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导装置以及信号发生装置
本公开涉及波导装置以及信号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在雷达系统中使用的微波(包含毫米波)是通过安装于基板的集成电路(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作“微波IC”。)而生成。微波IC按照制造方法而还被称作“MIC”(MicrowaveIntegratedCircuit)、“MMIC”(MonolithicMicrowaveIntegratedCircuit或MicrowaveandMillimeterwaveIntegratedCircuit)。微波IC生成成为所发送的信号波的基础的电信号,并输出到微波IC的信号端子。电信号经接合线等导线以及后述的基板上的波导而到达转换部。转换部设置于该波导与波导管的连接部、即不同的波导的边界部。转换部包含高频信号产生部。“高频信号产生部”是指具有用于将从微波IC的信号端子通过导线引导的电信号在波导管的正前方转换为高频电磁场的结构的部位。通过高频信号产生部转换后的电磁波被引导到波导管。近年来,作为电磁波的传播损耗较小的波导结构,存在WRG结构(以下,有时称作WRG: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导装置,其具有:/n具有第1波导的第1波导模块;以及/n具有第2波导的第2波导模块,/n所述第1波导与所述第2波导连接,/n所述第1波导模块具有:/n带状导体;/n接地导体,其与所述带状导体相对;以及/n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电介质,/n所述第1波导模块具有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微带线路而作为所述第1波导,/n所述第2波导模块具有:/n具有导电性表面的导电部件;/n波导部件,其与所述导电性表面相对地延伸,并且所述波导部件具有导电性的波导面;以及/n所述波导部件的两侧的人工磁导体,/n所述第2波导模块具有所述导电性表面与所述波导面之间的空间而作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81114 JP 2018-213642;20181206 JP 2018-2291611.一种波导装置,其具有:
具有第1波导的第1波导模块;以及
具有第2波导的第2波导模块,
所述第1波导与所述第2波导连接,
所述第1波导模块具有:
带状导体;
接地导体,其与所述带状导体相对;以及
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电介质,
所述第1波导模块具有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微带线路而作为所述第1波导,
所述第2波导模块具有:
具有导电性表面的导电部件;
波导部件,其与所述导电性表面相对地延伸,并且所述波导部件具有导电性的波导面;以及
所述波导部件的两侧的人工磁导体,
所述第2波导模块具有所述导电性表面与所述波导面之间的空间而作为所述第2波导,
所述带状导体的表面与所述波导部件的所述波导面电连接,
所述接地导体的表面与所述导电性表面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带状导体的表面与所述波导部件的所述波导面在与高频电磁场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合,其中,所述高频电磁场在所述第1波导以及所述第2波导中传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波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电介质的表面延伸,所述波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兼作所述带状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接地导体的表面以及所述导电性表面是单一部件或箔的不同部分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人工磁导体存在于所述波导部件的两侧以及所述带状导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人工磁导体存在于所述波导部件的两侧,不存在于所述带状导体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与所述波导面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间隔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波导模块与所述第2波导模块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用于使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的间隔过渡为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与所述波导面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以及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相互平行,
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时,
所述过渡部具有:
水平面,其连接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以及
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以及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相互平行,
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时,
所述过渡部具有:
水平面,其连接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以及
至少一个阶梯差,该至少一个阶梯差连接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是相同的部件,
所述电介质隔着间隙而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波导模块与所述第2波导模块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用于使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的宽度过渡为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的宽度,
在从与高频电磁场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波导部件的所述波导面的宽度比所述带状导体的表面的宽度宽,其中,所述高频电磁场在所述第1波导以及所述第2波导中传播,
沿着所述高频电磁场的传播方向,从所述带状导体的表面的宽度起阶段性地或连续扩大,并且所述波导面与所述带状导体的表面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以及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相互平行,
当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和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且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时,
所述过渡部具有:
水平面,其连接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带状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波导面;以及
通孔,其将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第2波导的所述导电性表面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装置,其中,
设从所述第1波导的所述接地导体朝向所述带状导体的方向为上方时,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健一,加茂宏幸,桐野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株式会社WGR,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