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主从离合器,包括间隔套装的从动环和主动环,其间隔内安装阻尼件和固定架;沿着所述主动环的周向均匀安装多个离合块,单个离合块端部与主动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块与固定架之间安装有弹簧一,所述离合块在弹簧一的作用力下与主动环的径向呈角度布置;主动环正向转动时,离合块随主动环一起正向转动并受磁钢的阻滞而相对于主动环以圆弧结构圆心为中心反向自转,从而离合块大端端头与从动环接触,进而带动从动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实现了由主动环单向带动从动环转动的超越离合工作模式,经济适用。
Master-slave clu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从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机电装置
,尤其是一种主从离合器。
技术介绍
超越离合器,是使其主动环与从动环处于一起转动或相互超越状态的一种离合器。现有技术中,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超越离合器。有的超越离合器内、外圈可以互相带动。例如,内圈作顺时针旋转时,带动外圈一起旋转,而外圈作逆时针旋转时也可以带动内圈旋转;而当内圈作逆时针旋转或外圈作顺时针旋转时,它们之间相互超越。有的超越离合器则只能内圈带动外圈转动,而外圈不能带动内圈转动。超越离合器的不同离合状况是通过控制离合块与外圈接触与否来达到的。不同控制方法可以达到同一的控制目的,但是其离合器的结构形式可能有很大不同。本技术专利通过使用阻尼件,如磁钢的磁滞阻尼来控制离合块与从动环的分离或接触,从而达到离合控制的目的,简单而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主从离合器,从而通过阻尼实现由主动环单向带动从动环转动,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适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从离合器,包括间隔套装的主动环和从动环,所述主动环和从动环的间隔内安装有固定架和阻尼件,沿着主动环的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离合块,单个离合块一端与主动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块随主动环转动时,在阻尼件的阻滞下离合块的另一端与从动环分离或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个离合块与固定架之间均安装有弹簧一,所述离合块在弹簧一的作用力下与主动环的径向呈角度布置。所述主动环为内圈,所述从动环为外圈,单个离合块一端与内圈转动连接,离合块另一端端头位于外圈的内侧。单个离合块为扇形结构,其小端设置为外凸的圆弧结构并嵌装于内圈的外壁面上,所述离合块以该圆弧结构的圆心为中心相对内圈转动。所述离合块的小端为偏置的圆弧结构。所述内圈的外壁面上开有多个与离合块小端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阻尼件和固定架均为环形结构,所述阻尼件位于固定架的内侧或是外侧。所述阻尼件为磁钢,其与固定架之间产生磁阻尼。所述阻尼件为通电的线圈,其与固定架之间产生电磁阻尼。所述固定架与主动环之间安装有多个弹簧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主动环与从动环之间安装阻尼件,当主动环正向转动时,离合块随主动环一起正向转动并受阻尼件的阻滞而相对于主动环以圆弧结构圆心为中心反向自转,从而离合块大端端头与从动环接触,进而带动从动环转动;而当主动环反向转动时,则因离合块小端的偏置设计,在离合块随着转动时其大端不会与从动环接触,即主动环反转不带动从动环转动;当从动环转动时,静止状态的离合块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并不与从动环接触,即从动环转动无法带动主动环转动;从而通过阻尼实现了主动环单向带动从动环转动的超越离合,结构简单紧凑。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固定架与主动环一起转动时,固定架受阻尼件的阻尼作用而比主动环的转角小,使得离合块两端的转角不一致,即离合块相对于主动环以圆弧结构圆心为中心反向自转,从而与从动环接触并带动其转动;相较于离合块,阻尼件对固定架的阻滞力更大,这种情况下离合块与从动环接触并带动其转动的可靠性更高。弹簧一使得离合块与主动环的径向呈角度布置,使得静止状态下的离合块与从动环不接触。扇形结构的离合块小端为圆弧状并嵌装于内圈外壁面的凹槽内,实现离合块相对于内圈的转动;且小端为偏置的圆弧结构,使得离合块相对于圆弧结构圆心为非对称结构,从而在离合块朝一方向自转动时其大端端头能够接触外圈并带动其转动。固定架与主动环之间安装弹簧二,在转动结束时,弹簧二用于推动固定架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圈;2、固定架;3、内圈;4、阻尼件;5、离合块;6、弹簧一;7、弹簧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从离合器,包括间隔套装的主动环和从动环,主动环和从动环的间隔内安装有固定架2和与该固定架2或离合块5配合的阻尼件4,沿着主动环的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离合块5,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主动环转动连接;离合块5随主动环转动时,在阻尼件4的阻滞下离合块5的另一端与从动环分离或贴合。单个离合块5与固定架2之间均安装有弹簧一6,离合块5在弹簧一6的作用力下与主动环的径向呈角度布置,使得静止状态下的离合块5与从动环不接触。主动环为内圈3,从动环为外圈1,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内圈3转动连接,离合块5另一端端头位于外圈1的内侧,离合块5在弹簧一6的作用下静止状态时与外圈1的内侧不接触。单个离合块5为扇形结构,其小端设置为外凸的圆弧结构并嵌装于内圈3的外壁面上,离合块5以该圆弧结构的圆心为中心相对内圈3转动。离合块5的小端为偏置的圆弧结构。内圈3的外壁面上开有多个与离合块5小端配合的弧形凹槽。扇形结构的离合块5小端为圆弧状并嵌装于内圈3外壁面的凹槽内,实现离合块5相对于内圈3的转动;且小端为偏置的圆弧结构,使得离合块5相对于圆弧结构圆心为非对称结构,从而在离合块5朝一方向自转动时其大端端头能够接触外圈1并带动其转动。阻尼件4和固定架2均为环形结构,阻尼件4位于固定架2的内侧或是外侧。阻尼件4为磁钢,其与固定架2之间产生磁阻尼。阻尼件4为通电的线圈,其与固定架2之间产生电磁阻尼。固定架2与主动环之间安装有多个弹簧二7,在转动结束时,弹簧二7用于推动固定架2复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主动环如内圈3正向转动(即图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离合块5随内圈3一起正向转动并受阻尼件4的阻滞而相对于内圈3以圆弧结构圆心为中心反向自转,从而离合块5大端端头与从动环即外圈1接触,进而带动外圈1转动;而当主动环即内圈3反向转动时,则因离合块5小端的偏置设计,在离合块5随着转动时其大端不会与从动环即外圈1接触,即内圈3反转不带动外圈1转动;当从动环即外圈1转动时,静止状态的离合块5在弹簧一6的作用下并不与外圈1接触,即外圈1转动无法带动内圈3转动;从而通过阻尼实现了主动环单向带动从动环转动的超越离合。固定架2随主动环转动时,固定架2受阻尼件4的阻尼作用而比主动环的转角小,使得离合块5两端的转角不一致,即离合块5相对于主动环以圆弧结构圆心为中心反向自转,从而与从动环接触并带动其转动;相较于离合块5,阻尼件4对固定架2的阻滞力更大,这种情况下离合块5与从动环接触并带动其转动的可靠性更高。当主动环为外圈1,从动环为内圈3时,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外圈1转动连接,离合块5另一端端头位于内圈3的外侧,离合块5随外圈1朝一方向转动时,受阻尼件4的阻滞作用,离合块5相对于外圈1反向自转使得其端部与内圈3的外壁面贴合,同样能实现主动环单向带动从动环转动。本技术结构巧妙,通过阻尼作用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从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套装的主动环和从动环,所述主动环和从动环的间隔内安装有固定架(2)和阻尼件(4),沿着主动环的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离合块(5),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主动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块(5)随主动环转动时,在阻尼件(4)的阻滞下离合块(5)的另一端与从动环分离或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从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套装的主动环和从动环,所述主动环和从动环的间隔内安装有固定架(2)和阻尼件(4),沿着主动环的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离合块(5),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主动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块(5)随主动环转动时,在阻尼件(4)的阻滞下离合块(5)的另一端与从动环分离或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从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单个离合块(5)与固定架(2)之间均安装有弹簧一(6),所述离合块(5)在弹簧一(6)的作用力下与主动环的径向呈角度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从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环为内圈(3),所述从动环为外圈(1),单个离合块(5)一端与内圈(3)转动连接,离合块(5)另一端端头位于外圈(1)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从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单个离合块(5)为扇形结构,其小端设置为外凸的圆弧结构并嵌装于内圈(3)的外壁面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嘉能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