承接连接、热熔对接工艺。这两种连接方式操作复杂,且会有焊件熔接前准备和配合、焊口形状、微观、显微结构等缺陷。各种缺陷之间是有关联的,造成缺陷的主要因素有:焊接操作者的技能、责任心、焊接设备的质量和工况,相互熔接管材管件之间的互熔性、材料的保存、原料质量,焊接工艺,焊接环境和气候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包括第一管件本体、第二管件本体和连接管材,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一热熔内套,所述第一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二热熔内套,所述第二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同轴布置;所述连接管材的两端均通过电磁热熔连接方式分别插装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和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通过在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热熔内套,并在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若干个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这样便可通过电磁熔接夹具让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产生热量来对热熔内套和连接管材进行热熔连接,从而实现了电磁热熔连接,电磁热熔连接熔接质量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只是采用若干个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来对热熔内套和连接管材进行热熔,所以本组合管件的整体重量较轻,且成本较低;而且,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不仅仅能起到产热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沿轴向均匀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热熔内套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之间的间距为0.1~1mm;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沿轴向均匀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热熔内套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之间的间距为0.1~1mm。通过将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设计成均匀间隔地布置在热熔内套内,这样便于均匀加热,提高热熔质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设有第一防退齿,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设有第二防退齿。加设的防退齿能有效地防止连接管材从承插口内脱出。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防退齿外侧的位置设有便于管材插入的第一坡口,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二防退齿外侧的位置设有便于管材插入的第二坡口。加设的坡口方便了连接管材的插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防退齿的数量为1~5圈,所述第二防退齿的数量为1~5圈。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第一断口,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口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第二断口。加设的断口能方便大直径的连接管材插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断口的数量为2~8个,所述第二断口的数量为2~8个。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外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热熔内套的位置设有便于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的第一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所述第二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外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热熔内套的位置设有便于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的第二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加设的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能方便电磁熔接夹具的定位夹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两端分别设有便于电磁熔接夹具卡入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两端分别设有便于电磁熔接夹具卡入的第二导向斜面。加设的导向斜面方便了电磁熔接夹具的卡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宽度1D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的长度1L相配合,所述第二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宽度2D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的长度2L相配合。通过将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宽度设计成与热熔内套的长度相配合,这样能保证热熔内套的热熔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管件本体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热熔内套,并在热熔内套内沿轴向间隔镶入若干个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这样便可通过电磁熔接夹具让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产生热量来对热熔内套和连接管材进行热熔连接,从而实现了电磁热熔连接,电磁热熔连接熔接质量高且操作简单方便;2、由于只是采用若干个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来对热熔内套和连接管材进行热熔,所以本组合管件的整体重量较轻,且成本较低;3、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不仅仅能起到产热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4、通过将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设计成均匀间隔地布置在热熔内套内,这样便于均匀加热,提高热熔质量;5、加设的防退齿能有效地防止连接管材从承插口内脱出;6、加设的坡口方便了连接管材的插入;7、加设的断口能方便大直径的连接管材插入;8、加设的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能方便电磁熔接夹具的定位夹持;9、加设的导向斜面方便了电磁熔接夹具的卡入;10、通过将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的宽度设计成与热熔内套的长度相配合,这样能保证热熔内套的热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管件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管件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管件本体11,第一热熔内套12,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第一防退齿14,第一坡口15,第一断口16,第一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17,第一导向斜面17a,第二管件本体21,第二热熔内套22,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第二防退齿24,第二坡口25,第二断口26,第二电磁熔接夹具定位夹持凹口27,第二导向斜面27a,连接管材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包括第一管件本体11、第二管件本体21和连接管材3,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一热熔内套12,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二热熔内套22,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同轴布置;所述连接管材3的两端均通过电磁热熔连接方式分别插装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和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包括第一管件本体(11)、第二管件本体(21)和连接管材(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一热熔内套(12),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同轴布置;/n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二热熔内套(22),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同轴布置;/n所述连接管材(3)的两端均通过电磁热熔连接方式分别插装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和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包括第一管件本体(11)、第二管件本体(21)和连接管材(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一热熔内套(12),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与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同轴布置;
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壁上嵌入有第二热熔内套(22),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内沿轴向间隔镶入有若干个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与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同轴布置;
所述连接管材(3)的两端均通过电磁热熔连接方式分别插装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内和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沿轴向均匀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热熔内套(12)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13)之间的间距为0.1~1mm;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沿轴向均匀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热熔内套(22)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感应产热支撑环(23)之间的间距为0.1~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设有第一防退齿(14),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设有第二防退齿(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E-RT电磁热熔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11)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防退齿(14)外侧的位置设有便于管材插入的第一坡口(15),所述第二管件本体(21)的承插口口部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厚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世纪金牛管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