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368494.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在轨道上运动,信关站通过卫星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在终端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后,终端通过卫星向信关站发送上行数据。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中,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在轨道上运动,与信关站和地面终端的相对位置不停发生变化,上行数据到达会提前或延迟,信关站如果按照陆地通信系统中在同一时序收发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不能被正确解调,即不能实现上行数据的同步。因此,需要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以提高信关站对上行数据的解调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信关站上行数据同步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关站,包括:/n在小区建立后,从下行发送时序中确定第一时序单位,得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所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为所述下行发送时序中的任意一个时序单位;/n根据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获取基准RTT;所述公共参考点为卫星覆盖的至少一个小区中的预设参考点;/n将在所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的基础上延迟基准RTT得到的时刻,作为所述信关站的上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6 CN 20191136849481.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关站,包括:
在小区建立后,从下行发送时序中确定第一时序单位,得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所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为所述下行发送时序中的任意一个时序单位;
根据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获取基准RTT;所述公共参考点为卫星覆盖的至少一个小区中的预设参考点;
将在所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的基础上延迟基准RTT得到的时刻,作为所述信关站的上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获取基准RTT包括:
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为真实RTT,所述真实RTT为所述信关站从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发送下行数据开始,到所述信关站接收到公共参考点处发送的上行数据间的时延;
以所述真实RTT为所述基准RT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获取基准RTT包括:
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为所述信关站的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对应的RTT;所述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对应的RTT为该时刻下的馈电链路往返时延和用户链路往返时延之和;该时刻下的馈电链路往返时延为该时刻下的卫星与所述信关站间的往返距离对应的时延;该时刻下的用户链路往返时延为该时刻下的卫星与所述公共参考点间的往返距离对应的时延;
以所述信关站的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对应的RTT为所述基准RT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关站与公共参考点的RTT获取基准RTT包括:
确定所述信关站从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发送下行数据开始,到所述信关站接收公共参考点处发送的上行数据终止时刻构成的时刻范围中,每个时刻分别对应的RTT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的RTT范围,得到基准RTT范围;所述时刻范围中任一时刻对应的RTT为该时刻下的馈电链路往返时延和用户链路往返时延之和;该时刻下的馈电链路往返时延为该时刻下的卫星与所述信关站间的往返距离对应的时延;该时刻下的用户链路往返时延为该时刻下的卫星与所述公共参考点间的往返距离对应的时延;
所述基准RTT为所述基准RTT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取值。
5.一种上行数据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处于连接状态或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待维护时刻范围内,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对应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为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时序中的任意一个时序单位;
在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的基础上补偿补偿RTT,得到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待维护时刻范围的最晚时刻,不晚于得到的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
所述补偿RTT为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和,或第二数值;
所述第一数值为真实RTT和基准RTT间的差值;所述基准RTT为信关站用于得到上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在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的基础上延迟的时延;所述真实RTT为所述信关站从下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发送的下行数据开始,到所述信关站接收到公共参考点处的虚拟终端在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发送的上行数据间的时延;所述公共参考点为卫星覆盖的至少一个小区中的预设参考点;
所述第二数值用于使所述终端在补偿所述第二数值得到的时刻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到卫星的时刻,与所述虚拟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到卫星的时刻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维护时刻范围的确定方式,包括:
获取预设差值;所述预设差值为整个接入网中,全部小区的时延差值中的最大值;其中,任一小区的时延差值为该小区内用户到卫星的往返时延与所述公共参考点处虚拟终端到卫星的往返时延差值的最大值与该小区内真实RTT与基准RTT差值的最大值之和;
在所述预设差值不小于0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编号与第一时序单位数量的差值,得到第一编号;所述第一时序单位数量为所述预设差值与时序单位的时长间的比值的绝对值向上取整得到;
将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时序中所述第一编号指示的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作为所述待维护时刻范围的最晚时刻;
在所述预设差值小于0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编号与第二时序单位数量之和,得到第二编号;将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时序中所述第二编号指示的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作为所述待维护时刻范围的最晚时刻;所述第二时序单位数量为所述预设差值与时序单位的时长间的比值的绝对值向下取整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的待维护时刻范围内,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发送第一时序单位对应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包括:
在所述预设差值不小于0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执行时刻所属的下行接收时序单位,得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
估算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下的CRS时延变化率;依据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下的CRS时延变化率,以及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编号与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的编号间的差值;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下的CRS时延变化率指:第一时间偏移与预设的时隙标准时长间的比值;所述第一时间偏移为第一实际差值与所述时隙标准时长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实际差值为从所述下行接收第二时序单位开始的连续两个时序的起始时刻间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差值小于0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
或者,
在所述预设差值小于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执行时刻所属的下行接收时序单位,得到下行接收第三时序单位;
依据所述下行接收第三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下行接收第三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下的CRS时延变化率,以及第二数量,确定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第一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下行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玲,高珂增,王凯,李华栋,杨芸霞,鲁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