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659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7
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包括中空的铝合金窗框,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上方的、与所述铝合金窗框通过卡装连接的真空玻璃,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底部的导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的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与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架,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叶片;该装置通过隔热机构中的可调节叶片将铝合金窗框外侧的空间进行分割,并分隔后的空间能增加空气流动并促进空间温度降低,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实现隔热的功能,同时配合设置在铝合金窗框内的隔热层和隔热刷套,制造较为密闭的空间,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因此具有良好隔热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优点。

A simple heat insulation aluminum alloy door and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
技术介绍
铝合金门窗是现在人们日常家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窗体。铝合金市场商机巨大,尤其铝合金门窗在城镇等受到青睐。在我国的建筑门窗产品市场上,铝门窗产品占的比例最大。同时人们对铝合金门窗所需具备的性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市面上大部分的铝合金窗体的隔热性能不好,金属框体容易在外界的阳光照射等情况下传递大量的热进入铝合金门窗窗框,同时普遍的铝合金门窗外框接触面积较大,容易实现大面积的太阳光烤制而提升温度。同时市面上一些铝合金窗内部空间较为疏松,外侧结构较为平坦,空气流动频繁,难以保持热量以及实现隔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该装置通过隔热机构中的可调节叶片将铝合金窗框外侧的空间进行分割,并分隔后的空间能增加空气流动并促进空间温度降低,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实现隔热的功能,同时配合设置在铝合金窗框内的隔热层和隔热刷套,制造较为密闭的空间,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因此具有良好隔热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包括中空的铝合金窗框,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上方的、与所述铝合金窗框通过卡装连接的真空玻璃,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底部的导轨,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的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与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固定连接的、凹字状的固定架,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与所述固定架通过卡装连接的叶片。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叶片位置相对应的、设置有若干个的叶片槽,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所述叶片两侧设置有装配凸杆,所述装配凸杆与所述叶片一体化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铝合金窗框包括设置在所述真空玻璃底部的、中空设置的上框体,及设置在所述上框体底部的、与所述上框体通过卡装连接的、且中空设置的下框体,及设置在所述下框体内的滚轮。作为优选,所述上框体11开口向下,所述上框体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上框体凹槽,所述上框体凹槽内设置有固定胶条,所述上框体凹槽底部还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所述真空玻璃相接触,所述上框体两侧设置有钩状的上卡槽。作为优选,所述下框体包括开口向下的、中空设置的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与所述壳体卡装连接的隔热刷套,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隔热层。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向内弯曲的、钩状的下卡槽,所述壳体内腔上设置有滚轮槽,所述壳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开口向腔体内侧的隔热毛刷套固定槽。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刷套包括套板,及设置在所述套板上的隔热毛刷。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该装置通过隔热机构中的可调节叶片将铝合金窗框外侧的空间进行分割,并分隔后的空间能增加空气流动并促进空间温度降低,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实现隔热的功能,同时配合设置在铝合金窗框内的隔热层和隔热刷套,制造较为密闭的空间,减少铝合金窗框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因此具有良好隔热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下框体的示意图;图3为隔热机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上”、“下”、“底部”、“内”、“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钉固定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的铝合金窗框1,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1上方的、与所述铝合金窗框1通过卡装连接的真空玻璃2,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1底部的导轨3,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1两侧的隔热机构4。所述铝合金窗框1包括设置在所述真空玻璃2底部的、中空设置的上框体11,及设置在所述上框体11底部的、与所述上框体通过卡装连接的、且中空设置的下框体12,及设置在所述下框体内的滚轮13,所述滚轮13与所述下框体12的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滚轮13用于与所述导轨3配合卡装以实现铝合金窗体的水平移动;所述上框体11开口向下,所述上框体11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用于与所述真空玻璃2卡装并固定所述真空玻璃2,所述凹槽111内设置有固定胶条112,所述固定胶条112设置在所述真空玻璃2和所述凹槽111之间,所述固定胶条112用于增强所述真空玻璃2的固定效果以及减少真空玻璃2与铝合金窗框1之间热量传递,所述凹槽111底部还设置有固定条113,所述固定条113材质为导热性较差材质,所述固定条113与所述真空玻璃2相接触,所述固定条113用于增强所述真空玻璃2的稳定性以及减少真空玻璃2与所述铝合金窗框1之间热量传递,所述上框体11两侧设置有钩状的上卡槽114,所述上卡槽114用于与所述下卡槽1211卡装并实现上框体11与下框体12的固定连接;所述凹槽111中设置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1与所述固定条113尺寸对应设置,所述通孔1111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条113且固定所述固定条113。如图2所示,所述下框体12包括开口向下的、中空设置的壳体12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21底部的、与所述壳体121卡装连接的隔热毛刷套122,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21内腔的、与所述壳体121固定连接的隔热层123,所述隔热层123为有机隔热保温材料,所述隔热层123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121内腔两侧增加空间并且进行保温隔热,以实现减少下框体12外部两侧的热量交换;所述壳体121顶部设置有向内弯曲的、钩状的下卡槽1211,所述下卡槽1211用于与所述上卡槽114卡装并实现上框体11与下框体12的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21内腔上设置有滚轮槽1212,所述滚轮槽1212用于便于所述滚轮13在所述下框体12中的定位及固定所述滚轮13,所述壳体121底部两侧设置有开口向腔体内侧的隔热毛刷套固定槽1213,所述隔热毛刷套固定槽1213用于放置所述隔热毛刷套122和固定所述隔热毛刷套122;所述隔热毛刷套122包括套板1221,及设置在所述套板1221上的隔热毛刷1222,所述隔热毛刷1222用于通过设置大量毛刷并与所述导轨3接触,实现减少下框体12内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并起到防尘作用。如图3所示,所述隔热机构4包括与所述铝合金窗框1一侧固定连接的、凹字状的固定架41,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41上的、与所述固定架41通过卡装连接的叶片42,所述固定架41用于将所述隔热机构4与所述铝合金窗框1相固定连接,所述叶片42设置一片以上,且两两叶片等距间隔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包括中空的铝合金窗框,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上方的、与所述铝合金窗框通过卡装连接的真空玻璃,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底部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的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与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固定连接的、凹字状的固定架,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与所述固定架通过卡装连接的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包括中空的铝合金窗框,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上方的、与所述铝合金窗框通过卡装连接的真空玻璃,及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底部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的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与所述铝合金窗框一侧固定连接的、凹字状的固定架,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与所述固定架通过卡装连接的叶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叶片位置相对应的、设置有若干个的叶片槽,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所述叶片两侧设置有装配凸杆,所述装配凸杆与所述叶片一体化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简易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窗框包括设置在所述真空玻璃底部的、中空设置的上框体,及设置在所述上框体底部的、与所述上框体通过卡装连接的、且中空设置的下框体,及设置在所述下框体内的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盛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