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涉及一种炒锅,包括锅体,锅体内设置有循环桶,循环桶的开口端与锅体出料端对应内壁固定连接,循环桶内设置有圆柱形环形围板,锅体内安装有第一炒翅,循环桶内安装有第二炒翅,环形围板内安装有第三炒翅,循环桶上设有分离网结构,循环桶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包覆在分离网结构外侧的循环仓,循环仓通过第一导流管与锅体外壁上的循环导管连接,循环导管还与锅体靠近进料端的水平侧壁端部连通,锅体内安装有可将处于锅体与循环桶之间的炒货导入环形围板内的第二导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炒料的有效循环利用,提高了热效率,实现了充分炒制的目的。
A fully automatic three barrel compound circulation energy saving frying p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锅,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炒料自动循环的节能炒锅。
技术介绍
炒花生、炒瓜子等都是人们闲暇时的小食,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炒货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传统的炒制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自动炒货机进行炒货炒制的手段,但是,多数的炒制手段均为采用单筒炒锅进行炒制,在炒锅内炒货和炒料彼此混合炒制,炒制完成后需要将二者再次分离,才能够收获炒制完成的炒货,工艺复杂。同时,在分离后的炒料需要再次投入到炒锅内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在此过程中,炒料本身携带的热量会大量的散发,导致其投入炒锅后需要再次吸收热量,才能够达到炒制需求,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如何降低炒制工序、实现炒料携带热量有效利用,提高热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炒料热效率低、现有炒货机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锅体,其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锅体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一端开口的循环桶,所述循环桶的开口端朝向锅体的出料端,并与锅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桶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环形围板,所述环形围板的一端与锅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循环桶非开口端内壁之间互不接触,所述锅体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一炒翅,所述循环桶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二炒翅,所述环形围板内壁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三炒翅,第一炒翅和第二炒翅的螺旋方向相同并与第三炒翅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循环桶靠近开口端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形成分离网结构,循环桶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包覆在分离网结构外侧的循环仓,所述循环仓通过第一导流管与螺旋安装在锅体外壁上的循环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导管的另一端与锅体靠近进料端的水平侧壁端部连通,所述锅体靠近出料端的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可将处于锅体与循环桶之间的炒货导入环形围板内的第二导流管,所述循环桶与环形围板之间对应的出料端处的侧壁上均匀连通与多个出料管。进一步,所述循环桶朝向出料端的侧壁中心处还开设有通风孔。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依次穿过循环仓、分离网结构和环形围板与环形围板内腔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流管具体为弧形结构,其一端与锅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围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流管与锅体内壁连接的一端其开口直径与锅体和循环仓之间的间距相同,即第二导流管处于锅体与循环仓之间端部的顶部和底部紧顶二者。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管也为弧形结构,且与第二导流管的圆心处于同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流管至少为3个。进一步,所述循环导管的螺旋方向与第一炒翅螺旋方向相反。进一步,所述循环导管与锅体靠近进料端的侧壁斜切连通。进一步,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轴线在同一竖直面上。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通过设置锅体、循环桶和环形围板,形成了一个三桶结构,炒料在三个桶内顺序流通,并最终在分离网结构与炒料实现分离,完成炒制,提高了炒制效率,使其经过了高温炒制、低温炒制、中温炒制三个阶段,提高了炒货质量;炒料被分离后穿过分离网结构落入循环仓内并通过第一导流管进入循环导管内,并最终再次流入炒锅内,参与循环炒制的过程;实现了炒料循环利用的目的,且循环过程段,热量流失少,提高了热效率,且为自动循环,减少了炒制工序,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的内部结构主示图;图2是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自出料端向进料端方向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锅体;2、进料端;3、出料端;4、循环桶;5、环形围板;6、第一炒翅;7、第二炒翅;8、第三炒翅;9、分离网结构;10、循环仓;11、第一导流管;12、循环导管;13、第二导流管;14、出料管;15、通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锅体1,其一端为进料端2另一端为出料端3;本实施例中的锅体1与传统炒锅类似,为圆筒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一端开口的循环桶4,循环桶4的开口端朝向锅体1的出料端3,并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锅体1和循环桶4同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三筒循环炒制,循环桶4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环形围板5,环形围板5的一端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循环桶4非开口端内壁之间互不接触;通过上述设置,有助于设备的稳定运转,环形围板5与循环桶4之间的间隔有助于炒料和炒货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炒料和炒货的混合物在设备内流转,锅体1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一炒翅6,循环桶4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二炒翅7,环形围板5内壁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三炒翅8,第一炒翅6和第二炒翅7的螺旋方向相同并与第三炒翅8螺旋方向相反;通过上述设置,炒货和炒料的混合物在锅体1内的流动方向和处于循环桶4内混合物的流动方向相同,并与环形围板5内的流动方向相反;首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炒货和炒料之间的有效分离,在循环桶4靠近开口端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形成分离网结构9,通孔的空间大于炒料并小于孔径;通过上述设置,混合物流经分离网结构9时,炒料可在重力的作用通过通孔流出循环桶4,而炒货则继续流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在分离网结构9处可将其设置为多个绕循环桶轴线分布的矩形大孔,并在其内嵌制筛网,根据不同需求,通过相应调整筛网孔径,从而满足不同筛除需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炒料的循环利用,避免其流出设备,导致热量损耗过大,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桶4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包覆在分离网结构9外侧的循环仓10,循环仓10通过第一导流管11与螺旋安装在锅体1外壁上的循环导管12的一端连接,循环导管12的另一端与锅体1靠近进料端2的水平侧壁端部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循环仓10可有效地收集流出的炒料,并通过第一导流管11导出到循环导管12内,并最终在循环导管12的作用下再次流入锅体1内,实现炒料的有效循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处于锅体1内的混合物导入环形导板5内,令锅体1靠近出料端3的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多个可将处于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锅体(1),其一端为进料端(2)另一端为出料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一端开口的循环桶(4),所述循环桶(4)的开口端朝向锅体(1)的出料端(3),并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桶(4)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环形围板(5),所述环形围板(5)的一端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循环桶(4)非开口端内壁之间互不接触,所述锅体(1)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一炒翅(6),所述循环桶(4)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二炒翅(7),所述环形围板(5)内壁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三炒翅(8),第一炒翅(6)和第二炒翅(7)的螺旋方向相同并与第三炒翅(8)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循环桶(4)靠近开口端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形成分离网结构(9),循环桶(4)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包覆在分离网结构(9)外侧的循环仓(10),所述循环仓(10)通过第一导流管(11)与螺旋安装在锅体(1)外壁上的循环导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导管(12)的另一端与锅体(1)靠近进料端(2)的水平侧壁端部连通,所述锅体(1)靠近出料端(3)的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可将处于锅体(1)与循环桶(4)之间的炒货导入环形围板(5)内的第二导流管(13),所述循环桶(4)与环形围板(5)之间对应的出料端(3)处的侧壁上均匀连通与多个出料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锅体(1),其一端为进料端(2)另一端为出料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一端开口的循环桶(4),所述循环桶(4)的开口端朝向锅体(1)的出料端(3),并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桶(4)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的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环形围板(5),所述环形围板(5)的一端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循环桶(4)非开口端内壁之间互不接触,所述锅体(1)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一炒翅(6),所述循环桶(4)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二炒翅(7),所述环形围板(5)内壁均匀安装有螺旋设置的第三炒翅(8),第一炒翅(6)和第二炒翅(7)的螺旋方向相同并与第三炒翅(8)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循环桶(4)靠近开口端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形成分离网结构(9),循环桶(4)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包覆在分离网结构(9)外侧的循环仓(10),所述循环仓(10)通过第一导流管(11)与螺旋安装在锅体(1)外壁上的循环导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导管(12)的另一端与锅体(1)靠近进料端(2)的水平侧壁端部连通,所述锅体(1)靠近出料端(3)的水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可将处于锅体(1)与循环桶(4)之间的炒货导入环形围板(5)内的第二导流管(13),所述循环桶(4)与环形围板(5)之间对应的出料端(3)处的侧壁上均匀连通与多个出料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桶(4)朝向出料端(3)的侧壁中心处还开设有通风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得前,
申请(专利权)人:任得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