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93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2:28
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在蜗壳侧板上通过安装板固定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与蜗壳侧板之间形成消声腔室;在蜗壳腹板上横纵排列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腹板吸声板;在蜗壳进风口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向设置的弧形导流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空间吸声结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吸声“有效面积”;降噪效果良好;结构安全可靠,使用周期内无须反复维护及更换;吸声材料对风机性能影响较小,风机效率影响小于1%;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舒适性(低噪)要求较高的通、送风行业。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volute and air inlet of noise reduction centrifugal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离心式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离心式风机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离心力)对气体介质做功,通过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将介质由动能转换为势能(压力能)的动力流体机械。风机的应用领域广泛,诸如建筑工程、锅炉、化工、石油及环保行业等,应用前景可观。但是,其工作噪声一直以来不断被大家“诟病”,主要是这种噪声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舒适性,甚至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风机噪声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部门也开始严控细化此类噪声的相关指标。因此,消音降噪型式的风机结构未来仍会是风机产品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离心风机的主要噪声源包括:气动噪声、电磁噪声以及机械噪声。而随着风机产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改善,相比于气动噪声,机械噪声与电磁噪声的影响几乎无足轻重。那么,气动噪声作为风机噪声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产生原因必然与风机内部流场息息相关。离心风机属于从动型流体机械,基于其多曲率的结构特点,当雷诺数较高时,流场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非定常特性。其内部经常会由于流动不均匀而产生二次流、射流以及尾迹流等现象,在这些复杂的流动现象中通常存在伴生涡流,而气动噪声往往就是由于这些伴生涡流的拉伸和破裂所形成的。由于流场中涡流的种类和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使得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产生原因变得极其复杂。然而,部分研究人员仍然还是主要关注气动噪声在自由声场下的辐射方面,而关于机械结构诸如蜗壳、进风口等主要构件对声波传播的影响方面有所忽略。目前,常用的吸声材料分为多孔性吸收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多孔材料包括泡沫类、颗粒类、纤维类等;共振吸声结构又可分为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和薄板穿孔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结构即为亥姆霍兹共振器,二者原理大致相同。多孔吸收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离心风机蜗壳、进风口降噪专利技术专利中已有出现,但在实际应用仍然会遇到很多挑战。首先,多孔性吸收材料在流速较高的流场中会出现“生存性”问题,多孔材料会被介质冲刷甚至是脱落剥离的情况,吸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定期更换多孔材料。再者,如果多孔材料污染了气体介质并导致介质输送管道堵塞现象会毫无疑问导致风机的无法正常工作;共振吸声结构普遍地公认其存在吸声频带窄等弊端。基本结构设计中的穿孔率、腔深、孔径、薄板厚度等参数需要反复计算并验证其吸声频带(频率)。而在蜗壳内部出现的二次涡流,尤其在靠近蜗舌部位往往求解计算上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压力、流量的蜗壳采用固定参数的结构设计,预期降噪效果将会变的十分有限。所以,要求对每个型号的蜗壳、进风口结构都需要精准计算和试验而达到降噪设计指标几乎无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及其进风口的空间吸声材料结构的设计和布置方式,吸声效果明显,大大的提高了风机蜗壳吸声的“有效面积”,降噪效果良好。吸声结构不但可以降低低频噪声,中高频噪声同样有效,降噪声频段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在蜗壳侧板上通过安装板固定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与蜗壳侧板之间形成消声腔室;在蜗壳腹板上横纵排列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腹板吸声板;在蜗壳进风口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向设置的弧形导流块。所述吸声板为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两种,所述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横纵排列间隔设置;所述吸声板Ⅰ整体成矩形,吸声板Ⅰ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凸起;所述吸声板Ⅱ整体成矩形。在所述吸声板Ⅰ外表面的一侧斜面上设有若干个球形孔,吸声板Ⅰ带有球形孔的一侧向着蜗壳的迎风侧安装。所述腹板吸声板整体成矩形,腹板吸声板的三个边的侧面为弧形,中间位置的弧形侧面边向着蜗壳迎风侧安装。所述导流块为导流块Ⅰ和导流块Ⅱ两种,所述导流块Ⅰ比导流块Ⅱ的高度高,若干个导流块Ⅰ延蜗壳进风口圆周方向均布,在相邻两个导流块Ⅰ之间均布若干个导流块Ⅱ。所述导流块之间的间距为45-55mm。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在不改变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本体的前提下,吸声降噪效能优异,主要包括: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空间吸声结构设计,并在蜗壳结构中构成了一个消声腔室,使风机蜗壳具有减振隔音功能;吸声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布置方式使声波传播产生速度梯度,质点(流体)振动速度各处均不同,相邻质点相互作用产生的粘滞力和摩擦力不断的阻碍质点(流体)运动,将声能不断的转化为热能,吸声效果明显。蜗壳腹板采用的吸声板结构和蜗壳侧板的吸声结构在声波传输的空间方向上产生绕射和反射效应,部分声波将通过吸声结构之间的空隙绕射或反射到结构反面吸收,大大的提高了吸声“有效面积”。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备导流的作用的进风口结构,保证介质进气平稳均匀,无回流及二次流等现象,与蜗壳吸声降噪设计相结合,降噪效果良好。3)本专利技术降噪效果良好,吸声结构不但可以降低低频噪声,中高频噪声同样有效,噪声频段较宽,中高频的吸声系数(Sabineabsorptioncoefficient)全部大于1.1。4)本专利技术的吸声材料均可选用例如普通碳钢材质并采用焊接方式,结构安全可靠,使用周期内无须反复维护及更换。5)吸声材料对风机性能影响较小,风机效率影响小于1%。6)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舒适性(低噪)要求较高的通、送风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风机蜗壳吸声材料结构示意图。图2是风机蜗壳侧板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风机蜗壳侧板安装有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的平面图。图4是风机蜗壳腹板安装有腹板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吸声板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吸声板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腹板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风机蜗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风机蜗壳进风口的吸声结构立体图。图10是风机蜗壳进风口的吸声结构的主视图。图11是导流块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导流块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蜗壳腹板、2-腹板吸声板、2-1腹板吸声板的弧形侧面、3-吸声板Ⅱ、3-1吸声板Ⅱ侧边的楔形面、4-吸声板Ⅰ、4-1凸起、4-2球形孔、5-蜗壳侧板、6-安装板、7-进风口、8-导流块Ⅱ、9-导流块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不仅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图12所示,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在蜗壳侧板5上通过安装板6固定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与蜗壳侧板5之间形成消声腔室;在蜗壳腹板1上横纵排列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腹板吸声板2;在蜗壳进风口7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向设置的弧形导流块。如图1-图3所示,所述吸声板为吸声板Ⅰ4和吸声板Ⅱ3两种,所述吸声板Ⅰ4和吸声板Ⅱ3横纵排列间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蜗壳侧板上通过安装板固定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与蜗壳侧板之间形成消声腔室;在蜗壳腹板上横纵排列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腹板吸声板;在蜗壳进风口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向设置的弧形导流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蜗壳侧板上通过安装板固定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与蜗壳侧板之间形成消声腔室;在蜗壳腹板上横纵排列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腹板吸声板;在蜗壳进风口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向设置的弧形导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板为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两种,所述吸声板Ⅰ和吸声板Ⅱ横纵排列间隔设置;所述吸声板Ⅰ整体成矩形,吸声板Ⅰ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凸起;所述吸声板Ⅱ整体成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离心风机蜗壳及其进风口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声板Ⅰ外表面的一侧斜面上设有若干个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磊战阳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