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单相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9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单相用电设备;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和整流器单元;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共模电感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输出端与整流器单元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电网的火线端与大地之间;第二电容连接于电网的零线端与大地之间;整流器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半桥组和第二场效应管半桥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较现有技术,去除了差模电感,大大提高了功率密度,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用料,更为环保;去除了整流桥,大大地降低了损耗,提升了整流部分的效率;高频化的开关使得PFC电感的电感量和电容的容值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功率密度。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single-phase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单相用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单相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现代的用电设备大多以整流设备为主,而整流设备存在大量的谐波问题会导致电网被污染,为了减少用电设备所产生的电流谐波和无功功率对电网的污染,保证用电设备满足谐波标准,需要对其进行功率因数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FC),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通过PFC可以将整流设备的电流波形控制成类似于阻性负载的状态。传统的PFC为通过在整流桥后增加电感及开关元器件,由于早期的开关元器件的工作频率较低,导致电感体积较大,效率较低,具体如图1所示;由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限制导致了较高的感量需求,较高的感量需求导致了较大的电感体积,同时IGBT较高的开关损耗也导致了较高的发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单相用电设备,用于解决现有PFC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和整流器单元;/n所述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网的火线端与大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网的零线端与大地之间;所述整流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场效应管半桥组和一第二场效应管半桥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和整流器单元;
所述共模噪声滤波单元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网的火线端与大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网的零线端与大地之间;所述整流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场效应管半桥组和一第二场效应管半桥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绕组和一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半桥组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绕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火线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半桥组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输入端与所述零线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半桥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共模电感的初始差模电感量和初始共模阻抗;
基于所述初始差模电感量和所述初始共模阻抗,计算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匝数差及磁芯的电感系数;
选择磁芯;
根据选择的所述磁芯的电感系数计算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匝数,并进行匝数取整,以获取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匝数;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晅柳思远雷诺凡王成凯吕奕霖
申请(专利权)人: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