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6044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6
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包括: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用于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装置,通过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用以实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三点的定位和稳定,再从患者身上拆除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并将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上用于定位的斯氏针保留于患者身上,使病患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地面及身体纵轴线平行与地面。优点是:克服了现有人工经验性实物估量及繁琐的影像学设备测量法,设计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术中对角度做到精确测量,术中易于掌握,不增加手术风险,不产生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可快速对人工骨骼在髋臼解剖学前倾角、解剖学外展角角度进行确定,提高手术精度及效率。

A system for measuring abduction angle and anteversion angle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地说是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
技术介绍
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获得良好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及股骨前倾角,对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获得良好的包容性并预防髋关节撞击、脱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Lewinnek等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建议髋臼角度的指定的安全范围影像学外展角(40°±10°)和影像学前倾角(15°±10°)为安全范围。有学者认为髋关节稳定性仅分析髋臼假体角度是不够的,还应考虑股骨假体前倾角,研究提出了髋关节联合前倾角概念及及范围:25°~50°,男性偏小、女性偏大。即股骨假体前倾角及髋臼影像学前倾角之和。股骨髓腔生理特性决定术中股骨假体前倾角调节范围较小。髋臼侧的角度植入有较大的可变量,因此,术中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外展角及前倾角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人工髋臼植入方法中,我们常结合髋臼周围骨性解剖标准、横韧带等进行参考,即CAP(thecupanatomicalposition)理念,然髋臼杯的植入还受到周围软组织情况对操作空间的限制,髋臼打磨时髋臼周围骨质条件也是重要因数,臼杯安置时的包容性、稳定性同样都很重要;临床实际操作过程臼杯角度之植入方法大多为徒手植入或者借助固定角度参考工具,其受髋周软组织条件及骨性条件等因数影响,在最终击打、夯实时角度也会存在变化;也有学者提出观点需在患者站立位时相对水平面的角度进行臼杯植入,此时骨盆发生前后倾或矢状位的旋转需进行个性化角度植入时,对于风湿类关节、发育不良型关节、脊柱及下肢力线存在异常的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臼杯的角度缺乏具体测量、参考、校准方法,角度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传统的植入方法可以总结为在植入臼杯的稳定情况下尽可能获得理想的角度,然角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医师的主观性。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明确标准的骨盆中立位确定可参考平面,更甚根据站立位骨盆平面的变化适当调整术中髋臼杯的外展角及前倾角,均为术中操作参考难点。目前对于术中测量方法有实物估量、X射线二维影像测量或CT三维影像测量等方法,其方法或是投入成本较高,操作繁琐,严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或是实际操作中缺乏准确性、稳定性,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明确患者骨盆平面的纵轴线,并准确测量髋臼解剖学外展角及解剖学前倾角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手术,填补了术中不能同时准确及时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空白,测量方法简单,不增加手术风险,不产生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并对肥胖、风湿类关节、发育不良型关节、脊柱及下肢力线存在异常的患者,可按照CFP(thecupfuncationalpoistion)理念术前预先设定好角度,进行术中精准化操作、校验。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包括: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用于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装置,通过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用以实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三点的定位和稳定,再从患者身上拆除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上固定于髂骨翼上以定位骨盆冠状面、纵轴线的斯氏针保留于患者身上,使病患术侧髋关节朝上后的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地面及身体纵轴线平行与地面;测量装置上的骨盆轴线导向块穿过斯氏针,用于将测量装置安装固定于患者身上后进行外展角、前倾角的测量。本技术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优点是:克服了现有人工经验性实物估量及繁琐的影像学设备测量法,设计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术中对角度做到精确测量,术中易于掌握,不增加手术风险,不产生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可快速对人工骨骼在髋臼解剖学前倾角、解剖学外展角角度进行确定,提高手术精度及效率;对肥胖、风湿类关节、发育不良型关节、脊柱及下肢力线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个性化角度植入时提供准确数据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使用至骨盆上的结构使用状态图;图3为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未设置L型斯氏针导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U型固定杆与耻骨联合定位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L型滑动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测量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8为骨盆轴线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斯氏针101、耻骨联合定位柱102、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L型滑动杆105、髂前上棘定位柱106、外螺纹定位销107、L型斯氏针导向板108、内螺纹孔109、过孔110、冠状面导向滑槽111、斯氏针导向孔112、通孔113、固定块114、弧形槽115、弧形插销116、凸块117、U型滑槽118、中空卡槽119、刻度120;测量装置200、骨盆轴线导向块201、L型导向板202、导向杆203、轴线导向孔204、平行孔205、第一锁定开关206、冠状位导向孔207、轴状位水平仪208、矢状位水平仪209、竖向板210、横向板211、水平平衡仪212、长条形凹槽213、第一半圆形槽214、第二半圆形槽215、前倾角指针216、水平测量仪217、第三锁定开关218、近端导向杆导219、远端导向杆220、第二锁定开关221、臼杯222、外展角指针223。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2、图7所示: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包括: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于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装置200,通过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以实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三点的定位和稳定,再从患者身上拆除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并将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上固定于髂骨翼上以定位骨盆冠状面、纵轴线的斯氏针101保留于患者身上,使病患术侧髋关节朝上后的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地面及身体纵轴线平行与地面;测量装置200上的骨盆轴线导向块201穿过斯氏针101,用于将测量装置200连接于患者髋臼杯上后进行外展角、前倾角的测量。优选地,根据图1、图3、图4、图5所示: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还包括一根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一根U型固定杆103、一根U型旋转杆104、两根L型滑动杆105、两根髂前上棘定位柱106、两个外螺纹定位销107、一L型斯氏针导向板108;U型固定杆103的一端与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上部固定连接、U型旋转杆104的一端与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上部铰接,使得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的开口方向均水平朝外,并通过U型旋转杆104沿耻骨联合定位柱102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以实现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之间角度的调节;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上远离耻骨联合定位柱102的一端均设置有内螺纹孔109;两根L型滑动杆105的长轴分别与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通过外螺纹定位销107插入内螺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于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装置(200),通过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以实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三点的定位和稳定,再从患者身上拆除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并将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上固定于髂骨翼上以定位骨盆冠状面、纵轴线的斯氏针(101)保留于患者身上,使病患术侧髋关节朝上后的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地面及身体纵轴线平行与地面;/n测量装置(200)上的骨盆轴线导向块(201)穿过斯氏针(101),用于将测量装置(200)连接于患者髋臼杯上后进行外展角、前倾角的测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于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装置(200),通过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用以实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三点的定位和稳定,再从患者身上拆除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并将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上固定于髂骨翼上以定位骨盆冠状面、纵轴线的斯氏针(101)保留于患者身上,使病患术侧髋关节朝上后的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地面及身体纵轴线平行与地面;
测量装置(200)上的骨盆轴线导向块(201)穿过斯氏针(101),用于将测量装置(200)连接于患者髋臼杯上后进行外展角、前倾角的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骨盆冠状面定位装置(100)还包括一根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一根U型固定杆(103)、一根U型旋转杆(104)、两根L型滑动杆(105)、两根髂前上棘定位柱(106)、两个外螺纹定位销(107)、一L型斯氏针导向板(108);U型固定杆(103)的一端与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上部固定连接、U型旋转杆(104)的一端与耻骨联合定位柱(102)上部铰接,使得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的开口方向均水平朝外,并通过U型旋转杆(104)沿耻骨联合定位柱(102)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以实现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之间角度的调节;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上远离耻骨联合定位柱(102)的一端均设置有内螺纹孔(109);
两根L型滑动杆(105)的长轴分别与U型固定杆(103)、U型旋转杆(104)通过外螺纹定位销(107)插入内螺纹孔(109)内固定连接;两根L型滑动杆(105)的短轴上均开设有过孔(110),使得两根髂前上棘定位柱(106)的顶部穿过过孔(110)与L型滑动杆(105)的长轴固定连接;
L型斯氏针导向板(108)的长轴板的底端面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冠状面导向滑槽(111),使得两根髂前上棘定位柱(106)的顶端位于冠状面导向滑槽(111)内;L型斯氏针导向板(108)的短轴板的下部开设有至少两组斯氏针导向孔(112),用于将斯氏针(101)带螺纹的部分穿过斯氏针导向孔(112)后固定于病患体内,以确定冠状面、身体纵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耻骨联合定位柱(102)的上部套设有一底部开设通孔(113)的固定块(114),使得耻骨联合定位柱(102)的顶端穿过通孔(113)并与其固定;固定块(114)一侧下部设置有弧形槽(115),使得U型固定杆(103)与固定块(114)上部固定连接,U型旋转杆(104)与弧形槽(115)配合设置并进行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L型滑动杆(105)的长轴上设置有与其底部平齐的凸块(117),使得U型旋转杆(104)、U型固定杆(103)分别相对两根L型滑动杆(105)滑动,并使得凸块(117)插入U型旋转杆(104)、U型固定杆(103)的U型滑槽(118)后,通过外螺纹定位销(107)插入内螺纹孔(10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L型滑动杆(105)的长轴上设置有刻度(120),且刻度(120)设置于远离凸块(117)的一侧,用于调节U型旋转杆(104)、U型固定杆(103)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展角、前倾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200)包括骨盆轴线导向块(201)、L型导向板(202)、导向杆(203),一斯氏针一端穿过骨盆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昌军李绪贵姜学明李照文左云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