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收纳盒,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包括上壳、连接部和底壳;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上壳、所述底壳磁吸固定;所述上壳与所述连接部一端贴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形成电子设备支架。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可为用户提供将无线充电器、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架和线材收纳起来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收纳盒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收纳盒。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自身补充电能。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可满足用户平放和侧放充电使用的需求,但是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架和线材只能独立设置于无线充电器外,会造成使用过程的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无线充电器无法将无线充电器、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架和线材收纳起来的问题以及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取用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无线充收纳盒。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收纳盒,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包括上壳、连接部和底壳;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上壳、所述底壳磁吸固定;所述上壳与所述连接部一端贴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形成电子设备支架。优选地,所述上壳包括上盖、无线充电装置、垫片和下盖;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可与所述上壳分体设置,或与所述上壳一体设置,无需所述垫片辅助定位。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上合板和下合板,所述上合板用于盖合下合板;所述下合板设有线圈容纳腔、置线槽和进线口,线圈容纳腔内置充电线圈和接收线圈,线材穿入下合板与接收线圈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下盖内置有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部磁吸固定。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弧形板和支撑板,所述弧形板一端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设有固定部和弯折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二正面和第二背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壳贴合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第一背面一端内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弯折部的第二正面内置有第三磁性件;所述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壳磁吸固定。优选地,通过所述上壳相对所述底壳的转动使固定部和弯折部呈锐角放置使所述连接部形成一电子设备支架;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弯折部呈180°放置,通过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相异磁性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壳磁吸固定。优选地,所述底壳包括收线筒、第二壳体、第四磁性件和挡板,所述收线筒设有公头容纳槽、进线槽和收线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面;所述收线筒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磁性件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顶面相对的两端上设置;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边缘处;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可收纳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支架和线材;线材可与所述无线充收纳盒一体式设置,或通过设置接口连接所述无线充收纳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收纳盒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上壳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实现转动,使无线充收纳盒形成一个电子设备支架,使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平放和侧放两用充电。2、所述连接部的弧形板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支撑板与所述上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固定部和弯折部,形成一个可以收纳的电子设备支架,使无线充收纳盒兼具电子设备支架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使用体验。3、所述底壳设置有收线筒,所述收线筒的收线槽可用于缠绕线材,所述收线筒的进线槽和公头容纳槽可为线材的公头提供容纳空间。4、所述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的设置区别于其他固定结构,使无线充收纳盒的开合更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两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连接部的支撑状态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连接部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充收纳盒的收线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无线充收纳盒;11、上壳;111、上盖;113、无线充电装置;1131、上合板;1133、下合板;1133a、线圈容纳腔;1135、充电线圈;1137、接收线圈;1133b、置线槽;1133c、进线口;115、垫片;117、下盖;1171、第一壳体;1173、第一磁性件;13、连接部;131、弧形板;133、支撑板;1331、固定部;1335、第一正面;1336、第一背面;1331a、第二磁性件;1333、弯折部;1337、第二正面;1338、第二背面;1333a、第三磁性件;15、底壳;151、收线筒;1511、公头容纳槽;1513、进线槽;1515、收线槽;153、第二壳体;1531、第一侧壁;1532、第二侧壁;1533、第三侧壁;1534、第四侧壁;1535、底面;155、第四磁性件;15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收纳盒1,用于为无线充、支架、线材提供收纳装置,所述无线充收纳盒1包括上壳11、连接部13和底壳15;所述上壳11、所述底壳15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3磁吸固定;所述上壳11与所述连接部13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13相对所述底壳15转动连接;所述上壳11通过所述连接部13相对所述底壳15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13可形成一电子设备支架。可以理解,所述无线充收纳盒1通过连接部13将所述上壳11与所述底壳15分别连接起来,从而使所述上壳11相对所述底壳15呈0°~180°的角度张开,通过所述连接部13为支撑装置,可形成一电子设备支架;当所述上壳11相对所述底壳15闭合时,所述连接部13收纳在所述上壳11和所述底壳15形成的空间中。请参阅图2,所述上壳11包括上盖111、无线充电装置113、垫片115和下盖117。所述上盖111盖合于所述下盖117形成可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的空间,所述垫片115可用于定位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于所述上盖111与所述下盖117之间,以增加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其中一种变形为与所述上壳11成一体式设计,无需设置垫片115调节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与所述上壳11之间的位置关系。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下盖117包括第一壳体1171和第一磁性件1173,所述第一磁性件1173内置于第一壳体1171,用于与连接部13磁吸固定。请参阅图3,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包括上合板1131和下合板1133。其中,所述下合板1133包括线圈容纳腔1133a、置线槽1133b和进线口1133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包括上壳、连接部和底壳;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上壳、所述底壳磁吸固定;所述上壳与所述连接部一端贴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形成电子设备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包括上壳、连接部和底壳;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上壳、所述底壳磁吸固定;所述上壳与所述连接部一端贴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底壳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形成电子设备支架。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上盖、无线充电装置、垫片和下盖;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可与所述上壳分体设置,或与所述上壳一体设置,无需所述垫片辅助定位。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上合板和下合板,所述上合板用于盖合下合板;所述下合板设有线圈容纳腔、置线槽和进线口,线圈容纳腔内置充电线圈和接收线圈,线材穿入下合板与接收线圈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内置有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部磁吸固定。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弧形板和支撑板,所述弧形板一端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无线充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有固定部和弯折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二正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宜成,陈龙扣,由成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