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及安装方法
本申请涉及装修装饰
,具体涉及一种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住宅电气走线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室内强电和弱电回路常常单独铺设,线路比较分散,且线路大都埋设在墙体内部。业主入住后,几乎都要对线路进行二次装修。二次装修时,需要先将原先的线路挖开,然后再根据业主需要重新敷设线路,费时费力,装修工期长,而且对墙体造成损伤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粉尘、噪音污染,施工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及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包括:隔墙、强电箱、弱电箱、弱电线管和强电线管,所述弱电线管内置弱电压线,所述强电线管内置强电压线,所述隔墙中空,其上设置有弱电箱安装口和强电箱安装口,所述强电箱安装在强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弱电箱安装在弱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强电箱上设置有强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弱电箱上设置有弱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强电线管与强电线管安装孔插接,所述弱电线管与弱电线管安装孔插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墙、强电箱、弱电箱、弱电线管和强电线管,所述弱电线管内置弱电压线,所述强电线管内置强电压线,所述隔墙中空,其上设置有弱电箱安装口和强电箱安装口,所述强电箱安装在强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弱电箱安装在弱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强电箱上设置有强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弱电箱上设置有弱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强电线管与强电线管安装孔插接,所述弱电线管与弱电线管安装孔插接,所述强电线管和弱电线管均位于隔墙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墙、强电箱、弱电箱、弱电线管和强电线管,所述弱电线管内置弱电压线,所述强电线管内置强电压线,所述隔墙中空,其上设置有弱电箱安装口和强电箱安装口,所述强电箱安装在强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弱电箱安装在弱电箱安装口内,所述强电箱上设置有强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弱电箱上设置有弱电线管安装孔,所述强电线管与强电线管安装孔插接,所述弱电线管与弱电线管安装孔插接,所述强电线管和弱电线管均位于隔墙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板包括:第一隔墙板、第二隔墙板和龙骨,所述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相对设置,且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龙骨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具有槽底板和设置在槽底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两个槽板均向内翻折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槽底板,所述第一隔墙板与第一槽板贴合,第二槽板和第二隔墙板贴合,所述第一隔墙板中空,所述弱电箱安装口和强电箱安装口均设置在第一隔墙板上,所述强电线管和弱电线管均位于第一隔墙板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饰面板、第二饰面板、第一底盒、第二底盒和内置弱电压线或者强电压线的布线管,所述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三卡槽、第二卡槽与第四卡槽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饰面板中空,其上设置有第一底盒安装孔和第二底盒安装孔,第一底盒安装在第一底盒安装孔内,第二底盒安装在第二底盒安装孔内,所述布线管位于第一饰面板内,所述第一底盒上设置有第一敲落孔,所述第二底盒上设置有第二敲落孔,所述布线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敲落孔和第二敲落孔插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墙内管线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过线盒和用于转接的转接件,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第五卡槽和第六卡槽,所述第五卡槽与第一卡槽或者第三卡槽、所述第六卡槽与第二卡槽或者第四卡槽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中空,其上设置有第一过线盒安装孔和装配孔,第一过线盒安装在第一过线盒安装孔内,所述布线管位于第一基板内,所述第一过线盒上设置有第一击落孔,所述布线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击落孔和转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接件位于装配孔内,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过线盒连接。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珊,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王金霞,武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