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上下堆叠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并相会连通的楼梯部分和平台部分,平台部分具有一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天井,以及在天井外沿着天井周向围绕一圈的步行道;平台部分除去与楼梯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楼梯部分包括步梯和转角平台;步梯用于连接相邻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转角平台用于连接下层步梯的顶端和上层步梯的底端;楼梯部分除去与平台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上述的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稳定性好,更加安全可靠,且不需要重复安拆,减少劳动力,节约工期、成本。

A rectangular colum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具,尤其涉及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对于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目前多采用钢管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自身承载力、稳定性较差,搭设高度受限(一般不超过8米),杆件连接质量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很大,不可控安全因素较多,且灵活性较差,搭拆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架体消耗材料多,拖延施工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架体防护采用密目网防护,装拆麻烦且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稳定性好,更加安全可靠,且不需要重复安拆,减少劳动力,节约工期、成本。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上下堆叠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并相会连通的楼梯部分和平台部分,所述平台部分具有一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天井,以及在所述天井外沿着天井周向围绕一圈的步行道;所述平台部分除去与楼梯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楼梯部分包括步梯和转角平台;所述步梯用于连接相邻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转角平台用于连接下层步梯的顶端和上层步梯的底端;所述楼梯部分除去与平台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为框架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焊接固定在框架结构中的防护网。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结构中的防护栏;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壁设置有螺孔,护栏设置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让位孔,螺栓穿过让位孔后与螺孔固定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天井的尺寸大于所述矩形柱的尺寸。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避免了重复搭拆支架,整体性、安全性好,具有明显优点,具体如下:(1)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在工厂加工、焊接成型,整体性、稳定性、安全性好,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之间拼装和拆除方便,可大量减少劳动力,节约工期,减少成本。(2)多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第一次拼装完成后,后续移动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采用整体吊装或分节吊装,灵活性较大。(3)各层操作平台走道、防护栏杆与框架能连为一体,架体外侧用钢丝防护网覆盖,安全性好,能有效防止踩空、高处坠落等风险。(4)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设有专用楼梯通道,配有楼梯栏杆、楼梯盖板、步梯和转角平台,作业人员上下方便,且更加安全、可靠。(6)当现场矩形柱体量较大时,多套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可拆分相互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上下堆叠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矩形柱的高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进行堆叠,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矩形柱使用。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并相会连通的楼梯部分11和平台部分12,所述平台部分12具有一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天井,以及在所述天井外沿着天井周向围绕一圈的步行道;所述平台部分12除去与楼梯部分11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天井的尺寸大于所述矩形柱3的尺寸。所述楼梯部分11包括步梯111和转角平台112;所述步梯111用于连接相邻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所述转角平台112用于连接下层步梯111的顶端和上层步梯111的底端;所述楼梯部分11除去与平台部分12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2。具体来说,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为框架结构,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焊接固定在框架结构中的防护网21。所述防护结构2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结构中的防护栏21;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壁设置有螺孔,护栏设置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让位孔,螺栓穿过让位孔后与螺孔固定连接。上述的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基础施工完成后,整平、压实场地,先拼接第一个和第二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4米高),拼接完成后进行钢筋施工,本段钢筋施工完成后接续拼接第三节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6米高),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立模浇筑第一节矩形柱3(6米高),浇筑完成后支架继续分节加高,进行钢筋、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最高可达12米。(2)单个矩形柱3浇筑完成后,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无需全部拆除,可根据下根矩形柱3施工高度采取整体吊装使用或分节吊装使用,灵活性较大。(3)若相邻矩形柱间距小于7米,两套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可共用一个上下步梯111。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避免了重复搭拆支架,整体性、安全性好,具有明显优点,具体如下:(1)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在工厂加工、焊接成型,整体性、稳定性、安全性好,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之间拼装和拆除方便,可大量减少劳动力,节约工期,减少成本。(2)多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第一次拼装完成后,后续移动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采用整体吊装或分节吊装,灵活性较大。(3)各层操作平台走道、防护栏杆与框架能连为一体,架体外侧用钢丝防护网覆盖,安全性好,能有效防止踩空、高处坠落等风险。(4)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设有专用楼梯通道,配有楼梯栏杆、楼梯盖板、步梯111和转角平台112,作业人员上下方便,且更加安全、可靠。(6)当现场矩形柱体量较大时,多套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1可拆分相互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上文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范例,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上下堆叠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并相会连通的楼梯部分和平台部分,所述平台部分具有一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天井,以及在所述天井外沿着天井周向围绕一圈的步行道;所述平台部分除去与楼梯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n所述楼梯部分包括步梯和转角平台;所述步梯用于连接相邻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转角平台用于连接下层步梯的顶端和上层步梯的底端;所述楼梯部分除去与平台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柱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上下堆叠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并相会连通的楼梯部分和平台部分,所述平台部分具有一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天井,以及在所述天井外沿着天井周向围绕一圈的步行道;所述平台部分除去与楼梯部分连通的一侧外,其余三面分别设置有防护结构;
所述楼梯部分包括步梯和转角平台;所述步梯用于连接相邻的矩形柱施工操作模块,所述转角平台用于连接下层步梯的顶端和上层步梯的底端;所述楼梯部分除去与平台部分连通的一侧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运赵晓阳石晨俊王中宽李阳才徐芳韬蔡开发房世超吴升科杨柳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