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85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7:08
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包括: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主井提升井房、副井提升井房、地表、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将抽象、复杂的井巷工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典型直观,涵盖内容全面,与井巷工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更直白的认识到井巷工程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井巷工程学科教学质量,弥补了学生因缺少现场经验而造成的不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An engineering model of underground mining for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
本技术涉及采矿工程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
技术介绍
井巷工程是矿床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井巷工程课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必开的课程。除部分完全采用露天生产的矿山外,井巷工程是从矿山开拓到闭坑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国内矿山逐渐转向深部开采的大趋势下,露天转地下或地下开采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主流,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更是成为评价一个矿山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现阶段井巷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制于现场复杂工作环境和安全因素,学生缺少去矿山实践的机会,对矿山井巷工程的了解仅局限于书本,很难形成系统、直观的概念,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井巷工程课程教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井巷工程课程现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该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矿山井巷的相关知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该模型包括: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主井提升井房、副井提升井房、地表、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其中,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与主、副井提升井房位于地表上方,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位于地表下方;模型竖直方向一侧设有矿体及风井,另一侧设有主井及副井;风井井房与斜坡道口通过地表分别连接风井和斜坡道;风井和斜坡道与各分段水平方向的沿脉巷道相通;沿脉巷道经穿脉巷道与矿体连通;主、副井提升井房通过地表分别连通主、副井;主、副井底部连通井底车场;其中,井底车场包括:马头门、石门巷道、水仓、水泵房、变电站、机车修理硐室、候罐硐室、翻笼硐室、装载硐室;石门巷道中设有主溜井、斜井、炸药库及粉矿回收小斜井;候罐硐室与马头门相邻,马头门通过石门巷道与变电站连通,变电站、水泵房、水仓依次相连;机车修理硐室、翻笼硐室、主溜井、斜井、斜井、炸药库及粉矿回收小斜井各为独立结构,分别在不同位置与石门巷道相连;翻笼硐室与装载硐室相连,两者与主井连通;其中,模型中沿脉巷道、斜坡道、斜井、主、副井为局部放大处理;其中,沿脉巷道采用五种常用的巷道断面,由上至下依次为:圆弧拱、三心拱、矩形拱、圆形拱、梯形拱;每个演示断面,放有矿车模型;其中,主井装载硐室设有箕斗提升示意图,副井马头门设有罐笼提升示意图。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将抽象、复杂的井巷工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典型直观,涵盖内容全面,与井巷工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更直白的认识到井巷工程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井巷工程学科教学质量,弥补了学生因缺少现场经验而造成的不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井底车场的细节展示图;图3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不同巷道断面的细节展示图;图4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主井箕斗提升的细节展示图;图5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副井罐笼提升的细节展示图;图6为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局部放大展示图;(a)为斜井局部放大展示图、(b)为斜坡道局部放大展示图;其中,1、矿体,2、穿脉巷道,3、沿脉巷道,4、风井,5、风井井房,6、分段溜井,7、斜坡道,8、斜坡道口,9、石门巷道,10、主溜井,11、主井,12、主井提升井房,13、副井,14、副井提升井房,15、马头门,16、斜井,17、炸药库,18、粉矿回收小斜井,19、地表,20、水仓,21、机车修理硐室,22、水泵房,23、变电站,24、候罐硐室,25、翻笼硐室,26、装载硐室,27、井底车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该工程模型,其框架尺寸为长2380mm,宽500mm,高1544mm。如图1-6所示,其包括:风井井房5、斜坡道口8、主井提升井房12、副井提升井房14、地表19、矿体1、穿脉巷道2、沿脉巷道3、风井4、斜坡道7、主井11、副井13、井底车场27。如图3所示,工程模型沿脉巷道3采用五种常用的巷道断面,由上至下依次为三心拱、圆弧拱、圆形拱、梯形拱、矩形拱;每个演示断面中,均放有矿车模型。穿脉巷道2贯通矿体1,与水平方向的沿脉巷道3相连;沿脉巷道3中设有风井4与地表19连通;沿脉巷道3中另设有分段溜井6,分段溜井6与斜坡道7、石门巷道9连通,斜坡道7在地表19上设有斜坡道口8,石门巷道9与主溜井10,主井11、副井13,马头门15,斜井16相连,主、副井底部区域为井底车场27。井底车场27区域内设有:马头门15、石门巷道9、水仓20、水泵房22、变电站23、机车修理硐室21、候罐硐室24、翻笼硐室25、装载硐室26;石门巷道9内设有主溜井10、斜井16、炸药库17及粉矿回收小斜井18。候罐硐室24与马头门15相邻,马头门15通过石门巷道9与变电站23连通;变电站23、水泵房22、水仓20依次相连。机车修理硐室21、翻笼硐室25、主溜井10、斜井16、炸药库17、粉矿回收小斜井18各为独立结构,分别在不同位置与石门巷道9相连,翻笼硐室25与装载硐室26相连,两者与主井11连通,共同构成矿石主要提升系统。主、副井上部连通至地表19,井口分别设有主井提升井房12及副井提升井房14。如图4所示,主井装载硐室处设有箕斗提升示意图,如图5所示,副井马头门处设有罐笼提升示意图。工程模型为展示效果更明显,模型在斜井16的上部,如图6(a)所示,斜坡道7的下部,如图6(b)所示,进行局部放大处理。矿石由矿体1中开采完毕,矿车运载矿石,经由穿脉巷道2运送至沿脉巷道3中,矿车可由分段溜井6下放至下一阶段水平石门巷道9中,运往主溜井10;也可直接由石门巷道9运送至主溜井10,下放到最低阶段水平,经由翻笼硐室25,装载硐室26,由主井11提升至地表19。人员、设备等可从地表19,通过副井提升井房14,经由副井13下至各工作水平,经由石门巷道9,前往开采工作面或井下其他地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主井提升井房、副井提升井房、地表、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n所述风井井房、斜坡道口及主、副井提升井房位于地表上方,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位于地表下方;模型竖直方向一侧设有矿体及风井,另一侧设有主井及副井;风井井房、斜坡道口通过地表分别连接风井和斜坡道,风井和斜坡道与各分段水平方向的沿脉巷道相通,沿脉巷道经穿脉巷道与矿体连通;所述主、副井提升井房分别连通主、副井;主、副井底部连通井底车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主井提升井房、副井提升井房、地表、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
所述风井井房、斜坡道口及主、副井提升井房位于地表上方,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位于地表下方;模型竖直方向一侧设有矿体及风井,另一侧设有主井及副井;风井井房、斜坡道口通过地表分别连接风井和斜坡道,风井和斜坡道与各分段水平方向的沿脉巷道相通,沿脉巷道经穿脉巷道与矿体连通;所述主、副井提升井房分别连通主、副井;主、副井底部连通井底车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的井底车场包括:马头门、石门巷道、水仓、水泵房、变电站、机车修理硐室、候罐硐室、翻笼硐室、装载硐室,所述石门巷道中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东赵一凡魏慧张姝婧李怀宾李洋洋朱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