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007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地附接至一水中活动用具的一束缚装置,其包含二带扣以及一弹性带;每一带扣内具有至少一定位柱;弹性带具有二端部,每一端部具有多个定位孔;其中,带扣与弹性带适可相互组合与分离,当于一组合状态下,定位柱插入于定位孔里面,从而端部被固定于带扣内,且弹性带是从一带扣后端伸出带扣外。

B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束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束缚装置,特别是涉及可拆卸地附接至一水中活动用具的束缚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喜欢从事各类水中活动(如潜水、游泳与冲浪)的人们而言,会使用到如蛙鞋、潜水镜、或泳镜等水中活动用品,以利于人们进行水中活动。这类的水中活动用品一般会使用到固定带,以将水中活动用品束缚在使用者身上。以一种调整式蛙鞋为例,因没有尺码的限制,故会配备一固定带装置,使用者透过固定带装置穿戴在脚踝上,来紧固蛙鞋在脚掌上。图1A为一种已知的固定带装置1配备于调整式蛙鞋的侧视示意图;图1B为固定带装置于其一端呈分解状态以及另一端呈组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B所示,固定带装置1包含一弹性管11以及二固定扣12。如图1A所示,弹性管11具弹性而可拉伸地穿套在脚踝K上,固定扣12为塑料制并可拆卸地扣合在蛙鞋F侧面上的一蘑菇头套件10上。参考图1B,弹性管11的二末端分别与固定扣12连结,其中需透过连结件13来连接弹性管11与固定扣12彼此。连结件13与固定扣12一般同为塑料制,连结件13其一端具有公螺纹14,且固定扣12一端的入口也有对应的母螺纹(未绘示),借此使用者可以自行手动将在固定扣12栓紧在连结件13上。至于连结件13与弹性管11的接合,因两者材质属性不同,必需由制造者透过特殊制程,将两者预制成一组弹性管组件。然而,这种架构让使用者以及制造者会面临以下的问题:1.因弹性管11需经常的拉伸,较连结件13容易损坏。但使用者无法自行拆解连结件13替换掉破损的弹性管11,就只能够丢弃整组弹性管组件;>2.对于制造者而言,需准备不同长度的弹性管11,生产出不同长度的弹性带组件,如此一来将大幅提高生产与库存的成本;以及3.因使用者无法自行调整弹性管11的长度,就只能选购受制造者所限制的弹性管组件。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缺陷的固定带装置,乃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缚装置,用于可拆卸地附接至一水中活动用具。为达上述目的,该束缚装置包含二带扣以及一弹性带。每一该带扣内具有至少一定位柱。该弹性带具有二端部,每一该端部具有多个定位孔。其中,该带扣与该弹性带适可相互组合与分离,当于一组合状态下,该定位柱插入于该定位孔里面,并且该端部被固定于该带扣内,且该弹性带是从一带扣后端伸出该带扣外。在上述束缚装置中,使用者可自主拆开该带扣本身,以分离该带扣与该弹性带,且通过切除不需要的弹性带区段,来调整所需的弹性带长度。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带扣由一本体与一盖体组合而成,其中该盖体是罩盖于该本体的一容纳基座上,使该弹性带的其中一该端部夹合于该盖体与该容纳基座之间。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定位柱是形成于该容纳基座内的一底面上。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容纳基座更具有对称且以一第一间距分开设置的二第一限位突块,该第一间距实质小于该弹性带的一外径;该盖体的一盖后端具有一导引通道,当该盖体罩盖于该容纳基座上,该导引通道配置于二该第一限位突块之间,借此于该带扣后端形成有一插入口,供导引该弹性带伸出该带扣外。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容纳基座更具有二第二限位突块,其对称且以一第二间距分开形成于该容纳基座的该底面上,且该定位柱介于二该第二限位突块之间,其中该第二间距实质小于该弹性带的一外径。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盖体的一内面具有二第一凸点以及一第二凸点,该二第一凸点是对称且分开设置,当该盖体罩盖在该容纳基座上,该端部适可位于该二第一凸点之间,而该第二凸点抵压着该端部,其中该二第一凸点邻近该盖后端,而该第二凸点远离该盖后端。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带扣的一带扣前端适可附接至该水中活动用具的一扣接装置内,其中该带扣前端是自该容纳基座延伸出来的一卡合部。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每一该第一限位突块具有面朝该定位柱的一表面,其形成有一第一卡沟,而该盖体具有二第一卡榫,其对应地与该第一卡沟搭配扣合一起。为达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容纳基座与该卡合部交界之间的一界面且中央处形成有一第二卡沟,而该盖体具有一第二卡榫,其对应地与该第二卡沟扣合一起。为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该弹性带可选择性为一实心管状或一空心管状,其中这些定位孔是沿该弹性带的一长度方向等距设置。借此,使用者透过切除不需要定位孔的弹性带区段,来调整所需要的弹性带长度。此外,在弹性带上形成定位孔,其制程简单,亦能有效率地减低制造成本。为上述束缚装置的目的,这些定位孔以一孔轴心方向选择性地贯穿或不贯穿该弹性带。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A为意已知固定带装置用于蛙鞋以及人体的侧视图;图1B为已知固定带装置于其一端呈分解状态以及另一端呈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束缚装置用于蛙鞋以及人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束缚装置于其一端呈分解状态以及另一端呈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延续图3A中一端呈「分解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3C为延续图3A中另一端呈「组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弹性带固定于带扣的容纳基座内的示意图;图5为从另一角度示意本技术的弹性带固定于带扣的容纳基座内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弹性带于其最末区段被切除以用于调整弹性带长度的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技术的束缚装置的俯视图。图8A、8C、8E、8G为本技术的束缚装置沿线段X-X’以呈现其各种剖面结构,图8B、8D、8F、8H对应呈现弹性带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固定带装置10蘑菇头套件11弹性管12固定扣13连结件14公螺纹2束缚装置3带扣32本体33盖体34插入口311带扣前端312带扣后端321容纳基座322卡合部321s底面322a中央爪件322b对称爪件323第一限位突块323d第一间距324第二限位突块324d第二间距325第一卡沟326第二卡沟331盖后端332导引通道333第一凸点334第二凸点335第一卡榫336第二卡榫33a内面32g沟槽32s界面32P定位柱4弹性带41端部411定位孔4R外径5扣接装置A分解状态B组合状态F蛙鞋K脚踝具体实施方式关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技术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均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仅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地附装至水中活动用具的束缚装置,其特点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束缚装置,用于可拆卸地附接至一水中活动用具,其特征在于,该束缚装置包含:/n二带扣,每一该带扣内具有至少一定位柱;以及/n一弹性带,具有二端部,每一该端部具有多个定位孔;/n其中,该带扣与该弹性带适可相互组合与分离,当在一组合状态下,该定位柱插入于该定位孔里面,并且该端部被固定于该带扣内,且该弹性带是从一带扣后端伸出该带扣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缚装置,用于可拆卸地附接至一水中活动用具,其特征在于,该束缚装置包含:
二带扣,每一该带扣内具有至少一定位柱;以及
一弹性带,具有二端部,每一该端部具有多个定位孔;
其中,该带扣与该弹性带适可相互组合与分离,当在一组合状态下,该定位柱插入于该定位孔里面,并且该端部被固定于该带扣内,且该弹性带是从一带扣后端伸出该带扣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扣由一本体与一盖体组合而成,其中该盖体是罩盖于该本体的一容纳基座上,使该弹性带的其中一该端部夹合于该盖体与该容纳基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柱是形成于该容纳基座内的一底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基座更具有对称且以一第一间距分开设置的二第一限位突块,该第一间距实质小于该弹性带的一外径;该盖体的一盖后端具有一导引通道,当该盖体罩盖于该容纳基座上,该导引通道配置于二该第一限位突块之间,借此于该带扣后端形成有一插入口,供导引该弹性带伸出该带扣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基座更具有二第二限位突块,其对称且以一第二间距分开形成于该容纳基座的该底面上,且该定位柱介于二该第二限位突块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诚加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