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0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下杯、茶壶和护圈组件,茶壶的外壁接触连接护圈组件,上杯的下边沿和下杯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接触,护圈组件包括内环、外环、接触块和接触环。本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护圈组件用于保护上杯、下杯和茶壶,上杯的下边沿和下杯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接触,护圈组件中接触块的面积较大,使用者可以用手拿住接触块,这样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内环与外环的间隙值小于杯子的边缘厚度值,这样内环与外环的间隙就能很好的卡住上杯和下杯,即两个独立的杯子可以通过一个带卡扣的护圈组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掉杯现象,护圈组件在防止掉杯的同时也能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

A silicon rubber ring for tea set that can fix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
本技术涉及创意水杯配件
,具体为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
技术介绍
快客杯,就是一套最简单的茶具,上杯下壶,壶嘴自带过滤功能,壶盖为杯,设计简洁流畅,可以说是专门为个人饮茶所设计的。快客杯比较适合个人在办公室、交通工具、或旅游出行的路上泡茶饮用,操作极为方便,不像传统茶道里泡茶那么繁琐,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突出一个“快”字。日常组合式便携快客杯都是将杯子放在壶的上面,然后直接放进收纳袋,当需要打开收纳袋取出壶和杯子时,杯子很容易就掉出来摔碎。同时在使用快客杯时很容易接触到滚烫的杯壁,非常烫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具备保护效果好和增加防烫拿捏面积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下杯、茶壶和护圈组件,所述茶壶的外壁接触连接护圈组件,所述上杯的下边沿和下杯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接触,所述护圈组件包括内环、外环、接触块和接触环,内环的内壁接触连接茶壶,内环的外壁连接接触环,内环通过接触环连接外环,外环上安装有接触块,外环的上内壁接触连接上杯,上杯还与内环的上外壁及接触环上表面接触,外环的下内壁接触连接下杯,下杯还与内环的下外壁及接触环下表面接触。优选的,所述护圈组件采用软质硅胶制成。优选的,所述接触块与接触环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优选的,所述内环与外环的间隙值小于上杯的边缘厚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护圈组件用于保护上杯、下杯和茶壶,上杯的下边沿和下杯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接触,护圈组件中接触块的面积较大,使用者可以用手拿住接触块,这样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内环与外环的间隙值小于杯子的边缘厚度值,这样内环与外环的间隙就能很好的卡住上杯和下杯,即两个独立的杯子可以通过一个带卡扣的护圈组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掉杯现象,护圈组件在防止掉杯的同时也能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护圈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护圈组件侧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护圈组件剖面示意图。图中:1、上杯;2、下杯;3、茶壶;4、护圈组件;41、内环;42、外环;43、接触块;44、接触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1、下杯2、茶壶3和护圈组件4,护圈组件4用于保护上杯1、下杯2和茶壶3,茶壶3的外壁接触连接护圈组件4,上杯1的下边沿和下杯2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4接触,护圈组件4采用软质硅胶制成,这样护圈组件4不仅重量轻,同时护圈组件4摩擦力大可塑性强,护圈组件4包括内环41、外环42、接触块43和接触环44,内环41的内壁接触连接茶壶3,即护圈组件4套设在茶壶3的外侧,护圈组件4保护茶壶3,内环41的外壁连接接触环44,内环41通过接触环44连接外环42,外环42上安装有接触块43,其中接触块43位于外环42的中心处(左右两侧),接触块43与接触环44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这样美观性好同时连接性好,外环42的上内壁接触连接上杯1,上杯1还与内环41的上外壁及接触环44上表面接触,外环42的下内壁接触连接下杯2,下杯2还与内环41的下外壁及接触环44下表面接触,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值小于上杯1的下边缘厚度值,同时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值小于下杯2的上边缘厚度值,这样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就能很好的卡住上杯1和下杯2。本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1、下杯2、茶壶3和护圈组件4,护圈组件4用于保护上杯1、下杯2和茶壶3,上杯1的下边沿和下杯2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4接触,护圈组件4采用软质硅胶制成,这样护圈组件4不仅重量轻,同时护圈组件4摩擦力大可塑性强,护圈组件4包括内环41、外环42、接触块43和接触环44,接触块43与接触环44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接触块43的面积较大,使用者可以用手拿住接触块43,这样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值小于杯子的边缘厚度值,这样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就能很好的卡住上杯1和下杯2,即两个独立的杯子可以通过一个带卡扣的护圈组件4进行固定,防止发生掉杯现象,护圈组件4在防止掉杯的同时也能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综上所述:本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护圈组件4用于保护上杯1、下杯2和茶壶3,上杯1的下边沿和下杯2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4接触,护圈组件4中接触块43的面积较大,使用者可以用手拿住接触块43,这样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值小于杯子的边缘厚度值,这样内环41与外环42的间隙就能很好的卡住上杯1和下杯2,即两个独立的杯子可以通过一个带卡扣的护圈组件4进行固定,防止发生掉杯现象,护圈组件4在防止掉杯的同时也能增加防烫拿捏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1)、下杯(2)、茶壶(3)和护圈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3)的外壁接触连接护圈组件(4),所述上杯(1)的下边沿和下杯(2)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4)接触,所述护圈组件(4)包括内环(41)、外环(42)、接触块(43)和接触环(44),内环(41)的内壁接触连接茶壶(3),内环(41)的外壁连接接触环(44),内环(41)通过接触环(44)连接外环(42),外环(42)上安装有接触块(43),外环(42)的上内壁接触连接上杯(1),上杯(1)还与内环(41)的上外壁及接触环(44)上表面接触,外环(42)的下内壁接触连接下杯(2),下杯(2)还与内环(41)的下外壁及接触环(44)下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杯子的茶具硅胶圈,包括上杯(1)、下杯(2)、茶壶(3)和护圈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3)的外壁接触连接护圈组件(4),所述上杯(1)的下边沿和下杯(2)的上边沿均与护圈组件(4)接触,所述护圈组件(4)包括内环(41)、外环(42)、接触块(43)和接触环(44),内环(41)的内壁接触连接茶壶(3),内环(41)的外壁连接接触环(44),内环(41)通过接触环(44)连接外环(42),外环(42)上安装有接触块(43),外环(42)的上内壁接触连接上杯(1),上杯(1)还与内环(41)的上外壁及接触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研物坊创意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