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固定盘和轮轴,所述固定盘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穿过固定盘和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通过设定四组偏心轮运动,带动两组刮泥板做直线往复运动,刮平车辙印留下的泥槽,从而达到保护秧苗生长的作用;一方面防滑凸起可以增强和泥面的摩擦力,防止后车轮打滑,另一方面橡胶垫材料光滑和泥面接触时,不会带起泥土,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structure for eliminating mud wheel rut of rear wheel of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
技术介绍
插秧机的种类比较多,不同插秧机上的轮胎设计也不同,有些插秧机上的后车轮较大,承担的重力负荷较大,在泥地里移动时产生的车辙印记大,形成泥坑,一方面对泥坑附近的秧苗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使农田里出现坑坑洼洼的现象,不方便灌水、排水以及施肥,同时车轮的防滑稳定性能不足,移动时也容易翻带泥土上来,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固定盘和轮轴,所述固定盘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穿过固定盘和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所述两组一号支撑板和两组二号支撑板之间铆接有挡泥罩,所述挡泥罩的下端部设置有轮辙动力消除机构;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前端和后端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四组转轮,所述动力箱的前端和后端外侧面上分别铰接有两组一号摆杆和两组二号摆杆,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转轮上靠近边侧的位置焊接有偏心凸轮并延伸进入到第一滑槽内,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动力箱的下端部活动设置有两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的两端部上对称焊接有两组滑杆并且所述滑杆伸入第二滑槽内,所述刮泥板的两端面位于滑杆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所述刮泥板的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设置有滑轮,所述刮泥板的内部安装有供滑轮移动的轨道。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和插秧机的机身固定,所述挡泥罩设计为弧形,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上的动力箱和挡泥罩的下端部之间为铆接关系。优选的,所述动力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电机,电机分别通过链轮结构带动与其平行的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同时使所述前后两组转轮做同步圆周运动,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均围绕上端部的铰接点摆动。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可在第一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滑杆可在第二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动力箱的底部设置有和限位槽镶嵌的突出部,所述两组刮泥板做相反方向的对称运动。优选的,所述后车轮的轮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组轮槽,所述轮槽内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部制成圆套,圆套内部穿插有插杆,所述插杆固定在轮槽内部,所述橡胶垫的一侧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组防滑凸起。优选的,所述述后车轮的轮面上还均匀分布有导向柱,三个为一排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通过设定四组偏心轮运动,经过摆杆的钟摆,带动两组刮泥板做直线往复运动,共同作用刮平车辙印留下的泥槽,从而达到保护秧苗生长的作用;一方面防滑凸起可以增强和泥面的摩擦力,防止后车轮打滑,另一方面橡胶垫材料光滑和泥面接触时,不会带起泥土;导向柱三个为一排在泥地里扎下深印,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后车轮直线行走;整个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消除车辙印记,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本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图1中轮辙动力消除机构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刮泥板的具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刮泥板的安装和移动位置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橡胶垫的结构图。图中:1、后车轮;2、固定盘;3、轮轴;4、一号支撑板;5、二号支撑板;6、挡泥罩;7、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1、动力箱;72、转轮;73、一号摆杆;74、二号摆杆;75、第一滑槽;76、偏心凸轮;77、第二滑槽;78、刮泥板;781、滑杆;782、限位槽;783、固定轴;784、滑轮;79、轨道;8、轮槽;9、橡胶垫;10、插杆;11、防滑凸起;12、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1、固定盘2和轮轴3,固定盘2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1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轮轴3穿过固定盘2和后车轮1固定连接,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4,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5,两组一号支撑板4和两组二号支撑板5之间铆接有挡泥罩6,进一步提高挡泥的质量,防止机身被污染,挡泥罩6的下端部设置有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包括动力箱71,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四组转轮72,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外侧面上分别铰接有两组一号摆杆73和两组二号摆杆74,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75,转轮72上靠近边侧的位置焊接有偏心凸轮76并延伸进入到第一滑槽75内,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77,动力箱71的下端部活动设置有两组刮泥板78,刮泥板78的两端部上对称焊接有两组滑杆781并且滑杆781伸入第二滑槽77内,刮泥板78的两端面位于滑杆781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782,刮泥板78的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固定轴783,固定轴783上转动设置有滑轮784,刮泥板78的内部安装有供滑轮784移动的轨道79;固定盘2和插秧机的机身固定,挡泥罩6设计为弧形,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上的动力箱71和挡泥罩6的下端部之间为铆接关系;动力箱7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电机,电机分别通过链轮结构带动与其平行的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同时使前后两组转轮72做同步圆周运动,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均围绕上端部的铰接点摆动;偏心凸轮76可在第一滑槽75内上下移动,滑杆781可在第二滑槽77内上下移动,动力箱71的底部设置有和限位槽782镶嵌的突出部,两者结合,提高刮泥板78的运动稳定性,两组刮泥板78做相反方向的对称运动;后车轮1的轮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组轮槽8,轮槽8内放置有橡胶垫9,橡胶垫9的一端部制成圆套,圆套内部穿插有插杆10,插杆10固定在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1)、固定盘(2)和轮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1)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3)穿过固定盘(2)和后车轮(1)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4),所述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5),所述两组一号支撑板(4)和两组二号支撑板(5)之间铆接有挡泥罩(6),所述挡泥罩(6)的下端部设置有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n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包括动力箱(71),所述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四组转轮(72),所述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外侧面上分别铰接有两组一号摆杆(73)和两组二号摆杆(74),所述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75),所述转轮(72)上靠近边侧的位置焊接有偏心凸轮(76)并延伸进入到第一滑槽(75)内,所述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77),所述动力箱(71)的下端部活动设置有两组刮泥板(78),所述刮泥板(78)的两端部上对称焊接有两组滑杆(781)并且所述滑杆(781)伸入第二滑槽(77)内,所述刮泥板(78)的两端面位于滑杆(781)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782),所述刮泥板(78)的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固定轴(783),所述固定轴(783)上转动设置有滑轮(784),所述刮泥板(78)的内部安装有供滑轮(784)移动的轨道(7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1)、固定盘(2)和轮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1)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3)穿过固定盘(2)和后车轮(1)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4),所述两组固定盘(2)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5),所述两组一号支撑板(4)和两组二号支撑板(5)之间铆接有挡泥罩(6),所述挡泥罩(6)的下端部设置有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
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7)包括动力箱(71),所述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四组转轮(72),所述动力箱(71)的前端和后端外侧面上分别铰接有两组一号摆杆(73)和两组二号摆杆(74),所述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75),所述转轮(72)上靠近边侧的位置焊接有偏心凸轮(76)并延伸进入到第一滑槽(75)内,所述一号摆杆(73)和二号摆杆(74)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77),所述动力箱(71)的下端部活动设置有两组刮泥板(78),所述刮泥板(78)的两端部上对称焊接有两组滑杆(781)并且所述滑杆(781)伸入第二滑槽(77)内,所述刮泥板(78)的两端面位于滑杆(781)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782),所述刮泥板(78)的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固定轴(783),所述固定轴(783)上转动设置有滑轮(784),所述刮泥板(78)的内部安装有供滑轮(784)移动的轨道(7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义学,武立权,汪永安,张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