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脚架、第二脚架及第三脚架,第一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且该第一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块;第二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槽和与第一卡槽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块,且该第二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相匹配定位的第二定位块;第三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三卡槽和与第二卡槽相匹配卡合的第三卡块,且该第三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槽;第一卡块与第三卡槽卡合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块与第三定位槽匹配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三个结构完全一样的脚架通过相互卡合的方式安装在一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不需要其他工具和配件进行安装。
A buckle structure of trip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
:本技术涉及支撑架安装
,特指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
技术介绍
:三脚架是一种通过三个支脚来支撑起物件的一种支撑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三脚架能够稳定的支撑起物件。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三脚架采用的是一体式结构或者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固定,结构复杂,通常需要工具与配件组装,造成拆装不方便,运输困难。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脚架、第二脚架及第三脚架,所述的第一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且该第一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的第二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槽和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块,且该第二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匹配定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的第三脚架下端设置有第三卡槽和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匹配卡合的第三卡块,且该第三脚架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的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三卡槽卡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三定位槽匹配定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二卡槽、第二卡块、第三卡槽、第三卡块呈竖直设置,并相互上下滑动卡合安装固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为T形槽,所述的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为T形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由上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相互向下卡合定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脚架包括有主体部、成型于主体部一侧的连接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另一侧的支撑部,所述的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块设置于该连接部的下端,所述的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于该连接部的上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相互呈120°夹角的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所述的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面上,所述的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面上。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中部设置有一横断槽,该横断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块上方,且该横断槽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块或所述第二卡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部下端呈拱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部两侧成型有复数第一加强筋,所述的主体部两侧成型有复数第二加强筋。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上端成型有复数隔槽,该隔槽位于所述横断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三个结构完全一样的脚架上都设置相互呈120°的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并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的下端分别设置可相互卡合在一起的卡槽和卡块,同时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的上端分别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通过将三个脚架的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相互对接并使其中的卡块和卡槽之间相互卡合固定,以及使其中的定位块和定位槽之间相互卡合定位,实现上下两点的卡合的方式安装在一起,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不需要其他工具和配件进行安装。且由于三个脚架结构完全一样,因此可通过一个模具或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完成生产,生产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拆掉第一脚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脚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脚架10凹槽11第一卡槽12第一卡块13第一定位槽14第一定位块2第二脚架21第二卡槽22第二卡块23第二定位槽24第二定位块3第三脚架31第三卡槽33第三定位槽4主体部41第二加强筋5连接部51第一对接面52第二对接面54横断槽55隔槽6支撑部61第一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至图5所示,为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脚架1、第二脚架2及第三脚架3,所述的第一脚架1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和第一卡块12,且该第一脚架1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3和第一定位块14;所述的第二脚架2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1和与所述第一卡槽11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块22,且该第二脚架2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3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相匹配定位的第二定位块24;所述的第三脚架3下端设置有第三卡槽31和与所述第二卡槽21相匹配卡合的第三卡块32,且该第三脚架3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槽33;所述的第一卡块12与所述第三卡槽31卡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块14与所述第三定位槽33匹配定位。所述的第一卡槽11、第一卡块12、第二卡槽21、第二卡块22、第三卡槽31、第三卡块32呈竖直设置,并相互上下滑动卡合安装固定。所述的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21、第三卡槽31为T形槽,所述的第一卡块12、第二卡块22、第三卡块32为T形块。所述的第一定位槽13、第二定位槽23、第三定位槽33由上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14、第二定位块24相互向下卡合定位。所述的第一脚架1包括有主体部4、成型于主体部4一侧的连接部5及成型于主体部4另一侧的支撑部6,所述的第一卡槽11和所述第一卡块12设置于该连接部5的下端,所述的第一定位槽13和所述第一定位块14设置于该连接部5的上端。所述的支撑部6倾斜成型于主体部4的另一侧。所述的连接部5上设置有相互呈120°夹角的第一对接面51和第二对接面52,所述的第一卡块12和所述第一定位块14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面51上,所述的第一卡槽11和所述第一定位槽13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面52上。所述的连接部5中部设置有一横断槽54,该横断槽54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和所述第一卡块12上方,且该横断槽54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块12或所述第二卡块22。所述的支撑部6下端呈拱形。通过该拱形可以增加支撑部6的支撑力,同时起到减轻支撑部6自身重力。所述的支撑部6两侧成型有复数第一加强筋61,所述的主体部4两侧成型有复数第二加强筋41。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61和第二加强筋41来增加支撑部6和主体部4的强度。所述的连接部5上端成型有复数隔槽55,该隔槽55位于所述横断面54与所述第一定位块14之间。通过设置隔槽55以减少第一脚架1的重量,节省耗材。所述的第一脚架1、第二脚架2、第三脚架3结构完全一样,从而方便生产时能够采用一个模具或一条生产线完成全部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因此在生产后所述的第三脚架3上端还应该设置有第三定位块。由于在最后一个脚架安装时,与最后一个脚架的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块会抵压到最后安装脚架的侧壁上,因此,在安装前需要将与其发生冲突的定位掰掉,才能将最后一个脚架安装到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脚架(1)、第二脚架(2)及第三脚架(3),所述的第一脚架(1)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和第一卡块(12),且该第一脚架(1)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3)和第一定位块(14);所述的第二脚架(2)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1)和与所述第一卡槽(11)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块(22),且该第二脚架(2)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3)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相匹配定位的第二定位块(24);所述的第三脚架(3)下端设置有第三卡槽(31)和与所述第二卡槽(21)相匹配卡合的第三卡块(32),且该第三脚架(3)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槽(33);所述的第一卡块(12)与所述第三卡槽(31)卡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块(14)与所述第三定位槽(33)匹配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脚架(1)、第二脚架(2)及第三脚架(3),所述的第一脚架(1)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和第一卡块(12),且该第一脚架(1)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3)和第一定位块(14);所述的第二脚架(2)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1)和与所述第一卡槽(11)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块(22),且该第二脚架(2)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3)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相匹配定位的第二定位块(24);所述的第三脚架(3)下端设置有第三卡槽(31)和与所述第二卡槽(21)相匹配卡合的第三卡块(32),且该第三脚架(3)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槽(33);所述的第一卡块(12)与所述第三卡槽(31)卡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块(14)与所述第三定位槽(33)匹配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槽(11)、第一卡块(12)、第二卡槽(21)、第二卡块(22)、第三卡槽(31)、第三卡块(32)呈竖直设置,并相互上下滑动卡合安装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21)、第三卡槽(31)为T形槽,所述的第一卡块(12)、第二卡块(22)、第三卡块(32)为T形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脚架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槽(13)、第二定位槽(23)、第三定位槽(33)由上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14)、第二定位块(24)相互向下卡合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崇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元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