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15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包括恒压供给系统,所述恒压供给系统外接有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上安装有多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每个所述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的底端均连接有无死腔全循环管道,每个所述无死腔全循环管道上均安装有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的末端安装有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所述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的末端与恒压供给系统连接。本方案可对水体实现无盲管无死水停留现象的供给,保证了水质安全,同时可在消毒时,使得消毒更加彻底,保证了消毒效果,此外还可实现彻底的清洗且无残留,保证了清洗效果,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

A non dead cavity full cycle technolog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液透析、洁净输配送、直饮水、纯水、特殊输配送液体和气体管网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
技术介绍
供水工程中向用户输水和配水的管道系统,又称给水管网。它包括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加压泵站、水塔、水池和管网附属设施等。从水源地到水厂的管渠只起输水作用,称输水管网;自水厂出来的管道称配水管网。配水管网中主要起输水作用的管道称干管,从干管分出起配水作用的管道称支管,从支管接通用户的称用户支管。供水管网的布置有枝状和环状两种基本形式。前者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后者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由众多水管连接而成。给水管网给水工程中向用户输水和配水的管道系统,由管道、配件和附属设施组成。附属设施有调节构筑物(水池、水塔或水柱)和给水泵站等。从供水点(水源地或给水处理厂)到管网的管道,一般不直接向用水点供水,起输水作用,称输水管。管网中同时起输水和配水作用的管道称干管。从干管分出向用户起配水作用,称支管。从干管或支管接通用户的称用户支管,管上常设水表以记录用户用水量。给水管网中适当部位设有闸阀。当管段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可关闭适当闸阀使它从管网中隔离出来,以缩小停水范围。闸阀应按需要设置,但闸阀愈少,事故或检修时停水地区愈大。当管线有起伏,或管道架空过河时,在管道的隆起点需设排气阀,以免水流挟带的气体或检修时留在管道中的气体积聚,影响水流。在管道的低凹处常设排水阀,用以放空水管。给水管网的干管呈枝状或环状布置。如果把枝状管网的末端用水管接通,就转变为环状管网。环状管网的供水条件好,但造价较高。一般多采用环状管网布置。设计时必须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价,得出最合理的方案。现有技术中供水输配送系统的缺点是:常规供水输配送系统存在盲管,从而形成死水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和其它污染物残留等问题,其导致原因在于:输送管网系统存在有死腔位置,不能现实全循环,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包括恒压供给系统,所述恒压供给系统外接有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上安装有多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每个所述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的底端均连接有无死腔全循环管道,每个所述无死腔全循环管道上均安装有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的末端安装有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所述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的末端与恒压供给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连接有用水点或用水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可对水体实现无盲管无死水停留现象的供给,保证了水质安全,同时可在消毒时,使得消毒更加彻底,保证了消毒效果,此外还可实现彻底的清洗且无残留,保证了清洗效果,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恒压供给系统、2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3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4无死腔全循环管道、5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6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包括恒压供给系统1,恒压供给系统1外接有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上安装有多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每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的底端均连接有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每个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上均安装有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的末端安装有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的末端与恒压供给系统1连接。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连接有用水点或用水设备。本技术中,先通过恒压供给系统1输配送成品液或消毒液至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至用水点,在用水点位置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接连至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在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的底部设置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每个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上均安装有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水体通过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和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回到恒压供给系统1。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和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的数量可按实际需求进行安装,根据实际供水数量设计调整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和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管道的口径以及恒压供给系统1压力大小的恒定供给。当恒压供给系统1输送成品液时,利用此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系统实现无盲管无死水停留现象供给方式,保证了水质安全。当恒压供给系统1输送消毒液时,关闭各个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进行消毒,利用此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系统实现无盲管无死水无死角供给,消毒彻底,保证了消毒效果。当恒压供给系统1输送清洗液时,关闭各个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进行清洗,利用此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系统实现无盲管无死水无死角供给,清洗彻底无残留,保证了清洗效果,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包括恒压供给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供给系统(1)外接有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上安装有多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每个所述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的底端均连接有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每个所述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上均安装有无死腔循环管道阀门(5),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的末端安装有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所述无死腔循环回水管道(6)的末端与恒压供给系统(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死腔全循环技术装置,包括恒压供给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供给系统(1)外接有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所述无死腔循环供水管道(2)上安装有多个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每个所述专用U型无死腔管件(3)的底端均连接有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每个所述无死腔全循环管道(4)上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龙赖启辉戴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龙新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