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将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该分析结果包括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可见,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能够自动确定出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以及应对措施的确定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method of accident ca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安全管控
,尤其涉及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种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影响到社会公共安全等。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情况,保障工人的安全以及提高石油的作业效率,需要对每一次事故事件的致因进行分析。然而,实践发现,目前事故事件的致因分析方法一般为人工通过仪器采集石油化工事故现场数据,手动分析方法往往不准确,不利于石油化工事故事件的安全管控。因此,提出一种如何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能够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将所述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确定事故事件样本中每个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包括该事故事件的类型、该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该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根据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所包括的事故事件参数建立事件类型层、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以及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类型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所述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包括事件直接原因、事件间接原因以及事件管理原因;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包括事件直接原因层、事件间接原因层以及事件管理原因层;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层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管理原因层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其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包括: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有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类型包括第一事件类型以及第二事件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事件类型所对应的事故事件为已经发生的事故事件;所述第二事件类型所对应的事故事件为模拟的、未发生的事故事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若干个测试事故事件,每个所述测试事故事件为已经知晓事件类型、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的事件;将每个所述测试事故事件输入所述致因分析模型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测试事故事件对应的测试结果,并基于所有所述测试结果评估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对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若干参数设置标签,并将若干所述参数中每个所述参数与该参数对应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关联参数;基于所有所述关联参数更新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分别对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若干参数设置标签,包括:分别对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所述事件类型、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所述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设置标签;将所述事件类型与该事件类型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一关联参数,并将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与该事故事件的原因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参数,以及将所述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与该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三关联参数;其中,所述将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与该事故事件的原因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参数,包括:将所述事件直接原因与该事件直接原因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一子关联参数,并将所述事件间接原因与该事件间接原因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子关联参数,以及将所述事件管理原因与该事件管理原因的标签进行关联,得到第三子关联参数,所述第一子关联参数、所述第二子关联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关联参数构成第二关联参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装置,所述装置获取模块以及分析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建立模块以及构建模块,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事故事件样本中每个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包括该事故事件的类型、该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该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所包括的事故事件参数建立事件类型层、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以及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所述建立模块,还用于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类型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建立模块,还用于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n将所述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
将所述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事故事件样本中每个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包括该事故事件的类型、该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该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
根据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所包括的事故事件参数建立事件类型层、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以及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
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类型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所述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包括事件直接原因、事件间接原因以及事件管理原因;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包括事件直接原因层、事件间接原因层以及事件管理原因层;
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层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管理原因层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红巧,冒亚明,吴顺成,王顺义,田琨,樊志强,余飞,栗玉华,李剑颖,张庆禄,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