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铰刀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633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本体及ER筒夹,所述刀柄本体与ER筒夹之间设置筒夹座,所述刀柄本体包括刀柄头部及刀柄连接部,所述刀柄头部内设置活塞室,所述刀柄连接部设置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内设置浮动连接机构,所述筒夹座与连接腔室内的浮动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块及设置与滑块上下两端的导向块,所述两导向块垂直交错设置,所述刀柄连接部与筒夹座外通过设置紧固螺母固定连接,解决传统的铰刀与机床主轴刚性连接对孔的加工精度小的问题,旨在通过浮动连接的实现方式孔加工过程中铰刀与孔的自动定心,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孔的圆柱度。

A floating reamer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铰刀柄
本专利技术属于孔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铰刀柄。
技术介绍
铰刀是孔加工中常用的精加工刀具,具有加工一致性好、孔壁粗糙度小、加工效率高等优点。但随着孔加工精度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孔圆柱度要求的提高,由于机床主轴存在跳动、工装夹具在制作过程中存在误差,传统的铰刀与机床主轴刚性连接的装夹方式已不能满足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铰刀柄,旨在解决传统的铰刀与机床主轴刚性连接对孔的加工精度小的问题,旨在通过浮动连接的实现方式孔加工过程中铰刀与孔的自动定心,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孔的圆柱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铰刀柄,包括刀柄本体及ER筒夹,所述刀柄本体与ER筒夹之间设置筒夹座,所述刀柄本体包括刀柄头部及刀柄连接部,所述刀柄头部内设置活塞室,所述刀柄连接部设置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内设置浮动连接机构,所述筒夹座通过浮动连接机构固定在连接腔体内,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块及设置与滑块上下两端的导向块,所述两导向块垂直交错设置,所述刀柄连接部与筒夹座外通过设置紧固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室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室与连接腔室之间设置油道。所述筒夹座与浮动连接机构之间通过圆柱销与螺钉连接,所述滑块上下两侧设置相互处置的凹槽,所述导向块与凹槽对应设置。所述导向块与凹槽成间隙配合,间隙为0.03㎜-0.05㎜。所述导向块上设置多个圆柱销孔、螺钉孔及均压槽。所述筒夹座包括安装凸起及筒夹底座,所述安装凸起与筒夹底座之间设置限位支撑部。所述安装凸起安装于连接腔室内,所述刀柄连接部与筒夹座在限位支撑部处通过紧固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凸起的上端面上设置多个定位孔,所述限位支撑部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多个油槽,第二端面设置多个导压槽,所述筒夹底座内设置筒夹安装孔。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二端面,所述油槽在第一端面上成径向环形均布。所述导压槽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导压槽环形均布在第二端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刀柄本体与筒夹座浮动连接,实现孔加工过程中铰刀与孔的自动定心,抵消了机床主轴存在跳动、工装夹具的部分加工误差,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孔的圆柱度,通过利用液压力减小了刀柄内部连接件的摩擦力以及利用静液压机械密封简化了刀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刀柄本体剖视图;图4是滑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向块结构图;图6是图5中B-B向剖视图;图7是筒夹座的仰视图;图8是筒夹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筒夹座的俯视图;图10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刀柄本体、101-刀柄头部、102-刀柄连接部、103-活塞室、104-油道、105-连接腔室、2-筒夹座、201-筒夹底座、211-筒夹安装孔、202-安装凸起、221-螺钉孔、222-定位孔、203-限位支撑部、231-油槽、232-第一端面、233-第二端面、234-导压槽、3-第二紧固螺母、4-第一紧固螺母、5-滑块、501-凹槽、6-导向块、601-圆柱销孔、602-螺钉孔、603-均压槽、7-活塞、701-外螺纹、702-六角孔、703-梯形环槽、8-圆柱销、9-螺钉、10-第一O型圈、11-第二O型圈、12-ER筒夹。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10所示,一种浮动铰刀柄,包括刀柄本体1及ER筒夹12,所述刀柄本体1与ER筒夹12之间设置筒夹座2,所述刀柄本体1包括刀柄头部101及刀柄连接部102,所述刀柄头部101内设置活塞室103,所述刀柄连接部102设置连接腔室105,所述连接腔室105内设置浮动连接机构,所述筒夹座2与连接腔室105内的浮动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块5及设置与滑块5上下两端的导向块6,所述两导向块6垂直交错设置,所述刀柄连接部102与筒夹座2外通过设置第一紧固螺母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室103内设置活塞7,所述活塞室103与连接腔室105之间设置油道104。具体地,刀柄本体1与活塞7之间设第一O型圈10,起密封作用,在进行铰孔时,铰刀通过ER型筒夹12装夹,并通过设置第二紧固螺母3固定在筒夹座2上,刀柄连接部102与筒夹座2外通过设置第一紧固螺母4固定连接,的连接腔室105内浮动连接机构与筒夹座2相连,所述刀柄连接部102与第一紧固螺母4之间设置第二O型圈11。所述筒夹座2与浮动连接机构之间通过圆柱销8与螺钉9连接,所述滑块5上下两侧设置相互垂直的凹槽501,所述导向块6与凹槽501对应设置。所述导向块6与凹槽501成间隙配合,间隙为0.03㎜-0.05㎜,本实施例设置为0.04㎜。所述导向块6上设置多个圆柱销孔601、螺钉孔602及均压槽603。具体地,滑块5可沿径向任意方向滑动,在刀柄本体1处加入液压油,旋入活塞7使液压油通过刀柄本体1内的油道104进入连接腔室105内,填充导向块6与滑块5之间的缝隙以及刀柄本体1、第一紧固螺母4与筒夹座2之间的空腔,旋紧活塞7,液压油被压缩,压力升高,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滑块5悬浮于两导向块6之间,第一紧固螺母4与筒夹座2之间形成静液压机械密封。所述筒夹座包括安装凸起202及筒夹底座201,所述安装凸起202与筒夹底座201之间设置限位支撑部203。所述安装凸起202安装于连接腔室105内,所述刀柄连接部102与筒夹座2在限位支撑部处203通过第一紧固螺母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凸起202的上端面上设置多个定位孔222及螺钉孔221所述限位支撑部20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端面232和第二端面233,所述第一端面232设置多个油槽231,第二端面233设置多个导压槽234,所述筒夹底座内设置筒夹安装孔211。所述第一端面232的面积大于第二端面233,当两端面同时受液压力作用时,第一端面232所受压力大于第二端面233所受压力,从而将第三端面与第一紧固螺母4压紧。所述油槽231在第一端面232上成径向环形均布,本实施例油槽231数量为6,深0.3㎜。所述导压槽234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导压槽234环形均布在第二端面233上,所述导压槽234成径向均布,在液压力作用下形成油膜,起支撑、润滑作用,本实施例导压槽234为半圆形,数量为6,深0.1㎜,所述活塞7一端设六角孔702,外侧设外螺纹701,另一端面设梯形环槽703,所述梯形环槽703靠近活塞7外侧,在液压力作用发生轻微变形,先外侧扩张,从而起到增加密封的作用。以上所述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本体及ER筒夹,所述刀柄本体与ER筒夹之间设置筒夹座,所述刀柄本体包括刀柄头部及刀柄连接部,所述刀柄头部内设置活塞室,所述刀柄连接部设置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内设置浮动连接机构,所述筒夹座与连接腔室内的浮动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块及设置与滑块上下两端的导向块,所述两导向块垂直交错设置,所述刀柄连接部与筒夹座外通过设置紧固螺母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本体及ER筒夹,所述刀柄本体与ER筒夹之间设置筒夹座,所述刀柄本体包括刀柄头部及刀柄连接部,所述刀柄头部内设置活塞室,所述刀柄连接部设置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内设置浮动连接机构,所述筒夹座与连接腔室内的浮动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滑块及设置与滑块上下两端的导向块,所述两导向块垂直交错设置,所述刀柄连接部与筒夹座外通过设置紧固螺母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室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室与连接腔室之间设置油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夹座与浮动连接机构之间通过圆柱销与螺钉连接,所述滑块上下两侧设置相互处垂直的凹槽,所述导向块与凹槽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与凹槽成间隙配合,间隙为0.03㎜-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铂禚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