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秀莲专利>正文

一种小阻力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7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阻力拖把,安装板一端面设置有拖把杆安装座,安装板背向拖把杆安装座的另一端面设置刷毛,刷毛在安装座上形成内刷毛圈和外刷毛圈,外刷毛圈围绕内刷毛圈的外圈设置,外刷毛圈和内刷毛圈之间设置有间隔槽,外刷毛圈的刷毛长度大于内刷毛圈的刷毛长度,刷毛长度的差值在1‑20mm,将刷毛以内外圈的形式分布在平板上,外刷毛圈的长度比内刷毛圈的长度长,使得安装板在内圈位置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凹面,在拖布与地面接触时,外刷毛圈对应的拖布位置与地面贴合,内刷毛圈对应的拖布与地面具有一小段间隙,降低了拖布与地面之间的局部摩擦力,同时形成了一个负压吸附腔,对地面有粉尘有吸附的效果,使得拖地动作更加省力。

A small drag m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阻力拖把
本技术涉及拖把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阻力拖把。
技术介绍
现有的拖把存在多种形式,有海绵托把和平板式托把,平板式托把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托把布与平板可拆卸的结构,其平板一端连接拖把杆,并与拖把杆铰接,实现在拖把杆在清洁过程中的角度调节,现有的平板式托把其抹布与平板可以通过夹持固定,或者弹性套接在平板上,现有技术中在一些除污力度大的场景,往往采用在平板下端面设置硬质刷毛,拖把布包覆硬质刷毛固定在平板上,在拖地时,通过硬质刷毛增加拖把布与地面的摩擦力,同时可以通过将拖把布拿下来,将刷毛拿来单独使用进行刷地,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拖把的拖布安装座在增加了硬质刷毛后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拖地时比较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阻力拖把,在保证除污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使用拖把更加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阻力拖把,所述安装板一端面设置有拖把杆安装座,所述安装板背向拖把杆安装座的另一端面设置刷毛,所述刷毛在安装座上形成内刷毛圈和外刷毛圈,所述外刷毛圈围绕内刷毛圈的外圈设置,所述外刷毛圈和内刷毛圈之间设置有间隔槽,所述外刷毛圈的刷毛长度大于内刷毛圈的刷毛长度,刷毛长度的差值在1-2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刷毛圈的刷毛呈向安装板边沿外侧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刷毛圈的刷毛与安装板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刷毛圈的刷毛与安装板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呈矩形,所述外刷毛圈呈与安装板边沿设置的矩形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槽的宽度为8-3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刷毛圈和外刷毛圈均有刷毛束排列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刷毛圈和外刷毛圈的刷毛束均包括若干根长度参差不齐的刷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毛为硬质刷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拖把杆安装座包括铰接座和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两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臂背向安装板延伸有用于安装拖把的安装块,所述转动臂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棱,所述铰接座包括有限位块,所述定位棱设置在背向安装块一侧,该定位棱在与限位块上端面抵触时,用于保持安装块相对安装板的上端面接近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拖把杆安装座还包括拖把杆安装套,所述拖把杆安装套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块伸入安装槽并与拖把杆安装套铰接,所述安装槽对应轴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抵触件,所述弹性抵触件包括弹性件和抵触件,所述弹性件保持抵触件部分伸出安装孔,安装块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槽,在抵触件与定位槽抵触时,限制拖把杆安装套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拖把杆安装座包括铰接座和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两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臂背向安装板延伸有用于安装拖把的安装块,所述铰接座包括设置在转动臂两端的固定座和卡接座,所述固定座与安装板固定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座向下延伸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卡接孔卡接,卡接座与安装板通过紧固件卡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拖布,或所述拖布设置有弹性扎口,所述弹性扎口套接安装板;或安装板设置有夹持部,该夹持部用于夹持拖布边沿。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在安装板上设置刷毛,在拖布与地面接触时,使用者通过刷毛将力量传递到拖布上,增加了拖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将刷毛以内外圈的形式分布在平板上,外刷毛圈的长度比内刷毛圈的长度长,使得安装板在内圈位置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凹面,在拖布与地面接触时,外刷毛圈对应的拖布位置与地面贴合,内刷毛圈对应的拖布与地面具有一小段间隙,降低了拖布与地面之间的局部摩擦力,同时形成了一个负压吸附腔,对地面有粉尘有吸附的效果,使得拖地动作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拖地的除污效果,在地面较脏的具有顽固污渍时,可以通过下压拖把将内刷毛圈对应的拖布与地面压合,进行除污。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拖把杆安装套与安装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铰接座与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安装板;11、内刷毛圈;12、外刷毛圈;13、间隔槽;2、拖把杆安装座;21、铰接座;211、固定座;212、卡接座;213、卡接孔;214、卡接部;22、转动臂;23、安装块;24、定位棱;25、限位块;26、拖把杆安装套;27、安装槽;28、安装孔;29、弹性抵触件;30、弹性件;31、抵触件;32、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小阻力拖把,所述安装板1一端面设置有拖把杆安装座,所述安装板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平板状的板状结构,其形状可以是圆盘状、椭圆盘状、或者其他多边形板状,所述安装板1背向拖把杆安装座的另一端面设置刷毛,刷毛可以采用固定在安装板1上也可以选择可拆卸时设置在安装板1上,所述刷毛在安装座上形成内刷毛圈11和外刷毛圈12,所述外刷毛圈12围绕内刷毛圈11的外圈设置,外刷毛圈12沿安装板1边沿设置,所述外刷毛圈12和内刷毛圈11之间设置有间隔槽13,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长度大于内刷毛圈11的刷毛长度,刷毛长度的差值在1-20mm,优选的,差值在10-15mm。在拖布与地面接触时,使用者通过刷毛将力量传递到拖布上,增加了拖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将刷毛以内外圈的形式分布在平板上,外刷毛圈12的长度比内刷毛圈11的长度长,使得安装板1在内圈位置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凹面,在拖布与地面接触时,外刷毛圈12对应的拖布位置与地面贴合,内刷毛圈11对应的拖布与地面具有一小段间隙,降低了拖布与地面之间的局部摩擦力,同时形成了一个负压吸附腔,对地面有粉尘有吸附的效果,使得拖地动作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拖地的除污效果,在地面较脏的具有顽固污渍时,可以通过下压拖把将内刷毛圈11对应的拖布与地面压合,进行除污。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呈向安装板1边沿外侧倾斜设置,外刷毛圈12在底面优选的,形成一个平面,通过将外刷毛圈12向安装板1边沿倾斜延伸,能够更加方便的清理到地面边沿角落位置,减少清洗死角,在需要将内刷毛圈11下压至与地面贴合时,下压安装板1时,外刷毛圈12能够具有向边沿进一步延伸的形变能力,另外在需要将拖布拆卸下来,以及将拖把杆拆卸下来后,安装板1与刷毛可以作为手持扫帚进行清理局部小地方位置。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与安装板1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与安装板1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阻力拖把,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一端面设置有拖把杆安装座,所述安装板(1)背向拖把杆安装座的另一端面设置刷毛,所述刷毛在安装座上形成内刷毛圈(11)和外刷毛圈(12),所述外刷毛圈(12)围绕内刷毛圈(11)的外圈设置,所述外刷毛圈(12)和内刷毛圈(11)之间设置有间隔槽(13),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长度大于内刷毛圈(11)的刷毛长度,刷毛长度的差值在1-2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阻力拖把,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一端面设置有拖把杆安装座,所述安装板(1)背向拖把杆安装座的另一端面设置刷毛,所述刷毛在安装座上形成内刷毛圈(11)和外刷毛圈(12),所述外刷毛圈(12)围绕内刷毛圈(11)的外圈设置,所述外刷毛圈(12)和内刷毛圈(11)之间设置有间隔槽(13),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长度大于内刷毛圈(11)的刷毛长度,刷毛长度的差值在1-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呈向安装板(1)边沿外侧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刷毛圈(12)的刷毛与安装板(1)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毛圈(11)和外刷毛圈(12)均有刷毛束排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毛圈(11)和外刷毛圈(12)的刷毛束均包括若干根长度参差不齐的刷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为硬质刷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小阻力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杆安装座(2)包括铰接座(21)和转动臂(22),所述转动臂(22)两端与铰接座(2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臂(22)背向安装板(1)延伸有用于安装拖把的安装块(23),所述转动臂(22)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棱(24),所述铰接座(21)包括有限位块(25),所述定位棱(24)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永胜夏秀莲
申请(专利权)人:夏秀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