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578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37
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包括防护主骨架、间隔设于防护主骨架上的防护平台、用于连接防护平台间的斜跑楼梯、用于将操作及防护平台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的可旋转式支撑和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操作架;防护主骨架包括若干根方通立杆,以及间隔设于相邻方通立杆间的横向水平钢梁和纵向水平钢梁,可旋转式支撑包括与方通立杆垂直铰接连接的水平支撑杆,操作架包括与纵向水平钢梁连接的单向活动百叶和间隔设于单向活动百叶与方通立杆之间的若干根可拆卸式斜向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用塔吊进行调离、安装,操作流程简单,较人工搭设防护及操作平台具备节省工期及人工的优势。

Mobile operation and protection platform for assembly building stair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而装配式楼梯作为首选装配式设计构件之一,在大多装配式建筑中均有施工。但装配式楼梯往往滞后于主体楼层一层施工,导致楼梯间存在邻边洞口安全隐患,且楼梯间本层模板施工无操作平台。按照现有施工现场常规做法,为每一次楼梯吊装后搭设操作脚手架及邻边防护,待需进行楼梯吊装时又进行该操作脚手架及邻边防护的拆除工作,且作业工人上至作业层还需另外搭设楼梯架,常规做法重复浪费人工的同时也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要解决现有技术浪费人工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施工复杂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骨架、间隔设于防护主骨架上的防护平台、用于连接防护平台间的斜跑楼梯、用于将操作及防护平台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的可旋转式支撑和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操作架;所述防护主骨架包括若干根方通立杆,以及间隔设于相邻方通立杆间的横向水平钢梁和纵向水平钢梁,所述可旋转式支撑包括与方通立杆垂直铰接连接的水平支撑杆,所述操作架包括与纵向水平钢梁连接的单向活动百叶和间隔设于单向活动百叶与方通立杆之间的若干根可拆卸式斜向支撑。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设于防护主骨架外侧、用于工作人员上下平台的走道板,所述走道板与横向水平钢梁铰接连接,每层防护平台对应设置一个走道板。进一步地,所述斜跑楼梯包括至少两根斜向方通和至少8个踏步,所述踏步宽260mm,高170mm。进一步地,所述方通立杆至少八根,呈矩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铰接件与防护主骨架固定,所述铰接件包括与防护主骨架焊接固定的两块立向钢板和与两块立向钢板对应设置的两块对向立向钢板,两块所述立向钢板与两块所述对向立向钢板通过水平杆铰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杆靠近两块立向钢板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保持水平支撑杆平衡的楔形块。此外,所述可拆卸式斜向支撑一端与设于单向活动百叶底面的钢板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方通立杆可拆卸式连接。更加优选地,顶层所述防护平台上设有栏杆。实施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作为楼梯未吊装前作为防护及操作平台、上下楼层的临时楼梯;本技术仅需用塔吊进行调离、安装,操作流程简单,较人工搭设防护及操作平台具备节省工期及人工的优势;本技术结构强度高,支撑简单牢固、安全;且可重复周转使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第一道防护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水平支撑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的第二道防护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涉及的操作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涉及的第三道防护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涉及的第四道防护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包括防护主骨架、间隔设于防护主骨架上的防护平台100、用于连接防护平台100间的斜跑楼梯、用于将操作及防护平台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的可旋转式支撑和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操作架;防护主骨架包括若干根方通立杆1,以及间隔设于相邻方通立杆1间的横向水平钢梁2和纵向水平钢梁3,可旋转式支撑包括与方通立杆1垂直铰接连接的水平支撑杆4,操作架包括与纵向水平钢梁3连接的单向活动百叶5和间隔设于单向活动百叶5与方通立杆1之间的若干根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设于防护主骨架外侧、用于工作人员上下平台的走道板7,走道板7与横向水平钢梁2铰接连接,每层防护平台100对应设置一个走道板7,吊装时,走道板7向上旋转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使用时搭设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用于辅助施工人员行走。斜跑楼梯包括至少两根斜向方通8和至少8个踏步9,踏步9宽260mm,高170mm,方通立杆1至少八根,呈矩形分布,水平支撑杆4通过铰接件与防护主骨架固定,铰接件包括与防护主骨架焊接固定的两块立向钢板10和与两块立向钢板10对应设置的两块对向立向钢板11,两块立向钢板10与两块对向立向钢板11通过水平杆12铰接连接,水平支撑杆4靠近两块立向钢板10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保持水平支撑杆4平衡的楔形块13,水平支撑杆4在操作及防护平台吊装时处于直立状态,吊装后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如图4所示,楔形块13抵在防护主骨架或焊接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工字钢部件上,以保持水平支撑杆4处于水平状态,水平支撑杆4使用时状态见图4右图,未使用时状态见图4左图。如图6所示,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一端与设于单向活动百叶5底面的钢板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方通立杆1通过两块钢板可拆卸式连接,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夹设在两块钢板之间,通过钢管或钢筋水平穿过两块钢板和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与方通立杆1可拆卸式固定,操作架作为预制楼梯未安装时的楼梯间两侧拆、装模及传递模板平台用。在使用操作架时可自由调整操作架的固定,使用时将方通(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锁紧固定;吊离时取出方通利于吊出,方便平台的吊运上下以及工作的操作安全,使用时状态见图6左图,吊离时状态见图6右图。顶层防护平台100上设有栏杆14,顶层防护平台100还可以作为下层防护平台100防护顶棚。现有技术因装配式楼梯滞后主体一层,楼梯间需安装邻边防护平台、两侧模板施工操作架及上下作业层临时楼梯,具体制作时一般制作四层防护平台;第一道平台高度为H高,第二道平台高度为H+1.36m高,第三道平台高度为H+2.76m高,第四道平台高度为H+4.16m高,,第一道平台主要作用为整个平台架的基础骨架部分,第二、三道平台主要作用为整个平台架的中间骨架部分,且作为预制楼梯未安装时的楼梯间两侧拆、装模及传递模板平台用,第四道平台作为整个平台架的顶部骨架部分,也可作为操作工人在经楼梯从下一层走至上一层的防护顶棚作用,且作为楼梯间两侧邻边防护架。如图3所示,第一道(底部)水平支撑及操作平台包括外侧两条纵向水平钢梁、横向水平钢梁,外侧两条纵向水平钢梁上的细部节点以及走道板;第一层操作平台图3并参阅图1和2所示,在16#工字钢外侧纵向水平钢梁(水平支撑杆4)设置铰接节点,便于该操作平台的放置与吊出。走道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骨架、间隔设于防护主骨架上的防护平台(100)、用于连接防护平台(100)间的斜跑楼梯、用于将操作及防护平台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的可旋转式支撑和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操作架;所述防护主骨架包括若干根方通立杆(1),以及间隔设于相邻方通立杆(1)间的横向水平钢梁(2)和纵向水平钢梁(3),所述可旋转式支撑包括与方通立杆(1)垂直铰接连接的水平支撑杆(4),所述操作架包括与纵向水平钢梁(3)连接的单向活动百叶(5)和间隔设于单向活动百叶(5)与方通立杆(1)之间的若干根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骨架、间隔设于防护主骨架上的防护平台(100)、用于连接防护平台(100)间的斜跑楼梯、用于将操作及防护平台搭在外侧建筑楼梯平台上的可旋转式支撑和固定在防护主骨架上的操作架;所述防护主骨架包括若干根方通立杆(1),以及间隔设于相邻方通立杆(1)间的横向水平钢梁(2)和纵向水平钢梁(3),所述可旋转式支撑包括与方通立杆(1)垂直铰接连接的水平支撑杆(4),所述操作架包括与纵向水平钢梁(3)连接的单向活动百叶(5)和间隔设于单向活动百叶(5)与方通立杆(1)之间的若干根可拆卸式斜向支撑(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防护主骨架外侧、用于工作人员上下平台的走道板(7),所述走道板(7)与横向水平钢梁(2)铰接连接,每层防护平台(100)对应设置一个走道板(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移动式操作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跑楼梯包括至少两根斜向方通(8)和至少8个踏步(9),所述踏步(9)宽260mm,高17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川陆本燕张章谢粮普朱箭明李波朱武刘佩陈澄波张威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