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648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诱捕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诱捕口;所述诱捕板包括设在壳体底面的第一诱捕板和设在第一诱捕板上方的第二诱捕板,所述第一诱捕板与第二诱捕板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二诱捕板可从壳体内取出,所述通道上端连接在第二诱捕板的一端,所述通道设置成阶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诱捕的蟑螂取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cockroach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蟑螂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害虫防治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蟑螂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蟑螂的危害主要是携带、传播多种疾病,例如细菌性的痢疾、结核。病毒性的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寄生虫病涉及蛔虫和绦虫等,另外还能引起过敏性哮喘的皮炎。目前蟑螂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诱捕蟑螂是迫不及待的问题。目前,在现在家庭生活中,杀灭蟑螂比较困难,一般是投递毒药,这些毒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容易被小孩误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便于将诱捕的蟑螂取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诱捕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诱捕口;所述诱捕板包括设在壳体底面的第一诱捕板和设在第一诱捕板上方的第二诱捕板,所述第一诱捕板与第二诱捕板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二诱捕板可从壳体内取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蟑螂从诱捕口内进入到装置内,壳体内设置成上下两层的诱捕板,位于下方的第一诱捕板上铺设诱饵,蟑螂从诱捕口进入到掉落至第一诱捕板上;第一诱捕板和第二诱捕板之间联通有通道,通道和第二诱捕板上均铺设有诱饵,当蟑螂爬上第二诱捕板上时,将第二诱捕板从壳体内抽出,从而将蟑螂取出进行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上端连接在第二诱捕板的一端,所述通道设置成阶梯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诱捕板和第二诱捕板之间设置的通道,将两者之间打通,设置成阶梯形状的通道,方便蟑螂向上爬至第二诱捕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两侧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蟑螂在上爬的过程中,可能会从通道的两侧掉落下来,两侧设置的挡板可使蟑螂在通道上爬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条形板,所述第二诱捕板两侧可安装在条形板上,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第二诱捕板可从开口处取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诱捕板放置在条形板上,条形板起到支撑第二诱捕板的作用,抽拉第二诱捕板即可从壳体上开设的出口处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诱捕板靠近条形板的两侧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诱捕板远离出口的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与通道相接的地方设置有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诱捕板上设置为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蟑螂围在诱捕板上,防止在抽出第二诱捕板的过程中蟑螂从第二诱捕板上掉落;第三挡板与通道相接处设置有穿孔,确保蟑螂能沿着穿孔穿入到第二诱捕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成圆形的,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螺纹连接在壳体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子螺纹连接在壳体的外壁上,可旋拧下来,方便向第一诱捕板、第二诱捕板和通道内放置诱饵,也可打开盖子将第一诱捕板上的蟑螂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诱捕口设置有薄片,所述薄片设置成向壳体内部倾斜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片设置成倾斜的,只能允许蟑螂从诱捕口单向进入到装置内,不能使蟑螂沿着诱捕口爬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诱捕口设置为至少两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诱捕口使蟑螂更加容易的进入到诱捕装置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装置内设置分层的第一诱捕板和第二诱捕板,第一诱捕板和第二诱捕板之间连通有通道,蟑螂通过通道爬进第二诱捕板上时,第二诱捕板可从诱捕装置内取出,可及时的将第二诱捕板上的蟑螂取出,便于及时清理;2.通道和第二诱捕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挡板,挡板的设置防止蟑螂在爬行的过程中,从通道和第二诱捕板上掉落,影响诱捕效果;3.诱捕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盖子,盖子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在诱捕装置的上方,打开盖子后,方便向第一诱捕板、第二诱捕板和通道内铺设诱饵;4.蟑螂通过诱捕口上的薄片单向的进入到本装置内,保证蟑螂不会从装置内爬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诱捕装置内部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诱捕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壳体;11、诱捕板;111、第一诱捕板;112、第二诱捕板;12、诱捕口;121、薄片;13、通道;141、第一挡板;142、第二挡板;143、第三挡板;144、穿孔;15、条形板;16、盖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部分是圆形的,下部分设置为方形的。壳体1外壁上下端的位置开设有诱捕口12,诱捕口12是方形结构的,诱捕口12的上端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铰接杆,铰接杆上铰接有薄片121,薄片121选用质量较轻的薄铝片。薄铝片设置成倾斜的,且向壳体1的内部倾斜。薄铝片的下端抵接在壳体1的底面上,且薄铝片的下端设置成锯齿形状,使蟑螂只能进入装置内且不能从装置内爬出。诱捕口12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壳体1的四个侧边,使蟑螂从四边均可进入到诱捕装置内。参照图2和图3,壳体1内部设置有诱捕板,诱捕板包括第一诱捕板111和第二诱捕板112,第一诱捕板111固定在壳体1的底面上,在第一诱捕板111上铺设诱饵,蟑螂辨别诱饵的气味沿着诱捕口12进入到壳体1内。第二诱捕板112设置在第一诱捕板111的上方,且第二诱捕板112与第一诱捕板111之间连接有通道13,使蟑螂可以沿着通道13向上爬到第二诱捕板112上。参照图1和图2,壳体1设置成透明的塑料材质,便于观察壳体1内部蟑螂诱捕情况。当第二诱捕板112上诱捕较多数量的蟑螂时,抽拉第二诱捕板112,将蟑螂取出。壳体1的上部分设置成圆形的,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壳体1上端盖合有盖子16,盖子16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盖子16螺纹连接在壳体1的上方。打开盖子16可将诱饵放置在第一诱捕板111和第二诱捕板112和两者连接在通道13内,同时也可将第一诱捕板111上的蟑螂从盖子16的开口处取出。参照图2和图3,第二诱捕板112的长度小于第一诱捕板111的长度,通道13下端与第一诱捕板111固定连接,通道13的上端与第二诱捕板112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通道13设置成阶梯型结构,便于蟑螂能够顺利的爬上到第二诱捕板112上。蟑螂在通道13上爬行时,可能会从通道两侧掉落下来,掉落至第一诱捕板111上。在通道13两侧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41,第一挡板141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第二诱捕板112和通道13之间均铺设有诱饵,诱捕蟑螂沿着通道13进入到第二诱捕板112上。参照图2和图3,方形的壳体1的平行内壁等高位置固定连接有条形板15,滑槽条形板15贯穿到壳体1的两侧的侧壁,第二诱捕板112可从壳体1上条形板15的上方滑进壳体1内。第二诱捕板112两侧靠近条形板15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平行的第二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诱捕板;/n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诱捕口(12);/n所述诱捕板包括设在壳体(1)底面的第一诱捕板(111)和设在第一诱捕板(111)上方的第二诱捕板(112),所述第一诱捕板(111)与第二诱捕板(112)之间设置有通道(13),所述第二诱捕板(112)可从壳体(1)内取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诱捕板;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诱捕口(12);
所述诱捕板包括设在壳体(1)底面的第一诱捕板(111)和设在第一诱捕板(111)上方的第二诱捕板(112),所述第一诱捕板(111)与第二诱捕板(112)之间设置有通道(13),所述第二诱捕板(112)可从壳体(1)内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3)上端连接在第二诱捕板(112)的一端,所述通道(13)设置成阶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3)两侧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挡板(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蟑螂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置有条形板(15),所述第二诱捕板(112)两侧可安装在条形板(15)上,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卫康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