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858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内置于充气产品的外壳、设于外壳的泵主体和安装于连接座的驱动组件,连接座具有第一气口,泵主体具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外壳具有第四气口,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带泵主体上下移动能够实现第四气口的开合;充气时,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带动泵主体向下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在泵主体的作用下,进行充气;排气时,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带动泵主体向上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脱离,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即可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排气结构的改进,实现内置式气泵充气和换气状态的便捷转换,提高使用过程的用户体验。

Exhaust structure of built-in ai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气泵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内置式气泵。
技术介绍
气泵是各种充气产品(诸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及大型充气玩具)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产品之软性囊体的内侧边,利用该气泵可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保压与快速泄气等操作,以实现充气产品的充气展开而正常使用及泄气缩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功能。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充气产品用气泵的结构主要包括有外壳与设置于外壳中的马达、叶轮、电磁阀、滑座、气阀。以及,于外壳侧面与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气孔与气槽,前述气阀封于该气孔上,前述滑座正对于该气槽。其中的气阀连接于电磁阀之动作杆的一端,滑座连接于电磁阀之动作杆的另一端。由马达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产生气流,由电磁阀控制气阀对气孔的打开与关闭,电磁阀同时带动滑座滑动以切换气流的流向,而分别形成充气流与泄气流,利用其充气流以将外部空气充入充气产品中,利用其泄气流而将充气产品中的空气抽出,从而实现充气产品的充气与泄气功能。前述习知的气泵结构虽然能实现充气产品的充气与泄气功能,但其仍存在有诸多有待改善之处,特别是存在有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市场上所售气泵之排气结构复杂,且排气操作麻烦,排气较慢,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对现有气泵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通过对排气结构的改进,实现内置式气泵充气和换气状态的便捷转换,提高使用过程的用户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内置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的泵主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驱动组件,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气口,所述泵主体具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所述外壳具有第四气口,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所述泵主体上下移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气口的开合;充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下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在泵主体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口、泵主体的内腔、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进入充气产品内;排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上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脱离,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四气口、外壳于泵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和第一气口排出。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三气口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开合式封堵于所述第三气口。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泵主体之前具有旋动结构,旋动驱动组件并通过所述旋动结构实现所述泵主体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地说,所述旋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凸柱和设于所述泵主体的上端的螺旋槽,所述凸柱与所述螺旋槽相匹配,旋动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凸柱与所述螺旋槽相对运动实现所述泵主体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组件处设有锁紧组件,通过所述锁紧组件抵紧连接座实现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泵主体之间的相对固定。进一步地说,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抵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住所述驱动组件且另一端抵住所述抵紧件,同时所述抵紧件抵住所述连接座,从而实现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泵主体的相对固定。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组件为一外露的可手动操作的旋钮,所述旋钮包括内旋钮和外旋钮,所述外旋钮和所述内旋钮固定,且所述外旋钮安装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锁紧组件设于所述内旋钮和所述外旋钮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外旋钮具有容纳槽,所述锁紧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槽。进一步地说,所述泵主体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具有导向结构。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泵主体的外壁的导向筋条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的导向槽;或者,所述导向结构为设于所述泵主体的外壁的导向槽和所述外壳的内壁的导向筋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内置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壳、设于外壳的泵主体和安装于连接座的驱动组件,只需通过驱动驱动组件即可带动泵主体上下移动实现排气和充气状态的转换,转换过程简便、快捷、易操作,且排气过程顺畅,效率高;再者结构精简,也不采用电磁阀等,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者,在排气状态下,泵主体的电机也不需要转动,相较于市售的需要电机反转才能实现排气的气泵而言,实现无电节能排气,降低成本;且还能减小排气时的噪音;再者,本技术还可以包括锁紧组件,其包括弹性件和抵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住驱动组件且另一端抵住抵紧件,同时抵紧件抵住连接座,即可实现充气状态和排气状态时驱动组件和泵主体的相对固定;再者,本技术的泵主体的外壁和外壳的内侧壁可以具有导向结构,提高泵主体在上下平移过程中的顺畅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充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排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泵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连接座1、第一气口11、抵紧凹槽12、外壳2、第四气口21、导向槽22、空腔23、泵主体3、31、单向阀31、第三气口32、螺旋槽33、导向筋条34、驱动组件4、内旋钮41、凸柱411、外旋钮42、容纳槽421、弹性件61、抵紧件6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如图1到图4所示,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1、内置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壳2、设于所述外壳的泵主体3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驱动组件4,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气口11,所述泵主体具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32;所述外壳2具有第四气口21,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4带所述泵主体3上下移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气口21的开合;充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4带动所述泵主体3向下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在泵主体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口11、泵主体的内腔、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21进入充气产品内;排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4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上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脱离,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四气口、外壳于泵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23和第一气口排出。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气口32安装有单向阀31,所述单向阀开合式封堵于所述第三气口。所述驱动组件4和所述泵主体3之前具有旋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1)、内置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壳(2)、设于所述外壳的泵主体(3)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驱动组件(4),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气口(11),所述泵主体具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32)/n所述外壳具有第四气口(21),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所述泵主体上下移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气口的开合;/n充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下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在泵主体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口、泵主体的内腔、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进入充气产品内;/n排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上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脱离,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四气口、外壳于泵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23)和第一气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组接于充气产品的连接座(1)、内置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壳(2)、设于所述外壳的泵主体(3)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驱动组件(4),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气口(11),所述泵主体具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32)
所述外壳具有第四气口(21),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所述泵主体上下移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气口的开合;
充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下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在泵主体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口、泵主体的内腔、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进入充气产品内;
排气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泵主体向上移动且使得泵主体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脱离,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四气口、外壳于泵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23)和第一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口安装有单向阀(31),所述单向阀开合式封堵于所述第三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泵主体之前具有旋动结构,旋动驱动组件并通过所述旋动结构实现所述泵主体的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气泵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凸柱(411)和设于所述泵主体的上端的螺旋槽(33),所述凸柱与所述螺旋槽相匹配,旋动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凸柱与所述螺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国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