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导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01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线导轮,包括导轮本体,所述导轮本体的两端均粘接有对位紧固垫圈,所述导轮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磁吸块,所述磁吸块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轮本体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导轮圈,所述导轮圈的表面和圈壁贯穿开设有通孔。通过提起搭接片即可带动磁吸插条从插接槽内滑移,从而推动导轮圈即可使其在导轮本体表面滑移,当磁吸插条与另一磁吸块的插接槽对位时,推动搭接片即可使磁吸插条插入插接槽并隔着阻尼垫套与磁吸块相吸附,使两个导轮圈的距离得以调节,从而达到了便于对导轮轮身过线长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实现了便于适应不同粗细规格的线体进行适应的目标,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更加方便。

A kind of guid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线导轮
本技术涉及导轮
,尤其涉及一种过线导轮。
技术介绍
导轮,是液力变矩器的反应元件,通过单向离合器单方向固定在导轮轴或导轮套管上,引导传动皮带通过障碍物或转换传动皮带方向时所用的一种滑轮,位于涡轮和泵轮之间,导轮系统是多线切割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承担着金属线的传输工作,它的旋转灵活性、端跳及径跳对整个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从设计角度研究了整个导轮系统的结构,并对其关键件导轮轴进行设计,对整个导轮系统的寿命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该设备要求。目前市场上的过线导轮难以对轮身过线长度进行调节,从而难以适应粗细规格不同的线体进行使用,很不灵活、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线导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过线导轮难以对轮身过线长度进行调节,从而难以适应粗细规格不同的线体进行使用,很不灵活、很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线导轮,包括导轮本体,所述导轮本体的两端均粘接有对位紧固垫圈,所述导轮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磁吸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线导轮,包括导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本体(1)的两端均粘接有对位紧固垫圈(2),所述导轮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磁吸块(4),所述磁吸块(4)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5),所述导轮本体(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导轮圈(6),所述导轮圈(6)的表面和圈壁贯穿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磁吸插条(8),所述磁吸插条(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搭接片(9),所述搭接片(9)的表面设有手持凸纹(10),所述磁吸插条(8)的下表面粘接有阻尼垫套(11),所述磁吸插条(8)的底端位于插接槽(5)内且与磁吸块(4)相吸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线导轮,包括导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本体(1)的两端均粘接有对位紧固垫圈(2),所述导轮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磁吸块(4),所述磁吸块(4)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5),所述导轮本体(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导轮圈(6),所述导轮圈(6)的表面和圈壁贯穿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磁吸插条(8),所述磁吸插条(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搭接片(9),所述搭接片(9)的表面设有手持凸纹(10),所述磁吸插条(8)的下表面粘接有阻尼垫套(11),所述磁吸插条(8)的底端位于插接槽(5)内且与磁吸块(4)相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宇杨正卿肖德龙杨迎顺张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锐尔利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