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4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洞口预留方法无法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导致通风道安装过程复杂、影响通风道安装质量的问题。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包括四根矩形钢管、四根扁钢、矩形钢板、两个螺母、两根通丝螺杆、两根自攻螺丝、两根柄杆;其中,四根矩形钢管共同围成第一矩形框架;四根扁钢共同围成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内腔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内腔;四根扁钢的下端面分别与四根矩形钢管的上外壁焊接固定;矩形钢板焊接封盖于第二矩形框架的上端框口上,且矩形钢板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新建楼房的通风道工程施工。

A kind of reserved mould for the opening of ventilation pas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
技术介绍
在新建楼房的通风道工程施工中,预留洞口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表明,现有洞口预留方法由于自身原理所限,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洞口预留方法无法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导致洞口的预留位置容易偏离指定位置,从而严重影响通风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二,采用现有洞口预留方法预留出的洞口为上下等宽的洞口,在此种洞口上安装通风道时,需要进行钢筋层托、吊模施工、混凝土灌缝等工序,由此一方面导致通风道安装过程复杂,另一方面容易因钢筋锈蚀、吊模胀模、混凝土漏浆等现象影响通风道安装质量。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模具,以解决现有洞口预留方法无法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导致通风道安装过程复杂、影响通风道安装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洞口预留方法无法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导致通风道安装过程复杂、影响通风道安装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包括四根矩形钢管、四根扁钢、矩形钢板、两个螺母、两根通丝螺杆、两根自攻螺丝、两根柄杆;其中,四根矩形钢管共同围成第一矩形框架;四根扁钢共同围成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内腔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内腔;四根扁钢的下端面分别与四根矩形钢管的上外壁焊接固定;矩形钢板焊接封盖于第二矩形框架的上端框口上,且矩形钢板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通孔;两个螺母均焊接固定于矩形钢板的上表面,且两个螺母的内孔分别与两个通孔正对;两根通丝螺杆分别贯穿两个螺母和两个通孔;两根自攻螺丝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的下端面,且两根自攻螺丝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的中心线重合;两根自攻螺丝的尖端均朝下;两根柄杆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的上端面,且两根柄杆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的中心线垂直。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新建楼房的楼板模板安装完毕且验收合格后,先根据施工图纸在楼板模板的上表面弹出洞口的预留位置线,然后将本技术置于楼板模板的上表面,并使得第一矩形框架与洞口的预留位置线对齐。然后,顺时针旋拧两根柄杆,两根通丝螺杆带动两根自攻螺丝进行顺时针转动,由此使得两根自攻螺丝向下穿过楼板模板后钻入楼板模板下方的方木内部,从而将本技术进行定位。然后,在楼板模板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楼板。待混凝土楼板的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逆时针旋拧两根柄杆,两根通丝螺杆带动两根自攻螺丝进行逆时针转动,由此使得两根自攻螺丝向上退出楼板模板。然后,将楼板模板和本技术进行拆除,由此在混凝土楼板上预留出上窄下宽的矩形洞口。最后,在矩形洞口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上、下层通风道,由此完成通风道工程施工。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洞口预留方法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实现了在混凝土楼板上预留矩形洞口,由此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能够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由此有效防止了洞口的预留位置偏离指定位置,从而充分保证了通风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二,采用本技术预留出的洞口为上窄下宽的洞口,在此种洞口上安装通风道时,无需进行钢筋层托、吊模施工、混凝土灌缝等工序,由此一方面有效简化了通风道安装过程,另一方面彻底避免了钢筋锈蚀、吊模胀模、混凝土漏浆等现象对通风道安装质量的影响,从而充分保证了通风道安装质量。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洞口预留方法无法对洞口的预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导致通风道安装过程复杂、影响通风道安装质量的问题,适用于新建楼房的通风道工程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矩形钢管,2-扁钢,3-矩形钢板,4-螺母,5-通丝螺杆,6-自攻螺丝,7-柄杆,8-楼板模板,9-方木,10-混凝土楼板,11-上层通风道,12-下层通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包括四根矩形钢管1、四根扁钢2、矩形钢板3、两个螺母4、两根通丝螺杆5、两根自攻螺丝6、两根柄杆7;其中,四根矩形钢管1共同围成第一矩形框架;四根扁钢2共同围成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内腔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内腔;四根扁钢2的下端面分别与四根矩形钢管1的上外壁焊接固定;矩形钢板3焊接封盖于第二矩形框架的上端框口上,且矩形钢板3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通孔;两个螺母4均焊接固定于矩形钢板3的上表面,且两个螺母4的内孔分别与两个通孔正对;两根通丝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螺母4和两个通孔;两根自攻螺丝6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下端面,且两根自攻螺丝6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中心线重合;两根自攻螺丝6的尖端均朝下;两根柄杆7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上端面,且两根柄杆7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中心线垂直。具体实施时,所述矩形钢管1为50×30×3.0mm矩形钢管;所述扁钢2的宽度为50mm、厚度为3mm;所述矩形钢板3的厚度为3mm;所述通丝螺杆5为Φ12通丝螺杆;所述自攻螺丝6为Φ6×60mm自攻螺丝;所述柄杆7采用Φ12×100mm光圆钢筋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矩形钢管(1)、四根扁钢(2)、矩形钢板(3)、两个螺母(4)、两根通丝螺杆(5)、两根自攻螺丝(6)、两根柄杆(7);其中,四根矩形钢管(1)共同围成第一矩形框架;四根扁钢(2)共同围成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内腔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内腔;四根扁钢(2)的下端面分别与四根矩形钢管(1)的上外壁焊接固定;矩形钢板(3)焊接封盖于第二矩形框架的上端框口上,且矩形钢板(3)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通孔;两个螺母(4)均焊接固定于矩形钢板(3)的上表面,且两个螺母(4)的内孔分别与两个通孔正对;两根通丝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螺母(4)和两个通孔;两根自攻螺丝(6)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下端面,且两根自攻螺丝(6)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中心线重合;两根自攻螺丝(6)的尖端均朝下;两根柄杆(7)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上端面,且两根柄杆(7)的中心线分别与两根通丝螺杆(5)的中心线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道洞口预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矩形钢管(1)、四根扁钢(2)、矩形钢板(3)、两个螺母(4)、两根通丝螺杆(5)、两根自攻螺丝(6)、两根柄杆(7);其中,四根矩形钢管(1)共同围成第一矩形框架;四根扁钢(2)共同围成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内腔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内腔;四根扁钢(2)的下端面分别与四根矩形钢管(1)的上外壁焊接固定;矩形钢板(3)焊接封盖于第二矩形框架的上端框口上,且矩形钢板(3)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通孔;两个螺母(4)均焊接固定于矩形钢板(3)的上表面,且两个螺母(4)的内孔分别与两个通孔正对;两根通丝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螺母(4)和两个通孔;两根自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冠花宋红旗刘瑞廷范亚丽单振山郭泰华吴美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